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05-20 01:38曹凤红黄爱兰陈晓杨俊松
农产品加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安全控制专业课程原料

曹凤红,黄爱兰,陈晓,杨俊松,胡 静

(蚌埠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责与使命,人才培养是核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因此,高校专业课程应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全过程,坚持人格养成、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一体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实现国家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1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平稳增长,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其中不乏有食品原料或者原料生产环节引发的安全问题,影响十分恶劣。“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要求重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强调让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原料是食品加工生产的基础,控制好原料安全,才能更好地践行食品安全战略。实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亟需政府、专业人士及全民的共同努力。蚌埠医学院依托医学资源背景,适应社会需求,开设了相关课程。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各类食品原料的性状与成分、食品原料生产中的污染及控制措施等相关方面知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作为工科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十九大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绿色食品、农残、药残、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剂等概念的涌现与普及,给“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带来了丰富的德育素材。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工科学生,该阶段是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关键时期。从学生个人思想层面分析,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由于部分学生刚成年或未成年,存在理想信念不明,自律、分辨方面能力较差,对关乎社会国家的大事问题认识不够,意识形态易受外界思潮影响等问题[3]。从专业角度层面分析,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程,习惯于单方面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点,往往忽略自主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从知识层面分析,学生此阶段已学习过“基础医学概论”“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普通生物学”,掌握了人体健康与食品理化特性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性知识,对于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同感。因此,开展“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德育教育,将职业道德、科研探索、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科学充分融合,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目标、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工科专业学生成长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2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思政的现状

2.1 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不足

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式为思想政治课,而其学时安排有限,远不及专业课程课时安排。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课时多、资源丰富,具有发挥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潜力。专业课教师往往因专业背景限制,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储备不足,或过于关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忽略德育,缺乏对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引领[4]。

2.2 教学模式单一化,课程思政实施具有局限性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主要研究原料种植、养殖到餐桌的食物链全过程安全控制,涉及食品化学、营养、理化检验、法律法规、毒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课时安排为24个理论学时。由于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时短,授课大多采用传统PPT教学,教师单方面快速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浅层知识,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度低,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识形态,较难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3.1 完善教学资源,挖掘思政元素

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应需教学大纲修订着手,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坚持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注意价值引领等方面的提升;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自然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案例见表1。

表1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案例

3.2 创新教学模式

充分依托“互联网+”数据平台,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可实现教学时间、地点、教材内容自由化及学生主体化的目的;教师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实时教学、录制教学视频并发送、共享优质MOOC、推送文献资源、布置与批改作业、统计学习参与度等。根据“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章节特色,灵活运用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和主体性,实现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及德育目标[5]。

结合“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章节重点内容,将PBL教学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融入课堂中,明确教师与学生的任务,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混合式教学法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模式见表2。

表2 混合式教学法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模式

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引入视频、图片、新闻、科研成果等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绪论章节的导入,以“酸汤子”事件为例,提出“酸汤子”用的食品原料是什么,引起中毒的毒素是什么,毒素产生的原因,谷类食品原料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除了谷类食品原料,还有哪些食品原料?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教师补充并总结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重要性。

3.3 完善考核制度

传统考核方式多为期末一次性闭卷理论考试,往往反映突击性理论学习成效,无法及时考核学生综合素质。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重视课堂反馈环节,增加过程性考核占比是多元化模式下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更有效的方式。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考核见表3。

表3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课程考核

猜你喜欢
安全控制专业课程原料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工民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路径研究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焯、氽、泹、过四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