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冷!植物怎么过冬

2021-05-21 06:43兰从古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凝固点糖分结冰

兰从古

天气越来越冷,人穿着暖和的棉袄御寒,狗、猫、兔等从秋天开始多长出了一层细细的绒毛,如同穿上了保暖服。有的动物干脆找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处,倒头睡到来年春天。可植物是怎么做的呢?

丢掉大包袱

我们知道,生物的发育、生长,主要靠消耗体内的热量物质——糖和蛋白质来维持。植物的枝越多,消耗的热量就越多。秋末冬初,天气渐冷,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减少,使叶黄素占据上风,于是叶子变得枯黄;同时,生产糖分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为了使有限的热量能更好地保障生理活动和维持生命需要,绝大多数草木便来个“舍车保帅”,把叶子当成包袱扔掉。

于是,杨柳等众多阔叶林的叶子,随着寒冷的秋风纷纷飞落。漫山遍野的草木,茎叶开始枯萎,将自身所残留的部分营养物质,送回生命尚存的枝干或根部,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再次开启生命的轮回,长出新的叶片来。

昏睡度过难过

植物的叶子由枯黄到脱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又复杂的过程。每到深秋,当天气转凉时,对外界温度很敏感的树木,会将叶片中的养分输送到枝条。这时,叶子内产生了大量脱落酸,这种酸不但能促使叶子从枝头上脱落,而且能与叶内的花青素结合而变红,这就是“万木霜天红烂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脱落酸也是一种休眠素.它们接到植物发出的命令后,流向枝梢尖端,让枝条上的侧芽发育受到抑制。这时,植物自身呼吸减弱,新陈代谢停止,萌发停止。于是,整个植物就进入休眠状态,就像人昏睡过去一样。

植物休眠类似于动物的冬眠,把能量消耗降到最低,并且能增强身躯的耐受性,提高适应严酷环境的能力,不但能抗寒,而且抗旱抗“饿”,便于度过气候恶劣的季节。

少喝不出汗

俗话说:“饥屁冷尿热瞌睡。”天气变冷时,人撒尿的次数就多。这是身体本能地多排出体内水分,以免从体表蒸发而加大散热,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而那些四季常青的草木,冬季照常进行的生理活动,能将体内的水分调节到最少,使细胞内低凝固点的液体相对增多,防止细胞结冰,从而增强耐寒能力,以抵抗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大多数植物冬天枯萎,显得干巴巴的,这正是它们不太“喝”水,来控制身体水分,进行自我保护,以免冻伤。

松树等针叶林,针状的叶子表面积有限,能减少散热,而且叶子表皮细胞壁较厚,皮下细胞气孔可以自动关闭,能够避免水分散发而带走体内热量。这就相当于人在冬天尽量少出汗,不然,一场大汗后,浸湿的衣服会吸收体热蒸发水分,让人冷得打哆嗦。

制造防凍液

植物冻伤冻死,主要是由于细胞内的水分结冰,细胞失去活性,导致生命活动停止。因此,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早在入冬前.就在体内贮备好了大量糖分,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以减少水分。由于糖的凝固点低,能让细胞不易结冰。这就好比人们在冬天给车辆加注防冻液一样。

菠菜、香菜等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在最寒冷的时候,会将贮藏在体内平时舍不得用的蛋白质和淀粉“拿”出来,在一种叫酶的蛋白质“撮合”下,与水结合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提高细胞内低凝固点液体的浓度,以增强耐寒抗寒能力。

大家可能感觉到,经过霜冻的萝卜或地瓜,味道往往较甜,这正是在冬季来临前,它们体内蓄积了大量糖分的缘故。

(编辑文 墨)

猜你喜欢
凝固点糖分结冰
通体结冰的球
如果只喝可乐不喝水会发生什么?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氯乙酸混合物凝固点的模拟计算
鱼缸结冰
冰熔化实验改进的尝试
食用油凝固是否是质量问题?
水力空化强化亚硫酸钙吸附糖液中非糖分的研究
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不会结冰的液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