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巍,杜 君
大学生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情况调查报告
贺 巍,杜 君
(辽宁工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加强大学生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辽宁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更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振兴辽宁的人才储备。本文基于大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具体内涵、学习途径、红色教育载体、辽宁发展历史底蕴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内涵的了解和对辽宁历史文化底蕴的认知,探讨了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培育路径及大学生服务辽宁的志向意愿。通过增强大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感,强化扎根辽宁的意识,团结一心服务辽宁,让新时代辽宁精神成为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精神支撑,助力辽宁再次焕发青春。
大学生;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情况
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编制,内容涉及大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内涵、学习渠道、红色教育载体、发展历史底蕴及服务辽宁就业意向等方面,通过微信、QQ等途径转发辽西地区高校学生,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匿名填写。调查对象:辽西高校学生。调查时间:2020年7月。调查人员数量:5 489人。
本次调查收集到有效问卷5 489份,包括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在读研究生。其中收回男生问卷1 891份,占总调查人数的35%;收回女生问卷3 598份,占总调查人数的65%。本科生占总人数97%,在读研究生占总人数3%。生源地属于辽宁的学生占比68%,其他地区占比32%。理工类学生占比53%;经管类学生占比28%;文法类学生占比11%;艺术类学生占比8%。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中共党员占比4%,共青团员占比93%,群众占比3%。
2018年6月28日辽宁省委召开全省思想政治工作暨新时代辽宁精神发布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发布了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1]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阐述了新时代辽宁精神丰富的价值底蕴,对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调查了解到,辽西高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3 087人即56%的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是哪一年提出的”比较清楚,能够准确回答出2018年,而44%的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具体如图1所示。这说明辽西高校学生针对辽宁精神的相关了解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图1 辽宁精神提出时间的调查情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了解学习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渠道很多。通过调查显示,92%的大学生表示了解的途径主要有党课、团课、思政课以及网络媒体,对此不了解的学生仅占8%。这说明官方媒体和辽西高校很重视培育大学生的“辽宁情怀”。由图2可知,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别有4 800人、5 049人、5 131人、4 992人知道辽宁精神的内涵依次为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部分同学并不能完全准确回答,知道长子情怀和奋斗自强表述的略低于其他两项内容。因此,辽西高校应将辽宁精神的宣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中,创新宣传途径,促进广大学生不断加强学习,深入了解辽宁精神,关注辽宁发展,关心家乡建设。
图2 辽宁精神内涵的了解情况
辽宁是一片孕育英雄的热土,红色教育基地众多。通过对辽宁红色教育基地了解情况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能够知道“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塔山革命烈士陵园、秀水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都位于辽宁省境内,如图3所示。有超过半数学生不知道赵尚志纪念馆,这说明对红色教育基地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要丰富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的传播手段。这些红色基地突出了“传承历史、宣扬精神、教育后人”的政治功能,对于凝聚人民意志、巩固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图3 位于辽宁的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辽宁人民有着与生俱来的担当意识与忠诚情怀。在新冠疫情发生后,辽宁克服自身困难,先后组建11批次医疗队,向湖北派遣专业医护人员2 054名[2]。在调查中有3 280名学生认为,这体现了新时代辽宁精神中的忠诚担当精神,占调查总人数的59.76%,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辽西高校学生对辽宁精神内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对忠诚担当精神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忠诚担当”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核心要求,体现了长期以来辽宁人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坚定信仰和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只要祖国需要,辽宁人民永远冲锋在前。
图4 辽宁向湖北派遣医生具体体现的辽宁精神
辽宁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雄厚的工业基础。对于辽宁创造的多个新中国第一,如图5所示,有4 314人即近80%的学生都了解鞍钢是老工业基地的一面旗帜,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和铁水;3 797人即近75%的学生知道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产自辽宁。但是对于第一枚国徽的创造,将近半数的学生不知道同样是辽宁创造的。这说明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更为深入地了解。高校在宣传辽宁精神的同时,要注重深挖历史,全方面地向学生展示辽宁,使他们能够真正走进辽宁、了解辽宁、爱上辽宁这一方热土。
图5 辽宁创造的新中国第一
翻开辽宁文化的历史,会发现在辽宁也曾经涌现出很多名人。这些名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辽宁文化增光添彩,让辽宁文化在大众视线内展示。由图6可知,在对辽宁名人调查中出现的这些名字,学生们都耳熟能详,比如道德模范郭明义、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还有农民的“代言人毛丰美”以及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罗阳等。这些名人的事迹自带光环,将成为榜样力量,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立足辽宁,助力辽宁振兴。
图6 辽宁名人
对于辽宁创造的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有多少个,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只有30%的学生准确知道是1000多个,还有70%的学生对“辽宁创造的新中国工业史上的1000多个第一”这段历史不了解。但对于“国产第一艘航母的名字”,有84%的学生知道是辽宁号,有91%的学生了解国之重器“十万空分压缩机”产自沈阳,有91%的学生知道“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生产基地”是大连。
由此可见,虽然大家对辽宁工业史上的第一具体数目不是很清楚,但在重工业上的成绩却耳熟能详,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辽宁的历史底蕴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一个个历史成就就是一面面镜子。它会激励青年学生不断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立志扎根辽宁、服务辽宁、建设辽宁。
辽西高校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教育阵地,将新时代辽宁精神和大学生理想信念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辽宁精神,让理想信念深植心底,引导更多的毕业大学生服务辽宁发展,更有效地为推进辽宁振兴发展输送人才。
图7 学校组织新时代辽宁精神学习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情况
由图7可知,有59.83%的学生反映学校经常组织新时代辽宁精神学习活动和文化活动,偶尔组织的比例为28.75%。这表明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经常性组织学习新时代辽宁精神,开展各类活动。对于活动形式,如图8所示,学生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以及走访红色基地等。其中选择最多的为走访红色基地,重温历史故事。这种直观的教育形式,更容易感染学生、被学生所接受、起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图8 学习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方式
对于学校在开展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反映比较强烈的为宣传培育路径单一,占比66.4%;学生自身主观意愿不强烈占比58%;培育工作开展不系统、培育效果不佳占比34.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足占比24.1%。针对该问题,高校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融入新时代辽宁精神,将走访参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学习研讨相结合,让辽宁精神走进课堂、校园和社会。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实开展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活动。
图9 是否能够做到淡化成绩、坚守初心、勇于担当
对照新时代辽宁精神内涵,如图9所示,有60.52%的学生表示在学习生活中一直能够做到淡化成绩、坚守初心、勇于担当,时刻按照辽宁精神的内涵来严格要求自己,而完全做不到的仅占1.31%。另外,通过调查了解到,有75%的学生一直能够做到爱国爱党、诚实守信、勇担责任;69%的学生一直能够做到善于创新突破、埋头实干、追求理想;69%的学生一直能够直面困境、艰苦奋斗、自我超越。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逐步增强,能够积极传播正能量,但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和新思潮的冲击,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至关重要。
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择业指导中,理想信念是这一切的基础。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图10 毕业后是否愿意在辽宁就业
由图10可知,有44.9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在辽宁就业;42.39%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就业机会等因素来考虑就业城市,12.7%的学生不会选择在辽宁就业。这个数据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选择不在辽宁就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外省,毕业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而那42.39%选择看机会的同学就是辽宁发展的潜在动力,发展得好,他们就有可能留下来,反之就会“良禽择木而栖”。对于辽西高校的学生而言,辽宁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只要进行有效地宣传和引导,注重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和情感召唤,选择考虑是否在辽宁发展的同学对辽宁有了深厚的感情,又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他们就会扎根辽宁,成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兴力量。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这位“共和国长子”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各个领域迅速发展。通过对 “在辽宁就业,想在哪个领域发展”的问题的调查,如图11所示,有33.56%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22.14%的学生想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27.9%的学生打算在服务业发展,而仅有16.4%的学生打算投身于制造业。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但要真正振兴辽宁,就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加科技投入,鼓励专利发明,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图11 在辽宁工作的理想就业领域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3]。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辽西高校作为孕育辽宁振兴发展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将新时代辽宁精神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增强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感,强化学生扎根辽宁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选择在辽宁就业创业,扛起辽宁发展重担,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为辽宁发展建设贡献青春智慧,让辽宁重新焕发青春。
[1]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开幕词[N]. 人民日报, 2017-10-19(1).
[2] 姜义双, 杨靖岫, 侯永锋. 辽宁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纪实[EB/OL](2020-04-07) [2020-09-11]. https://www.sohu.com/a/385978992_114731-2020-04-07
[3] 宋锴.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习近平参加吉林省代表团审议[J]. 吉林人大,2015(3): 4.
G640
A
1674-327X (2021)02-0107-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2.029
2020-10-23
辽宁省高校党建重点研究课题(2019GXDJ-ZD043)
贺巍(1985-),女(满族),辽宁海城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付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