刘梦溪,田瑞平,曾其龙,於 虹,韦继光,②
〔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5〕
植物果实的挥发性成分不但与生产管理措施有关,还与品种有关[1]。多年来,大多数越橘(Vacciniumspp.)育种工作主要致力于改善和维持果实的外部品质[2-5],而关于越橘栽培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2]。高丛越橘品种‘海岸’(Vacciniumcorymbosum‘Gulfcoast’)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6-7],但在南京地区其成熟果实的香气较淡。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对人体无毒、环境友好的特点,可参与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以及花和果实风味[8-10]。
本研究在‘海岸’绿果期向果实喷施体积分数0.25%MeJA溶液,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其成熟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期明确喷施MeJA对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风味的影响。
选取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地内长势良好的4年生高丛越橘品种‘海岸’盆栽苗作为样株。样株株高90~100 cm,冠幅65~75 cm,行距2.5 m、株距1.2 m,东西行向。实验期间及时供水、合理施肥、防控病虫害和鸟害。
使用的Trace1310气相色谱仪、TSQ 900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和TriPlus RSH自动进样器购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购自美国Supelco公司;BSA124S分析天平(精度0.1 mg)购自德国Sartorius公司。以3-辛醇(纯度98%,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内标、C7-C30正构烷烃混标(正己烷稀释至40 ng·μL-1)(美国Sigma-Aldrich公司)为标准品。
1.2.1 MeJA处理 结合预实验及相关研究[8]的结果,使用体积分数0.25%MeJA溶液(用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配制)进行处理。选取10株盆栽苗,平均分成2组,即处理组和对照组。于2020年5月6日(绿果期)傍晚在处理组果实表面均匀喷洒MeJA溶液,在对照组果实表面均匀喷洒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每株喷洒250 mL。
1.2.2 果实挥发性成分测定 于2020年6月3日(盛熟期)取样。取样时,每组随机选择3株样株,在样株树冠上部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选取10个完整的成熟果实,单株果实混匀,放入冰盒中带回实验室后,立即用液氮研磨成粉状;取3 g左右的粉末,精确称量后迅速转入20 mL顶空瓶中进行检测。每株为1个生物学重复。
测定前,在进样口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在250 ℃条件下老化30 min。测定时,加入5 μL内标、3 mL NaCl饱和溶液和2 g维生素C,迅速盖紧盖子,在40 ℃条件下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插入样品瓶上空,吸附30 min,插入进样口进行色谱分析。
色谱条件:TG-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纯度99.999%),流速1.0 mL·min-1;升温程序:起始温度40 ℃,保持6 min;以4 ℃·min-1速率升温至190 ℃,保持1 min;以10 ℃·min-1速率升温至250 ℃,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250 ℃。
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300 ℃,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扫描质量范围30~350 amu。
使用Trace Finder软件处理数据,与标准谱库NIST library(2017)比对,筛选出得分在80分以上且正反比对值大于700的成分,结合各成分的保留指数,手动去除硅氧环状化合物及无特征风味的饱和烷烃类成分,确定最终鉴定结果。参照文献[11]中的方法计算各成分的保留指数,参考周金鑫等[8]的方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使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成分含量在对照组和处理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水平。
对喷施茉莉酸甲酯后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喷施MeJA)相比,处理组(喷施体积分数0.25%MeJA)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总含量均增加。处理组共鉴定出36个挥发性成分,总含量187.27 μg·kg-1,包括醛类成分12个、酮类成分6个、酯类成分2个、醇类成分9个、萜烯类成分7个,总含量分别为105.28、14.71、5.27、59.06和2.93 μg·kg-1;对照组中共检测出26个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成分9个、酮类成分5个、酯类成分1个、醇类成分7个、萜烯类成分4个,总含量分别为73.47、10.20、5.64、54.47和2.07 μg·kg-1。
表1 喷施茉莉酸甲酯对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醛类和酮类成分的总含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成熟果实中醛类和酮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43.3%和44.2%。处理组醛类成分中,具青草味的2-己烯醛(2-hexenal)和反式-2-壬烯醛(trans-2-nonenal)及具黄瓜味的(E,Z)-2,6-壬二烯醛〔(E,Z)-2,6-nonadienal〕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增加了1倍左右;该组酮类成分中,具果香味的甲基庚烯酮(6-methyl-5-hepten-2-one)和具木兰香味的香叶基丙酮〔(E)-6,10-dimethyl-5,9-undecadien-2-one〕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33.9%和60.8%。
酯类、醇类和萜烯类成分的总含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处理组具蘑菇味的1-辛烯-3-醇(1-octen-3-ol)和具丁香味的石竹烯(caryophyllene)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81.0%和131.6%。另外,正庚醛(heptanal)、正辛醛(octanal)、2-壬酮(2-nonanone)、乙酸己酯(acetic acid,hexyl ester)、反式-2-己烯醇(trans-2-hexenol)、(Z)-2-辛烯醇〔(Z)-2-octen-1-ol〕、α-蒎烯(α-pinene)、β-罗勒烯(β-ocimene)和反式-β-罗勒烯(trans-β-ocimene)为处理组特有的挥发性成分,具有浓郁的果香和花香,能够调和、修饰成熟果实的整体香气。
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短链脂肪族衍生物来自脂氧合酶(LOX)途径[10]。本研究处理组(喷施体积分数0.25%MeJA)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中(E,Z)-2,6-壬二烯醛、反式-2-壬烯醛、2-己烯醛和1-辛烯-3-醇等短链脂肪族衍生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喷施MeJA),说明采前喷施MeJA可提高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中短链脂肪族衍生物的含量,这可能是由于MeJA可激活这些成分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上调表达,使相关酶活性提高,并促进更多前体化合物生成C6、C8、C9的醛、醇、酮和酯[10],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采前喷施MeJA可提高高丛越橘品种‘海岸’成熟果实中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并增加部分具有浓郁果香和花香的成分,使果实香气层次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