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于妍娉
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屈光科,上海 200050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在世界范围内用于临床的历史已经将近20 余年[1]。ICL 植入术后高眼压很常见,特别是早期的ICL[2-3],V4 型人工晶体没有中央孔,为了防止术后眼压增高,ICL 植入术前需要进行虹膜打孔,使后房的房水能通过虹膜孔进入前房,但虹膜打孔的弊端是有可能导致出血,眩光,最重要的是一旦瞳孔扩大导致虹膜孔闭塞,使得前后房的房水不能自如流通引流不畅,使得V4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有因瞳孔阻滞引发恶性青光眼的情况发生。ICL V4C是目前最新的中央孔型ICL,V4C与上一代V4 相比增加了0.36 mm 中央孔,促使房水经瞳孔从后房自然持续流入前房,从而避免了术后瞳孔阻滞高眼压的情况。据研究报道[4],V4C-ICL 植入术能有效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功能状态,这已经不容置疑。ICL 植入眼内的位置在自身晶状体与虹膜之间,相当于在眼内增加了一个特殊的隐形眼镜片,那么在眼内植入ICL 后对眼压是否会有影响导致眼压增高,故本研究对眼内植入ICL V4C 后3 年对眼内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选取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2016 年1 月—2017年1 月收治的近视24 例(48 眼)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年龄18岁以上,度数稳定2年,前房深度大于2.8 mm,角膜内皮大于2 000个/mm2,眼压10~21 mmHg。无角膜及眼内疾病,无全身疾病。其中男13 例,女11 例,年龄21~45 岁,平均(32.8±6.5)岁,等效球镜-6D~-18D,平均(8.25±4.5)D,散光-0.5D~-4D,平均(1.25±0.75)D,眼压均在10~21 mmHg,平均(15.9±2.82)mmHg。所有患者均行ICL V4C 植入术,均为同一手术医师。术后拱高在150~750 μm。术后随访3 年,观察中央孔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CL V4C 植入术后拱高在安全范围内对眼压的影响。
1.2.1 术前检查
完善术前常规眼部检查,包括计算机验光、综合验光、散瞳验光、术前复验光,裸眼视力(uncorrected b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b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Pentacam 眼前节分析仪检查角膜地形图、前房深度、白到白距离、角膜内皮细胞测量、LOLMASTER、眼轴、泪液功能测定、A 超、B 超,排除眼前、后节疾病,无全身免疫性疾病及精神方面疾病。
1.2.2 材料
瑞士STAAR 公司生产的V4C 型人工晶体材料为Collamer,是由多聚亲水性羟甲基丙烯酸酯水凝胶及胶原组成。含水量高达35%,非常柔软,Collamer 材料中的胶原成分可吸附房水中的纤维连接蛋白,在晶体周围形成一层纤维连接蛋白,抑制前房内细胞或异物黏附于晶体表面,在眼内可抑制炎症反应。该纤维连接蛋白保护层也可防止晶体识别为异物,因此Collamer 晶体可以在眼内不被识别而保持安全、静止的状态,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对代谢产物良好的通透性(来源于STAAR 公司晶体介绍)。
1.2.3 手术方法
术前3 d 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 次,术前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5 min 一次共点3 次,铺无菌洞巾,开睑器开睑,冲洗结膜囊,3.0 穿刺刀于颞侧3:00 位(左眼)及9:00(右眼)位做角膜缘隧道切口,宽2.8~3.0 mm,将ICL推注眼内,注入其胜黏弹剂,调整ICL位置于睫状沟内,I/A 吸出黏弹剂,前房注水形成前房,水密切口,指测眼压,术毕。术后常规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 次,共1 周停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4次,共2周停,醋酸泼尼松滴眼液每天4次,点3 d 停,改用0.1%氟米龙滴眼液每天3 次,3 d 后改为每天2 次,3 d 后改为每天1 次,3 d 后停共9 d,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次,共1个月停。
1.2.4 术后随访
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分别检测患者视力、晶体位置、屈光状态、眼压情况,眼压均使用Reichert7 YK125 非接触眼压仪测量。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不同时间点临床数据的比较采用重复方差分析SNK-q检验及Dunnett-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15.9±2.82)mmHg,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平均眼压分别为(16.3±2.01)、(16.0±1.8)、(15.9±2.01)、(16.1±1.9)(16.0±2.03)(16.1±2.03)(16.0±2.12)mmHg,术前及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xˉ±s)Tab.1 Comparis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xˉ±s)
屈光不正是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中国作为近视大国,屈光不正的患者高达4.8~5.3 亿,对屈光不正矫正的需求逐渐增加。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更安全、更精确、更有效的理想的矫正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方式主要采取戴镜及手术矫正。近年来每年接受屈光手术的人数超过100 万人,现仍呈上升趋势[4]。目前屈光手术主要有角膜激光类手术和眼内植入人工晶体二大类[5]。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我国屈光领域开展以来,尤其是V4C 型号的出现发展迅猛,近几年不但是高度近视,低中度近视患者也渐渐也成为ICL 的手术人群,ICL 手术不再是屈光手术的一种替补手术,已经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手术。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相当于在眼内植入一个高级的隐形眼镜,从v4 型开始在我国开展以来,术后眼压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话题,尤其是早期的v4 型号因为没有中央孔,激光打的虹膜孔偏小或者虹膜孔闭塞使得前后房房水不能流通,术后会出现高眼压的情况。自从2014年有v4c 型号的晶体出现,晶体自身的中央孔设计使得前后房房水流通自如,解决了术后高眼压的问题。临床观察在手术当天及术后1周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现象,常见原因:(1)术后炎症反应引起,手术会引起角膜与虹膜根部所组成的房角水肿,造成短时间的房水引流障碍,引起眼压升高;(2)术中黏弹剂残留导致,术中冲洗的再干净也会有少量的黏弹剂残留;(3)拱高过高引起房角闭塞(拱高过高引起的高眼压需进行更换晶体处理)。一般因术后炎症及黏弹剂残留的情况引起的高眼压经过降眼压和自身恢复基本在6 h 左右眼压基本可以恢复正常。术后1 周时眼压值略高于术前的患者,除了术后炎症因子增多,阻塞小梁网致使眼压升高的因素外,眼压增高还与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有关,高度近视患者对激素类药物更加敏感。本组观察病例拱高在250~750 μm 的安全范围,避免因为拱高导致房角变窄导致眼压增高。且均使用的是百力特及0.1 氟米龙,术后一周眼压较术前增高不明显、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复查时眼压亦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对于屈光手术而言,术后良好的视觉质量是评价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安全性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经过3年临床观察,眼压在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即使手术当天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跟术后眼内反应、眼内黏弹剂残留有关,经降眼压治疗(美开朗眼水,或者切口放水)都在6 h 左右恢复正常,术后3 年观察眼内植入人工晶体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所以眼内后房植入了人工晶体ICL V4C 后,拱高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导致眼压增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