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凤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同时凝练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出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这五大核心素养呢?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3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谈谈在主题式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和浅显的认识。
一、教学立意
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共三课,分别介绍了近代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意志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以及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四个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大不相同,因为每个国家自身的国情不同。本单元的教学在落实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时,应注重突出历史解释。此外,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经历了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责任内阁制的出现、发展完善到议会下议院的一次次改革,英国人没有急于求成选择“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地“进化”,使得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英国人开创的这段历史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和人民来说不失为一个典范。因此本课教学以“传统”立意,“传统与变革的融合”为主题,“议会权力演变”为主线,重组教材内容,将教学环节建构为:确立传统——君权受限与议会传统;背弃传统——君主专制与议会斗争;重建传统——《权利法案》与议会主权;突破传统——责任内阁与议会改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新课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达成如下:以历史解释为核心,通过分析多元化史料,全面客观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科学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及其影响;以史料实证为途径,通过展示精心筛选的史料,學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达成其他素养;以家国情怀为目标,通过感受英国政治传统,领悟变革应渐进完善、尊重历史传统,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最关键在于自信,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三、教学过程
首先,新课导入部分。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同时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节选片段——“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之后提出问题:“查理一世抛弃了怎样的传统?这传统对英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用这样开门见山的方式吸引学生,同时点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立意——“传统”。
接着,新课讲授部分。
第一子目:确立传统——君权受限与议会主权。为了还原历史脉络的完整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宪章》《牛津条例》的节选材料,并引导学生解读,从而得出13世纪的英国贵族追求自由,通过契约确立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政治传统,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第二子目:背弃传统——君主专制与议会斗争。由于初中时学生已经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所以在学生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历程后,多媒体课件呈现史料:新王(注:詹姆士二世)有步骤地实行专制主义政策,要求议会拨款200万镑作为其终身收入,自此就不必召集议会。并设置问题:“为什么‘杀了一个国王,‘逐了一个国王,最后还要‘请回一对国王?”“‘光荣革命中‘光荣的含义及其实质是什么?”在思考、探究中体会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与封建势力妥协,并引导学生明白: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感悟英国妥协的政治传统和温和的变革方式,初步涵养家国情怀。
第三子目:重建传统——《权利法案》与议会主权。先请学生结合课本,明确《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然后多媒体课件呈现《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节选史料,请学生据此回答:“《权利法案》与《大宪章》相比,继承和发展了什么?”“为什么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在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同时感悟英国法治传统与制度变革的关系,进一步涵养家国情怀。
第四子目:突破传统——责任内阁与议会改革。对责任内阁的演变课本上描述过于简单,缺乏“人”与“事”的活力,所以课前将挑选出对英国责任内阁的形成影响比较突出的几位国王——威廉三世、安妮女王、乔治一世和乔治三世,请学生课前搜集查找他们与内阁之间的故事,整理归纳,并在课堂上以演讲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同时我在黑板上用时间轴的方式写出时间、关键词等,之后提出问题:“‘光荣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政治原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与演变,感悟英国渐进的政治传统,并形成时空观念。课堂进行到此,学生的听课状态会有所松懈,为了调动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我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扮演英国国王、议会、首相和内阁成员,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做中心发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其余本组同学可做亲友团进行援助。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引导他们构建国王、议会、首相间的制衡关系,并让学生结合这图表及本课所学,小组内合作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感悟英国权力制衡的政治传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历史解释能力。对于“议会改革”,呈现英国1832年至1969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史实,引导学生感悟英国通过适时变革、完善民主从而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传统,理解并树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唯物史观。
最后,课堂小结部分。请学生谈谈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结束本课。通过各抒己见,学生再次领悟:变革应渐进完善、尊重历史传统,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最关键是要自信,涵养对国家、民族认同的家国情怀。
任世江教授在其著作《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中说道:“学习外国史必须强调传统。西方国家一般都是延续传统发展,革命也没能割裂传统。不讲传统按照革命的逻辑解释外国史,是一厢情愿,不符合实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正是从英国的政治传统出发,围绕主题——“传统与变革的融合”,以历史解释素养为核心开展教学,让原本理论、生涩的课堂有了灵魂的牵引、情感的升华。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感悟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切实落于每一堂课中,我们可以试着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提炼教学主题后,以某一或两个核心素养为抓手,涵养其他几个核心素养为辅,这样有突出、有侧重,就不容易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浮于表面或是流于形式,毕竟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在某一堂历史课上就能完全形成的,而是要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