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琴 陈嘉鸿 许芳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300222)
在现今大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发展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为重要。有着其独特而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小分支,也是中国丰厚精神宝库之一[1]。针对性地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而目前针对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对客家文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2]。知识图谱能够充分利用文献中的丰富信息,将有关客家文化领域几十年以来在CNKI 数据库发表的论文利用图形学、数字化、可视化的技术,再通过空间形态图形的表现显现出该领域的相关信息,比如专业、文献、作者以及作者之间的关系、发表机构等,以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出客家文化领域发展现状[3-4]。文章拟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为客家文化的研究作出文献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其理论探索提供数据依据。
现阶段,知识图谱的主流处理工具有很多种,他们在不同的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例如,数据格式、数据和处理方法、构建关系矩阵的方法、标准化处理程序等都是不同的。陈悦等开发设计的CiteSpace,该软件可以将所需的研究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5]2,并给研究该领域的学者们清晰地呈现出在一定时期某一知识领域或学科的发展动向与趋势[6]。CiteSpace 主要是基于“共现聚类”想法,对科学文献中的信息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其中包括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主题词、学科、领域分类、参考文献等进行提取,然后根据信息单元之间连接的类型和强度重新构建,从而生成如关键词共现、作者合作、文献共被引等不同的知识图谱分析图,而这些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的是不同的文献信息,而连线则代表的是每个节点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学者们还可以通过对图谱中的每一个节点、每一条连线及网络结构进行测度、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文章基于CiteSpace5.7.R2 软件工具,探索学科或领域中隐含的趋势及发展规律[7]。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可视化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客家文化方向的科学知识图谱,这需要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各种研究全面、完整掌握。因此,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为基础数据来源[8],对“客家文化”进行主题词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时间节点为1999—2020 年,检索时间为2020 年12 月8 日,剔除外文文献,进行CNKI 的全库检索,获得的全部文献共3 878 篇。为获取相关度信息较强的文献,手动剔除与关键词关联性较弱的文献数量639 篇,剩余3 239 篇关联性较强的文献数量,导入CiteSpace软件,对引用的样本文献进行历年文献发表数量、发表作者、作者之间的联系、主题、关键词、出版机构等分析说明。
图1 为在CNKI 上搜索关键词“客家文化”近20 年的文献发表数量。基于“客家文化”关键词的文献发表数量变化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9—2006 年对于“客家文化”领域的文献发文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可看出学者们对于客家文化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第二个阶段是2007—2012 年,这一阶段中国学者们对于客家文化领域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2012 年年发文量达到20 年来最高峰,发文量达到316 篇,学者们在这一阶段开始重视客家文化的研究;第三个阶段是2013 年至今,这一阶段相关客家文化领域的文献发布相对缓和,并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对客家文化领域仍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发文量和研究现状是推测将来该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9]。从近20 年文献发文量以及国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来看,客家文化的研究领域仍将是国内的一大研究热点。
通过CNKI 的可视化分析有关于作者分布的信息,分析得出作者发文数量及作者所在机构,这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及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对该领域的贡献度以及影响力,一篇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表明该文献在该领域的影响和贡献程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10]。
在20 年的时间跨度中,文献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华南理工大学黄家平[11]的博士学位论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高达131 次。此外,仅在文献被引用数前10 名中,就有4篇来自于华南理工大学的硕博论文,由此可以得出华南理工大学在客家文化领域的学术影响以及贡献较大。通过图2 可知,来自赣南师范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钟俊昆[12],在1999—2020 年的时间段内,发表有关于客家文化的文献数量共计16 篇,在这20年的时间里对客家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及贡献较大,其他来自各大高校及研究团队的学者,都在客家文化领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基于图2 使用CiteSpace 输出样本文献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共现知识图谱能够反映出客家文化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之间的合作强度分析[13],图3 中呈现了416 个节点,96 条连接线,其关键词的密度为0.001 1,由此可见在客家文化的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基本是以个人或者个别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呈现,仍未形成合作较强的核心组织以及合作关系,更多的是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缺乏合作。
对文献进行领域分布统计是有效把握该领域研究内容要点的重要途径[14]。使用Excel 对来自CNKI 中检索数据进行整理,从学科领域分布统计,得出客家文化领域前20 发文量学科。由表1可知,现有的客家文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建筑科学与工程、音乐舞蹈、民族学等学科。共有13 个发文量超过100的学科,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文化学科,累计发文948 篇,其次是旅游方面发文600 篇。换而言之,客家文化目前在以上几类学科领域的发展较快,充分反映客家文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在文化、旅游、建筑以及音乐舞蹈等方面。
图1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图2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作者发表文献数量
通过对出版机构的合作分析,能够得出在客家文化领域最为活跃,联系较为紧密的出版机构和组织[15]。使用CiteSpace 软件,选择“Institution”的网络节点进行输出得到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分析,输出得出网络节点数N 为338,连线数E 为57 条,中心度为0.001,整体知识图谱由零散的小网络组成,出版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相互之间并未形成较大的网络[16]。如图4、图5 所示,嘉应学院、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和《客家人》杂志3 个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最为密切,是客家文化领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出版机构;其次就是上海市政协、上海市客家联谊会、上海市社科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还有就是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以及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都有一定的联系。在知识图谱分析图中形成最长联系网的出版机构是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中心点,其次二级分支的学校与组织是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与江西理工大学,三级分支是赣南示范大学、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
运用Excel 制作有关出版机构发文量的分析,出版机构的发文量体现该应用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组织,在该领域具有更为详尽的趋势分析,赣南师范学院是该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机构[17]。如表2所示,赣南师范大学在过去20 年的时间里就客家文化领域的发文量最高,达到了348 篇;其次是嘉应学院发文量305 篇。由此也可以得出在所选研究领域中贡献度最高、影响力度最大的是赣南师范大学和嘉应学院。
图3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文献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图4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出版机构共现网络
图5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出版机构及组织联系图
表1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学科分布
如图6 所示,通过CiteSpace 的突现功能得出前25 个高密度突现出版机构,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丰顺县潘田镇党政办、中央台办、中国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俗学会成为客家文化初期研究突现的主要出版机构,其突现时段是1999—2008 年;第二阶段: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等,这一时期的出版机构对于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开始增多,其突现的时间段是2008—2015年;第三阶段:所突现的组织是龙岩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等,突现的时间段是2015 年至今,成为了现今客家文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这种突现表明在某一时间段里研究机构对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关注程度的变化情况。其中赣南师范学院和嘉应学院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在2008 年之后更为集中,而龙岩学院研究时间的跨度是2012 年至今,成为现今客家文化研究领域活跃时间最长的出版机构。
关键词共现分析,实质是文献中学者的研究焦点,是一份文献的精髓。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关键词突现统计和关键词Timeline 时间线分布图分析,能有助于学者们更加快速了解某一领域的静态研究热点。如图7、图8,是通过使用CiteSpace 软件,选择“keyword”的节点类型,输出样本文献中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通过梳理发现,目前有关客家文化研究领域中主要的研究热点,并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以及中心度的分析研究得出:“客家文化”是样本文献中热点最高的词,出现的频次是1 334 次,中心度为0.68;其次是“客家”出现的频次是330 次,中心度为0.26,与“客家文化”的热点词相差甚远;“客家文化”“客家”“客家人”“客家地区”4 个词出现的频次超过了100 次,“客家山歌”“赣南”“传承”“梅州”“客家精神”“文化”“客家方言”7 个词出现的频次超过50 次。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客家文化”“客家”“客家人”。
通过在CiteSpace 中的Timeline(View Focus context 技术)共词网络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到聚类相同的关键词会在Timeline View 知识图谱的同一水平线上,清晰地得到各个聚类中的数量情况,聚类领域越重要其代表着聚类的关键词越多;能够从输出的知识图谱中得到客家、客家文化、客家名居等各类关键词呈现出的时间线的演变过程,清晰地让学者们探究此类关于客家文化领域关键词聚类所反映研究领域的时间特征,从而得到该领域的一个研究趋势[5]194-205。如图8,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时间线图得出目前客家文化领域研究热点为:客家名居、客家山歌、客家精神、客家话等方面。
图6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出版机构共现网络突现词
图7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表2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发文量机构
图8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领域关键词Timeline 知识图谱
图9 1999—2020 年中国客家文化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
如图9 所示,客家文化领域研究的演化发展路径可以显著划分为3 个阶段。
(1)1999—2006 年,客家文化领域的相关研究还处在刚起步阶段,产生了具有一定突现度与中心度的突现词,表明在这段时间里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此阶段“客家人”中心度高达8.89,说明在此阶段“客家人”是当时研究热点。研究客家文化主要是从客家民系上进行研究。在此阶段“客家地区”和“客家先民”“客家文学”也呈现出比较高的突现度。由此可见,初期在对于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上,文献主要以研究客家人的起源、客家人在中国的分布位置为主[18]。
(2)2007—2016 年,该阶段在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开始出现“客家方言”“闽西”“旅游开发”“客家文献”“客家风情”“客家土楼”“传统村落”等在知识图谱中中心度较强和突现度较高的关键词汇。其中“传承”在这段时间是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中心度高达10.17,说明这一阶段的学者更加关注客家文化的传承问题。在此阶段突现词说明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演变为:客家民系—客家人的生活—客家文化传承的研究脉络。这一阶段的学者们开始以客家的语言、风土人情、客家民居为主导,对客家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客家文化的认同与对优秀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立更为完善的发展和传承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很多相关文献,开始将客家文化的研究从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对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发展类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当中去。
(3)2017 年至今,这一阶段出现了“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赣州”“福建土楼”“赣南客家文化”“民俗体育”这几类的关键词。这一阶段的关键词突现说明学者们开始将客家文化的研究延伸至社会层面的建设,将客家文化与社会问题、红色文化相结合,将客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乡村中、社会中。现阶段学者们对客家文化的研究会更细化,受到不同地方的影响,会以何种方式去融合当地的文化,但又不失客家文化所独有的特色[19-20]。
通过对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客家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出两个不同方向:首先是对于客家文化本身的研究,学者们刚开始从大方面出发,研究客家独特的民系,从起源、主要地区、语言和文学上出发进行客家文化的研究,紧接着从客家风情、客家文化的认同出发,到后面的细分各个地区的客家文化,思考客家文化在社会层面上的发展问题[21]。
(1)从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热度来看,有关研究客家文化领域的文献在不断增加,20 年间累计发表了共3 878 篇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数量在逐年增加,说明学者们对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上涨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相关的文献从2007 年开始迅速增加,直到2012 年到达发表的顶峰。从2012 年至今8 年的时间里文献的发文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取得了客家文化领域研究的丰硕成果。由此可见,中国更加重视客家文化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保留独特的民族特征[21-23]。
(2)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形式,涉及的有文化、旅游、建筑科学与工程、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行政管理以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期刊的占有比率是66.9%,硕博论文的占有比率是12%。从学科文献数量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在客家文化领域的文献数量在文化中的研究成果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多以文化作为导向。随着新时代中国对国内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方向[24]。
(3)从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的样本文献来看,目前在客家文化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者和研究机构,但是发表文章的作者,总数在6 篇及以上的仍未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这根据普莱斯定律来看,说明高产作者群体尚未形成[25]。客家文化领域已成为国内某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重点,但是开展客家文化研究的研究机构在科研实力上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成果仍集中在赣南师范学院、嘉应学院、龙岩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各大高校,其中地方研究院所实力并不突出。
(4)在研究客家文化热点方面,客家民系、客家地区、客家精神、文化认同、传承等成为客家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26-27],目前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客家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客家文化在社会实践当中如何运用等方向[28]。
从总体来看,客家文化的研究现状呈现出来的是作者之间、组织之间缺乏一定的学术交流,未能有效将多方学者和组织之间研究的成果进行整合,并能够从中寻找出更有利于客家文化发展方向的方法。其次,在学科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上也缺乏更好的结合,缺乏能够将多方学者与组织之间的知识理论运用到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上的方法。所以希望在后续的研究当中能够通过加强学者与组织之间交流和探讨的方式,从中迸发出更有利于客家文化发展的路线,其次要加强在客家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证检验,进一步加强研究领域的拓展,从而使客家文化的研究形成更为广泛且更为系统的研究脉络和知识体系[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