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西 孟红利
1.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2.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西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难度偏大,路堑施工中则时常遇到高边坡防护工作。在常规的防护工作中常采用的是片石混凝土挡墙、浆砌片石挡墙等方式。这些传统方式都存在两个典型问题,分别是结构安全性低、工期较长。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技术的引进为路基高边坡的防护带来了新方法,它的广泛使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高强度钢丝和钢绞线为主要原材料,构建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结构。滑动体存在危险时,将该类材料与岩层和边坡的混凝土框架稳定结合,对该整体施加预应力,从而达到加固坡体的效果[1-2]。经预应力施工后滑动体处于受压的状态,此受力条件下有利于提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而给公路路堑施工以及后续施工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1)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锚索属于受力构件,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具有较大的柔性,当其与坡体结合后可以有效改善坡体的状态,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后续公路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可以维持稳定。
(2)加固深度最低为几米,最高可达几十米,适用范围较广。
(3)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强度与要求不符的情况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增强预应力以及补充注浆等方法进行弥补,体现了施工的灵活性。
(4)框架梁自身的体积较小,而且结构较轻,因此在坡度较小的地方较为适用,具有占地面积小、整体性高、抗震能力强的优势。
(5)能够保证施工进度,节省施工时间,确保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于该结构的体积不大,因此花费的材料较少,从而节省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与其他防护形式相比,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边坡防护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达到防护的效果。但也需意识到,该项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锚索和水泥浆的握裹力小于张拉应力时,则有较明显的预应力损失现象,甚至完全失效[3]。
关键材料类型及基本特性如下。
(1)高强钢绞线。纵观现阶段的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边坡防护施工,应用较为广泛的当属无黏结PC钢绞线,其通常由7根钢丝共同组成。在正式使用前先组织锚索试验,通过此途径对锚索的质量情况做出判断,进而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2)锚具。最常见的锚具类型为OVM13-7型。以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为准,由相关人员规范化操作。
(3)水泥浆。水泥浆通常为M35水泥砂浆。注浆时需保证压≥0.35MPa。压浆施工以孔底注浆法较为合适,浆液浓度控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即先稀、后浓。
(4)混凝土。提前组织配合比试验,确定混凝土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时所对应的配合比,据此正式拌制混凝土。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流程图
施工准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锚孔进行测设,并将钻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要求各锚索孔位均满足设计位置要求,以测放的孔位为准打入标桩、依次编号。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应控制孔位之间的偏差,保证偏差在1mm以内。选择合适的位置搭建钻孔工作平台,随后将钻机固定,并明确钻孔的方向。锚孔下倾角与水平角的夹角以15°较为合适,尽可能减小钻孔倾角的偏差,即该差值需在10°以内;其次是进行锚索拉拔试验。此外,为充分保证锚索参数的可行性,在试验阶段应当合理选择岩层,保证该部分的地质条件与设计锚固段一致。试验期间采集试验数据并展开分析,从而对锚索参数的可行性做出准确的判断,针对不足之处做灵活的调整。
造孔以干钻法为主,不宜采用湿钻法,否则将加剧边坡岩体的失稳程度。钻孔速度的控制具有灵活性,具体根据钻机运行性能以及锚固地层的地质条件而定,精细化施工,确保成型的钻孔在孔位、孔径、深度等方面均可满足要求[4]。完整记录钻孔期间产生的各项数据,以作为质量分析的依据。常见的不良钻进现象有塌孔、偏孔等,对于此类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暂停钻孔作业,利用固壁灌浆或是其他方法处理,直到水泥砂浆初凝后方可继续施工。
钻孔过程中,施工人员及时测量倾角,保证钻孔圆直,一旦发现测量结果与要求不符立即纠正。与设计要求相比,钻孔的实际长度应大于设计长度,超出的这部分长度作为沉渣段。经前述钻孔作业后,孔内易堆积岩粉等不利于后续施工的杂物,因此用高压空气深度清理孔内的杂物,全程风压稳定在0.2MPa~0.4MPa,直至孔内恢复至洁净状态为止。清孔后及时对孔口采取封堵措施,以免外部杂物落入其中。
钻孔后及时清孔,将孔内杂物堆积量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以免影响水泥浆与孔壁岩体的正常黏结[5]。待清孔工作落实到位后详细检查各锚索孔,要求其在孔径、孔深等方面均可满足要求。清孔存在一套特定的流程,应当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清孔流程图
以钢绞线或高强钢丝为主要原材料,制作预应力锚索。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每根钢绞线进行检查,确保钢绞线既没有受到污染,也没有发生交叉。隔离支架应设置在锚索轴线方向,且每个隔离支架的间隔约为1.75m。考虑到下锚的顺畅性要求,有必要在锚索底端设导向帽。
锚索自由段的隔离处理所用材料为防护油和塑料管,要求锚座钢垫板和锚索保持垂直的位置关系,同时需深度清理锚固段锚索上附着的杂物(铁锈、油污等)。在后续使用中,锚索自由段在与外部潮湿空气等环境因子接触后易锈蚀,为避免此问题,需对该部分采取防腐处理措施。
顺利下锚后在24h内组织锚孔注浆作业,较适宜的是水泥砂浆材料,要求其强度至少达到35MPa。注浆遵循的是一次到位的原则,并从孔底处开始,依托于浆液的流动性有效填充空隙。待出孔口冒出水泥浆液后方可结束注浆。
纵观边坡锚固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为关键组成部分,在该装置的施工中,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安装到位,随后再紧密拼接模板,构成完整、严密的模板系统。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将波纹管和锚垫板稳定安装在框架梁钢筋处,并使其与锚孔的方向相同。
张拉前,施工人员需首先标定和检验张拉设备及相关机具。正式张拉前先试张拉,通过此途径检验施工情况,验证张拉工艺参数的可行性,要求各部位密切接触,若无误则整索张拉。张拉作业遵循的是分级的原则,每级间隔时间以5min为宜。张拉采取的是双控的方法,以张拉应力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利用伸长量辅助检验,要求两项指标均可满足要求,否则需随即暂停张拉,分析成因并采取处理措施,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继续张拉。
对框架锚索进行张拉时,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千斤顶的数量为4个,且这4个千斤顶的张拉是同时同步的。若实际张拉力超过设计值的10%则锁定锚索,此后对预应力的损失情况作出判断,若损失量超出许可范围则补张拉。经前述施工后,确定多余的钢绞线并将其切除,随后封锚。
全面检验锚索,为保证验收结果的可靠性,验收单位必须具有相关资质。此外,验收数量至少达到3根,同时需达到锚索数量的5%或更多,否则在验收数量过少时易由于偶然误差而影响验收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维护边坡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应自上而下地对边坡进行开挖,同时注意开挖和防护同时进行,避免开挖过快或坡面暴露面积过大、时间过长。
边坡开挖应选择天气晴朗的时段进行,并在开挖前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此举有利于保证坡体及填料的抗剪强度。
综上所述,文章从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两个角度切入,系统性地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希望本文阐述的内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地域不同等原因,施工的具体要求及相关指标可能存在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