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大主题。全国两会结束后,市委主要领导随即前往璧山,就企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璧山是重庆先进制造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例。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现代制造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之路。
服务高标准:改革先行再掀发展春潮
璧山拥有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腹地的区位优势、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创新优势和国家级高新区的开放优势,多条高速穿境而过,成渝高铁55分钟到达成都,重庆第二国际机场落户璧山。这些都成了璧山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改革先行,让璧山迎来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区里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计划、一笔前期经费的工作机制,聚集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璧山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实现企业登记“最多跑一次”。对106项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模式分类管理,工业品生产许可目录从24类减至15类以下,减少办事环节45个,减少办事材料200项,压缩办理时限30%以上。同时,全面实施审批代办制度,梳理53个承诺审批事项,明确代办专员为企业免费代办各种手续,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璧山区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推动了涉企问题的快速解决。通过搭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内外网互动平台,从“资讯报到、咨询报到、督办报到”3个层面收集企业诉求。Web端和微信端设置“吹哨报到、优补政策、招商创业、招才引智、重点项目、专业服务、企业之家”7个功能板块,内网督办系统实现纪实登载、闭环管理、归口反馈、统一回复等功能。同时,成立“企业之家”线下物理空间,持续开展“部门摆摊,企业赶场”。璧山高新区常态化开展“周二早餐会”,利用早餐时间邀请企业和部门负责人点对点、面对面。建立303家规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全覆盖的微信工作群,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截至目前,线上平台已收集涉企政策800余条,归集办理各类咨询、问题诉求3422个,实现企业知晓率、接哨率、处置率和回复率4个100%。这一创新实践,荣获中国繁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范例奖。
资金需求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难题,璧山通过建立工业企业流动性信用贷款、区级转贷应急资金等“八大资金池”,探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和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让多家工业企业走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在璧山,减税降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帮助企业纾困发展的一剂良药。2020年,通过落实支企优惠政策,减免缓缴税费35.8亿元,兑现补助扶持资金17.3亿元,争取中央直达资金预算9.2亿元,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和抗风险能力。
谁能占领营商环境的高地,谁就能率先实现跃升。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系统打造,璧山成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热土,各路企业纷至沓来,掀起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春潮。
创新高水准: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璧山顺应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区内制造业向产业链条的中高端迈进。
璧山拥有大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创新优势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的政策优势。为激活这些优势,璧山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意见》《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通过实施研发机构三年倍增计划,打造涵盖文化、人才、研发、产业、金融的创新生态社区和高新技術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
科学城创新生态社区、科创小镇、大学城产教融合生态区是璧山三大创新主战场。创新生态社区与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携手共建,已建成科研、中试大楼(中试基地),入驻21家企业、300余人,覆盖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服务、上市辅导等领域。初步建成开放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中试基地,包含1个综合性中试平台、6个专业中试平台。已有31个科研项目团队、近300名教授专家、5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进驻;科创小镇快速推进,国科量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签约入驻;产教融合生态区加快院校集聚,打造名副其实的大众创新高地。
创新链强则产业链稳,璧山通过提升产业链生成控制、源头控制和基础控制三种能力,夯实产业根基。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成果定点孵化机制,构建“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科技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全生态链,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孵化通道。
为提升产业源头控制能力和基础控制能力,璧山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企业将专利技术嵌入行业标准,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企业赋能。支持企业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专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专业技术研究院,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的创新格局。盾之王公司作为警用防弹头盔、排爆服等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不仅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市场份额,出口订单也源源不断。
为突破创新资源聚合度不高的瓶颈,璧山联合成渝地区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打造科研仪器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联合77家骨干企业组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成开放共享的智能柔性中试装配产线、3个专业检测实验室和1个智能化电子类中试基地。
企业是创新主体,璧山通过引进康佳光电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等企业创新平台,形成了科技产业化研究院体系。刀片电池是比亚迪历时多年研发的一款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超级安全、超级强度、超级寿命、超级低温、超级功率、超级续航、超级成本等特性,是全球唯一可通过针刺试验的动力电池,获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如今,璧山R&D占比达3.25%,规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比重达41%。4家企业获批市级新型独立法人研发中心,4家企业获批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企业获批博士后工作站。蓝黛公司、青山公司科技成果获评2019年度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盾之王获科技部“科技助力2020”专项支持。
如今,璧山已形成“一轮明月”与“满天繁星”相互辉映的科技创新景象。截至2020年底,璧山区拥有制造企业3473家,规模以上410家,工信部“小巨人”企业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家,新增发明专利和PCT(专利合作条约)位居全市第一。
发展高质量:补链扩能构筑区域高地
在很多人印象里,璧山在引进大企业做大项目方面很厉害。大项目全面提速,大企业实现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让璧山成了先进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和领跑者。
2020年12月24日,年产第50万台DCT下线,标志着青山公司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年产200万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年产45万台、新能源减速器年产15万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41.4亿元,增长高达96.9%。
璧山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近年来,璧山在动力电池新体系、新材料、新工艺方面超前部署,引进长安青山智能传动产业园项目,带动电驱动总成、传动系统产线智能化升级;引进汽车电控系统及零部件生产项目,推动轻量化非承载式车架产品、模块化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厢、冷链汽车车厢、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依托中车恒通项目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项目,引进桔电新能源智能汽车总部基地项目,促成京威股份在璧整车项目顺利签约,带动配套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全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以金冠改装车、青山DCT变速器、红宇液力变矩器、南方天合制动器、龙润转向器等整车加总成企业为支撑、零部件企业配套的“5+400”汽车产业体系,规模以上汽车企业达103家。
璧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中布局在高新区内,重点引进和培育IP、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汽摩电子、电子材料等笔记本电脑机构件及相关电子类产业。目前,璧山已集聚康佳、德润电子、精元电脑等大批电子产业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9.5億元。投资300亿元的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Micro LED芯片、显示模组、核心生产设备等,延展完善Micro LED显示技术相关的半导体产业链。以此为依托,打造1000亿级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高端智能装备是璧山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重点生产以锂电池、金属构件、通用设备中的传动部件、机械零部件等。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集聚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65家,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的装备产业创新之路。
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璧山通过推动“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行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璧山高新区建成智慧园区,共建成数字化生产线40条,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70%,荣获亚太智慧城市“2020中国领军智慧园区”奖。
如今,璧山已形成以青山、红宇、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以康佳、精元、大泰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弗迪锂电池、大江动力设备、万泰电力为龙头企业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重要的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和产业辐射极。
图片/璧山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