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党途中遇土匪抢劫,猛虎挡道
一行三人经大足、达县穿越秦岭,
一路上虽然历经了千难万险,
但刘伯承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讨饭,也要找到党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现重庆市开州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逝世,享年94岁。
1926年5月,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2月,就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顺起义。起义失败,刘伯承杀出重围,历尽艰辛找到党,当月又赶赴江西参与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何去何从?刘伯承毅然决然作出了明确的抉择:找党去!
1926年12月,刘伯承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由于他熟知川军情况且深孚众望,被赋予“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的重任。由于敌情变化和情况紧急,刘伯承率12000人分别于1日和3日提前发动了泸州起义和顺庆起义。9日,他到达顺庆,10日他率起义军在果山公园举行誓师大会,宣誓就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指挥。起义震动了四川反动军阀并很快向顺庆扑来,由于敌众我寡,为保存革命力量,刘伯承率部于16日撤离顺庆;1927年1月下旬他到达泸州发动民众,整顿部队。作为总指挥,他“行军不坐轿,宿营不睡床”,让起义官兵十分感动。为了整顿部队、严肃军纪、提高士兵政治军事素质,他在泸州迅速创办了“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亲自任校长,选用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执教,大力培训基层官佐和革命骨干。刘伯承又联合中共重庆地委调来中共党员、黄埔三期生乔茂材等大批政工人员开展工作,并以共产党员为中心,给各部队设置了政治部主任或党代表,给各团委派政治指导员(其中包括陈毅),负责向起义官兵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刘湘派兵围困泸州。3月31日,刘湘在重庆疯狂残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制造“三三一”惨案,杨闇公被杀害。
围城敌军比起义军兵力多10倍。在敌人的军事进攻面前,“刘伯承气壮山河,只知革命不知其他”。
刘湘开出5万元的赏格要捉拿刘伯承。起义军中一些投机分子也蠢蠢欲动。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5月16日,刘伯承带领两名部下一路拼杀冲出了包围圈。
何去何从?刘伯承毅然决然作出了明确的抉择:找党去!
于是,刘伯承与他的参谋长韩百诚、参谋周国淦化装成商人的模样,离开了泸州城。一行三人经大足、达县穿越秦岭,一路上虽然历经了千难万险,但刘伯承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讨饭,也要找到党!
富顺城下贴着五尺见方的“通缉令”,言明悬赏5万元大洋抓到刘伯承
起初,他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富顺城下。看到城墙上贴着一张五尺见方的大纸“通缉令”,上面醒目地印着自己的画像,言明悬赏5万元大洋换取自己的人头。他对两位部下说:“富顺城不能进了,把5万块大洋留着以后花吧!”他们三人钻入密林朝荣县方向走去。
快到荣县时,忽然前面来了一列马队,正是老对头敌军师长蓝文彬。刘伯承等警觉地停步迅速隐蔽起来,待敌军马队过后,他们马上向山里走去。
刘伯承等一路奔波来到了川东的达县。他们正行走在山谷中时,前面突然窜出四五个彪形大汉,手持大刀拦路抢劫。韩百诚、周国淦眼疾手快拔出手枪,刘伯承大声喝道:“我们手里有枪,快放下屠刀!”那几个土匪立即放下大刀叩头求饶。
有一天,他们正行走在高山密林中时,冷不防在半坡上遇到一只白额吊睛的大老虎。周国淦连忙掏出手枪,对准那只凶猛的老虎。刘伯承急忙阻拦说:“不要放枪,以免惊动了它。跟我慢慢绕过去。”
随即,刘伯承一行机智地躲过了老虎,登上了渡船。刘伯承长舒一口气幽默地对老虎拱拱手,三人大笑起来。
1927年6月中旬,刘伯承等人终于翻山越岭来到了西安,已是身无分文,幸而有陕西军务会办邓宝珊的接济,帮他们筹集路费,他们才经郑州最终到达武汉,找到了党组织。
朱德握着刘伯承的手,深沉而又兴奋地说:“伯承同志,你们辛苦啦!你来得太及时了!”
时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长的周恩来说:“四川的同志表现非常英勇,革命暴动的经验要推向全国去。”萧克将军讲:若俄国1905年二月革命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预演,那么泸顺起义也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泸顺起义除了让尚在幼年时期的中共尝试了武装斗争及创建新型军队外,还发现了刘伯承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参加此次起义的部队有6个旅,约1.4万人。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领导超过万人规模的武装大起义。起义坚持斗争长达167天,创下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期间领导武装起义斗争时间的纪录。
“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塞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刘伯承作为这次起义的总指挥,起义爆发后,不畏艰险,出生入死,一直坚持到最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经历无数惊涛骇浪,可谓九死一生:
顺庆城陷时,险遭乱军所害,可死;转移开江途中,强敌环伺,随时可能全军覆没,可死;甩掉刘湘追兵飞赴泸州指挥起义时,可死;泸州起义失败,被迫出走,到达富顺时遇敌军,险些被捕,可死;通过荣县地界时,与老对头军阀蓝文彬不期而遇,可死;此后,猛虎挡道、土匪抢劫时皆可死……文天祥著名的《指南录》曾历数他抗元兵败被俘等种种生死惊险“可死之处”,刘伯承仅仅几个月的经历,其间历历“可死之处”,就不亚于《指南录》所叙;而他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出生入死之艰辛又何止百倍于《指南录》所叙。革命队伍中不乏鲁迅所说的“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的情况,而劉伯承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当初参加革命的理想,一本初衷,从不改变。
一到武汉,刘伯承下榻的住所门前就人来人往。昔日的故友、武汉的军政要人,蒋介石、汪精卫的各路说客纷至沓来。但接到赶赴南昌协助周恩来发动武装起义的通知,他即刻准备动身,秘密下长江,赴南昌,参与擘画南昌起义。
根据周恩来提议,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因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参谋长。
不会一见旗帜就拜倒的人,一旦真正拜倒在正确的旗帜下,就会拼尽全力、矢志不渝地向着旗帜指引的方向前进。刘伯承在50岁时所作的《自铭》中说:“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塞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刘伯承一生对中国革命贡献良多,他的头上有着众多的殊誉,然而他却说:“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
(责编/兰嘉娜 责校/黄梦怡 来源/《不能见旗帜就拜倒——刘伯承的信仰之路》,佚名/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5月4日;《泸顺起义惊破军阀迷梦》,徐光煦/文,《红岩春秋》2016年第3期;《革命低潮时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寻党记》,李春发/文,《党史文汇》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