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依靠没

2021-05-20 15:01程荣贵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板车池塘身体

程荣贵

1999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母亲病逝之后,我一直有個心愿,把父亲接到城里和我们一块儿住。

2008年春天,父亲在我的再三邀请下,从湘西北的乡村来到我工作的城市。为了让他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我专门请假陪他登天安门城楼,爬八达岭长城,看十三陵,游天坛和即将竣工的鸟巢等;逛过王府井、西单、新东方天地等大型商场,吃过北京的烤鸭、果脯、炸酱面等特色小吃……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玩儿得很高兴,他与老家人通电话时,言语中,还不时地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骄傲。他说,种了一辈子地,平时连个外县的人都很难见到,而站在北京的大街上,那些只能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蓝眼睛、黄头发及肤色各异的外国人,三五分钟就与你擦肩而过……

父亲在家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还不时地用手摸摸家具、电器和宽敞明亮的门窗,甚至还会时不时地发出一阵憨笑。觉得自己虽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却用种庄稼的手为部队培养出了一名党员干部,而且还在大城市工作,心里很有成就感。我上班之后,他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早上6点起床把电视打开,直到晚上10时30分就寝才关机,很陶醉地坐在沙发上,屁股也不愿挪动一下。

就这样,父亲由于长时间不走动,在家住了半个月,脚肿得像面包似的。我下班回家后,他把腿伸到我跟前说,“儿子,我恐怕就是种地的命,人不干活儿脚都肿得穿不进鞋了。”还找理由说,“老家养的鸡和地里种的菜也没人管,我想早点儿回去。”我说:“那不值几个钱,就扔在那儿吧。”“不行,你不答应,我自己走,再说,我整天与乡亲们在一起比一个人待在你这儿强。”经过几番劝说和挽留,见父亲去意已决,我只好把他送回千里之外的乡下。

父亲多年养成的劳动习惯一直没改,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依旧凌晨4时30分起床,经常一个人趁着朦胧的夜色,把地里的菜摘好挑到池塘边一点点儿洗净,一把把捆好,然后再整整齐齐地码在菜篮子里,挑到离家2公里外的集市上去卖。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内心的“火”一下就蹿了起来。我在电话里很生气地唬他:“爹,您是得过两次脑溢血的病人,不爱惜身体怎么行?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做子女的对您不孝顺。”可固执的父亲每次面对我的劝说,依然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每天照样起早贪黑地侍弄他的一亩三分地,经营他的菜园子。为排除他的寂寞和对他有个照应,我们鼓励他找老伴儿,在先后与谭姨和李姨相处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由于性格差异等因素无果而终,自己依旧孑然一身。

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为挣钱补贴家用,一年四季在县城做小工、拉板车,常常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记得在送货的路上,那匹威猛高大、性情刚烈的枣红马只要一发飙,便拖着板车在路上没命地跑。父亲因马车失控,多次连人带车摔在路旁的水沟里。当乡亲们把鼻青脸肿的父亲从车底下抬出来的时候,他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反复询问板车摔坏了没有。

为支撑我们那个并不富裕的家,父亲不仅能吃苦,而且对我要求非常严。为挣生产队一年45公斤稻谷,他让我8岁放牛。为不耽误学习,我每天必须得清晨5时30分起床。正在长身体的我特别嗜睡,有时一个人骑在牛背上,任牛摇摇晃晃地走2里地,眼睛都未睁开。特别是那头“重色轻主”的牯牛,只要一见到母牛,便会肆无忌惮地狂奔,我曾无数次从牛背上被四脚朝天地扔在稻田里,摔得眼冒金星、浑身是泥。

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一天,我站在他跟前泪眼汪汪地质问:“爹!我是您亲生的吗?你在家里让我享受过独子的待遇吗?”父亲吃惊地看着我,停了一会儿说:“儿子,你是爹亲生的,爹让你每天去放牛,就是让你长大以后不放牛,你要知道,人一辈子很漫长,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爹只有从小不断地摔打你、磨炼你,你将来才能担重担、干大事、有出息。”

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和爹妈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双抢”(抢割抢播),我一边汗流浃背地收割稻谷,一边不耐烦地问父亲:“爹,你看田埂上那自由自在、成双成对散步的人,他们为什么不‘双抢?”父亲说:“那是纺织厂的工人,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由他们自己支配,如果你想以后像他们一样很悠闲地生活,必须得好好念书,将来才有作为。否则,你永远都走不出这块庄稼地!”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能从乡村走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部队的党员干部,得益于父亲的严厉教育。

然而,2013年1月19日(2012年农历腊月初八),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大婶妈在电话里惊恐万状地说:“荣贵,你爹在门前的池塘里溺水了。”

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消息得到确认之后,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整个人站在地上轻飘飘的,身上没有一点儿支撑的力量,眼前突然一黑,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在地上。怎么会这么突然!父亲昨晚还在电话里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年货已备好,只盼着我早点儿偕妻带女回家团聚。如明年方便,还准备来京参加我女儿15岁的生日庆祝。”

没想到,他昨晚在电话里与我说的那些,竟成了他留给我的最后遗言。

我急匆匆地从北京赶回桃源老家,迎着刺骨的寒风,呆呆地站在父亲溺水的地方,心如刀绞。我不知道在那个晨雾迷茫、寒气逼人的清晨,他一个人在寻求救援的时候,身体是多么的难受;在人们睡意正酣、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在左呼右唤无人应答的情况下,他是多么的无助;在去池塘边清洗弄脏的手而不慎落水,在头脑清醒,而归途无力的时候,是多么的孤独和绝望。

就这样,父亲在那个无人知晓的清晨,不慎跌落到门前那片彻骨冰冷的池塘,悄无声息地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平凡的一生。每天《新闻联播》之后,都是我与父亲通话的固定时间。尽管没什么大事,我都会问问他的身体,聊聊各自的近况,或向他讲讲我工作上的收获,生活中的烦恼。可自从父亲走后,我每天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活如同嚼蜡般没有滋味。我有时躺在床上眼睛一闭,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幕幕再现;我有时坐在凳子上愣愣地发呆,突然觉得精神上最大的依靠没有了。

我有时想给他打电话,可那个熟悉得倒背如流的号码没按一半,却突然发现我要关心的这个人已离开人世。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板车池塘身体
悠悠板车情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板车
热闹的池塘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池塘
身体力“形”
父亲的板车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