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观察*

2021-05-21 07:17徐红维张军晖项行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绵状脑血管畸形

徐红维 张军晖 项行林

1.西安凤城医院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016)

2.宝鸡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 宝鸡 721000)

脑血管畸形属于脑血管先天发育异常,指脑血管异常发育造成脑部局部血管数量及结构异常,影响正常脑血流,一旦发生破裂将造成脑内出血或血肿,常见于30岁左右青年人[1]。脑血管畸形临床多表现为患侧搏动性头痛、出血、癫痫等,并伴有失语、眩晕等[2]。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畸形的主要病因,可分为典型及Galen大静脉畸形两类,颅内有明显血管杂音,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较高[3-4]。X线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的“金标准”,但无法检出隐匿性血管畸形,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影像学检测方式,可显示畸形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但对钙化显示不理想。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立体及瞬时清晰度较高[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病变,旨在探究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86例,其中经过确诊80例;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67±3.87)岁;头痛83例,眩晕52例,癫痫12例,失语3例;病程5天~10年,平均年龄(5.18±0.52)年。纳入标准:根据手术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脑血管畸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检查前经过相应治疗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用对比剂过敏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1.2 方法

1.2.1 MRI及MRA检测方式 采用美国GE生产的1.5T MRI超导检测仪,选择头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进行常规及增强扫描;患者呈仰卧位,将线圈置于头部并保证头部两侧对称,调节海绵垫位置以固定头部避免运动伪影,患者双耳外耳道填塞棉球以降低噪音影响,腹部放置测试呼吸带以检测呼吸是否平稳,听眦线是扫描基线,轴位定位层与枕极到额叶底定位线平行。(1)常规定位相扫描:矩阵256×128,NEX=1,视野24cm,时长23s,TR=5.1ms,TE=1.5/Fr。(2)横断面T2加权扫描:TR=3000ms,TE=102ms,层厚3mm,视野24cm,矩阵320×320,NEX=0.75,带宽31.25,翻转角30°。(3)轴位自旋回波T1加权扫描:TR=400ms,TE=15ms,层厚6mm,间隔1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甲胺,剂量0.1mmol/kg,注射速度2.5mL/s。(4)3D-时间飞跃法MRA:TR=32ms,TE=15ms,翻转角20°,带宽15.63,矩阵256×192,视野20cm,层厚1.6mm,overlaploc=12。

1.2.2 图像处理 将图像信息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处理,MRA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由两位影像学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判断,观察病灶形态、信号特征等,若未达成一致者上交主任医师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效能;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检测的海绵血管瘤病灶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通过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RI、MRA及两者结合的诊断效能比较MRA结合MR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MRI、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表2、表3和表4。

表1 MRI的诊断效能

表2 MRA的诊断效能

表3 MRI结合MRA的诊断效能

表4 MRI、MRA及两者结合的诊断效能比较(%)

2.2 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比较[n(%)]

2.3 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2.4 MRI、MRA及两者结合检测的病灶面积比较MRI结合MRA检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面积大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7。

表6 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比较[n(%)]

表7 MRI、MRA及两者结合检测的病灶面积比较(cm2)

2.5 图像分析典型病例图像结果分析见图1。

3 讨 论

图1 患者女性,35岁,头痛8年,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图1A MRI的T1序列图像;图1B MRI的T2序列图像,可见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图1C MRA图像,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及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病理中呈紫红色,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晰且无包膜,切面可见海绵状血管团块;镜下观察发现病灶主要为窦样血管,管壁则由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管壁菲薄且缺乏弹力纤维及肌层[6]。海绵状血管瘤可分为单发型及多发型,其中多发型有家族遗传性,与性别无关。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基底节区、小脑等部位,幕上占比80%左右,临床表现为癫痫、功能及运动障碍[7]。脑静脉畸形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发生宫内意外造成静脉阻塞,引起侧支代偿增生,形成时间晚于脑动脉,故成分仅有静脉成分[8]。脑静脉畸形可见于任意脑部静脉系统部位,而小脑及额叶部位发病率较高[9]。脑静脉畸形发生在幕上表现为癫痫、头痛,发生在幕下则表现为共济失调。脑部动静脉畸形是由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及多支供血动脉构成,多见于大脑半球,发病高峰期在30岁左右[10-11]。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较为罕见,可能是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常见于颅窝,特别是小脑及桥脑基底。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多为单发型,病灶一般直径不超过3cm,镜下可见许多细小扩张且大小不一的薄壁毛细血管[12]。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多表现为出血,在脑血管畸形中出血率最小,然而由于其多见于桥脑,一旦出血则将产生严重症状。

MRI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成像参数及可运用序列均较多,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MRA采集技术包括时间飞跃技术及相位对比技术两种,其中时间飞跃技术较为常用,其原理是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流动效应[13]。在MRA的GE序列中,通过RF脉冲,使作用层中静止组织质子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纵向磁化消失;当流入血液时则质子处于非饱和状态,使纵向磁化程度增加;静止组织与未饱和流入血液形成对比,成为流动相关增强,利用此原理进行成像[14]。MRA技术可清楚显示脑血管畸形部位、输入动脉、输出静脉情况,尤其是管径较粗的畸形血管,血管流入性较强,可得到较高的血流及静止背景信号比,但MRA技术对管径小且流速慢血管敏感性较低。

本研究中MRI结合MRA诊断准确性更高,分析原因为3D时间飞跃法MRA技术中MT技术可有效抑制静止大分子信号,从而提高血流及静止背景信号比;MOTSA技术在保证空间分辨率条件下通过增加成像层块数量以增加成像厚度,利用减少每个成像层块厚度以降低血流在成像容积中饱和效应,进而增加血流流入性加强的敏感性;MRI多序列检测可提高对隐匿病灶的检出率,潘毓敦等[15]研究发现3D时间飞跃MRA可提高颅内动脉畸形检出率。本研究中,MRI结合MRA检测的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面积更大,提示MRI结合MRA可提高对病灶面积的检测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诊断准确性更高,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检测出的面积更大。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所选病例数较少,后续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海绵状脑血管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浅谈牛海绵状脑病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