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亮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学界普遍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契合五大新发展理念内涵,体现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邵彦敏(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既有经济增长速度,又注重发展效益,能够满足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2]。金碚(2018)从共享理念出发,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3]。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也多以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为主。朱卫东等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效率、质量、结构、安全、可持续十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137个细分项目指标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陈晓雪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效六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2007—2017年30个省市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差异性分析;刘丽霞等构建16个指标体系对西部12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运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排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刘帅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内涵,构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了辽宁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综合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将山东省放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相关研究。
本文通过对多篇文献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经济发展领域发布的重要文件学习后,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应包含经济增长能力、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创新是第一动力、绿色发展是普遍形态、较高的开放水平及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注意到,虽然山东省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经济增长能力、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开放水平、共享水平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山东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有机体,兼具系统性和动态性的概念,因此,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比较性和可操作性等一系列基本原则。
(1)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山东省发展的现实情况,筛选出评价山东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备选指标,并初步确立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各项指标来源及释义进行说明。
(2)运用德尔菲法,先后咨询了多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讨论,汇总专家意见,并据此重新调整初始指标。
(3)结合上述步骤,得到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说明,明确各项指标数据来源及测量方法。
根据上述步骤,以及现有可以公开获取的资料,最终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能力、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能力、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开放水平和共享水平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19个二级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中国统计年鉴2018》、201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所载数据及计算得来的数据。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1.3.1 经济增长能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是既有规模和速度,同时又注重增长效率。因此,经济增长能力选取以下指标来反映,地区生产总值(X1)、GDP增长速度(X2)、劳动生产率(X3)和单位GDP能耗(X4)。
1.3.2 创新能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够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上发挥出乘数作用。因此,创新能力选取以下指标来反映,R&D占GDP比重(X5)、高新技术企业个数(X6)、每万人发明专利量(X7)。
1.3.3 开放水平
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开放水平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高水平的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全国各地区都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具体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开放水平,进出口总额(X8)、引进外资总额(X9)和对外投资总额(X10)。
1.3.4 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绿色发展能力,PM2.5年均浓度(X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12)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X13)。
1.3.5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选取通货膨胀率(X14)和城镇登记失业率(X15)两个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1.3.6 共享水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共享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6)、每万人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X17)、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X18)和互联网普及率(X19)。
统计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运用主成分分析前,将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各负相在指标调整为倒数形式,使这些指标成为与经济发展质量正相关的指标变量。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降维过程,将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即用较少的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反映较多的信息。这些综合后的指标就是原来所有指标的主成分。
选取2017年度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个指标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为了消除数据间的量纲关系,便于数据间的比较分析,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Z-score分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Z-score分法是用各个变量值减去均值后除以标准差。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4]。
为了判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对相关样本数据借助于SPSS25.0软件分别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KMO统计量值0.728大于0.7,表明各原始指标所含的信息有较多共同因素,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小于0.05,拒绝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原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样本数据适合用主成分分析法。
2.2.1 提取主成分
运用SPSS25.0软件得到公因子方差(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比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说明提取的主成分效果比较理想。根据原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系数矩阵,通常提取特征根的值大于1的特征根(见下页表4)。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3 公因子方差
2.2.2 提取特征向量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目的是降维。由表4所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前5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929%,所以选取前5个指标作为主成分,用这5个主成分(分别用F1、F2、F3、F4、F5表示)代替原来的19个指标,综合反映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情况。
表5(见下页)为提取的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代表每一个指标在各个主成分上的显著性。
表4 总方差解释
表5 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
2.2.3 求各指标的主成分系数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确定各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主成分系数的求法是用各主成分载荷向量除以各主成分特征值的算术平方根,得到5个主成分在各个指标上的系数(见表6)。
表6 各主成分在各个指标上的系数
其中,X1、X2…X19为原始各项指标经过标准化以后的数值。根据每个主成分在各个指标上的系数与标准化之后原始变量的乘积确定每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主成分Fi的表达式为:
Fi=α1X1+α2X2+α3X3+…+αnXn
式中,αn是各主成分在每个指标上的系数,Xn是经过标准化后的原始变量。
2.2.4 求综合得分
把每个主成分特征值所占总特征值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式中,λi是第i个主成分的特征根,q是提取的各主成分特征根之和,Fi是第i个主成分得分。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各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然后对每个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分别进行排名,如下页表7所示。
在经过主成分分析之后,从表7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质量位列前五名的依次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省经济发展质量排在第6位,排名结果基本上符合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整体上看,山东省经济发展质量处在全国前列。前五名综合得分分别是北京4.999,广东4.368,上海3.899,江苏2.131,浙江1.985。山东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为0.898与前五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与北京、广东、上海相差较大,说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各主成分的得分来看,各主成分上每个指标载荷因子的大小,象征着该指标在所对应的主成分上的显著性,一般认为载荷因子大于0.3即为显著。在大于0.3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作为代表。X3、X5、X6、X7、X8、X10、X16、X19在第一主成分F1上的因子均大于0.8,因此F1反映的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效率和开放水平。由表7可知,山东省F1得分为1.557,排在全国第7位,处在前列,说明山东省在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效率和开放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北京8.718、上海6.862、广东6.590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来看,2017年山东省R&D经费投入所占GDP的比重2.41%,而北京的该项投入为5.64%;山东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4246家,而广东省则为33 356家,是山东省的7.8倍;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山东省为7.5件,北京则为94.6件,上海则为41.5件。从开放水平的具体指标来看,2017年山东省进出口额为2 630.6万美元,广东省则高达10 064.9万美元;山东省引进外资178.6亿美元,广东省引进外资229.06亿美元,北京243.3亿美元。第二主成分F2上X1、X2的因子均大于0.4,反映的是经济增长能力。山东省F2得分为0.945,排在全国第8位,与排名第一位的广东省得分5.177差距较大。X4、X11、X13在第三主成分F3上的因子均大于0.4,反映的是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山东省F3得分为-1.695,排在全国第28位。由此说明山东省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主成分F4上的指标X14、X15较为显著,权重均大于0.3,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稳定性。山东省排在全国第8位,说明山东省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第五主成分F5上的X14、X17、X18较为显著,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共享水平。山东省F5得分为0.05,排在全国第13位,而排在第1位的上海得分为3.06,山东省与之相比,差距较大。从共享水平的具体指标来看,2017年山东省互联网普及率为54.9%,而上海则高达74.1%;山东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0.55册,而上海多达3.21册;山东省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88人,上海为7.73人。由此可见,山东省在共享水平方面与上海存在明显差距。
表7 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通过对比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直辖市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必须要多措并举加快创新的步伐。首先,要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科技研发投入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应当出台一系列激励企业研发的优惠政策,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其次,要营造利于创新的环境。可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创新基金,对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或其他群体的创新性成果,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都给予一定的奖励,真正把鼓励大众创新落到实处。同时还要通过减免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大力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创新型企业往往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其三,人才是创新的基础,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争抢人才,引才政策层出不穷,山东省应当研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既要留住本省人才,也要吸引更多的省外人才,特别是吸引拥有创新成果的人才入鲁。其四,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把鼓励创新上升到制度层面。最后,结合山东省大力推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在创新,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内容来抓。
开放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各类要素流动和集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山东省毗邻日本和韩国,日韩已成为山东重要的国外市场,因此要继续加强与日韩的合作。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过程中,要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布局规划,争取把山东省更多地区纳入进去,享受到更多贸易政策。山东省拥有多个国家级重要港口,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港口,因此,山东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利用产业优势,全面深入研究如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海上核心区,在贸易畅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开放高地。
加快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济南、青岛、烟台等核心区出台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提升“引进来”的水平。核心区以外的其他地市要利用各自发展优势积极对接山东自贸试验区,在政策不禁止的条件下大胆闯改创,分享自贸试验区红利。“走出去”与“引进来”更好地结合,推进更高更广水平的对外开放,打造山东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山东省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问题想在前,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应对各类经济主体在转变发展方式、运用绿色发展理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要把激励与惩治相结合,发挥好政府的服务与监管职能,充分利用市场规律。要大力淘汰或改造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出台扶持政策,如设立奖励性基金鼓励应用新型环保技术,从而对落后产能改造升级,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对不能完成改造的就坚决予以淘汰。同时对已经造成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快生态修复,尽可能恢复原貌。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污染性企业出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稳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山东品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更多福利,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山东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把提高经济发展的共享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因此,要加大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可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改革引入社会力量投资民生建设项目。要研究构建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避免公共资源的无效与浪费,做到急民之所急,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