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提升文博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21-05-19 09:53李广新张秋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能力

李广新 张秋红

摘 要:文博图书馆是博物院的内设机构,主要服务于博物院的科研工作。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建设,博物院的免费开放,文博图书馆应该逐步完成由服务科研向服务社会的转变,在博物院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着力提升人们的文化获得感。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7年4月,吉林省文化厅、文物局共同策划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经过5个月的试运营后正式上线运行。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平台对博物馆文化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公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随时随地了解博物馆、藏品及展览的动态信息。平台的建立,充分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文物工作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产物。吉林省博物院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作为吉林省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门,参与了平台的建设。这意味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博物馆的“围墙”将被逐渐打破,文博单位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这一内设机构,势必要顺应形势、转变职能,参与到为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来,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鉴于此,图书馆有必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提升能力,以适应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1 重视文献资源建设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一大变化是信息获取的便利和过载。人们只要动动手指或鼠标,需要的信息就能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然而海量信息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对信息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辨析过程中,网络便利带来的红利荡然无存,而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互联网上所提供的资料从内容到范围,都远不如图书馆豐富。图书馆资料来源的准确与权威,使其成为难以代替的存在。

吉林省博物院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的前身是博物院的图书室。作为博物院的常设内部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搜集、收藏、整理、保护文献信息和图书资料,为馆内业务人员学习、学术研究以及各类馆藏文物的搜集、鉴定、研究、陈列、保管、讲解等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是博物馆的信息集散地。博物馆是由政府主导,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文化设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博物馆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博物馆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大课堂,是时代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吉林省博物院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目前馆藏的主要是历史类、艺术类、考古类图书,虽然可以满足博物院日常科研与工作需要,但也面临着馆藏图书陈旧、现有藏书缺少有效保护、图书的更新换代率低、新书较少、复本急需剔旧等问题。

文献是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①作为一种知识资源,文献资源又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图书馆要提供令人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适应对公众开放的要求,就应该重视文献资源的建设,从源头做起,把基础打牢。文献资源需要人们不断积累与建设,任何一个文献机构都无法将社会上的文献收集齐全。所以,作为省级博物院的图书馆,在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时,要有规划、有原则,不求大而全,而求人有我多、我独,建设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应该注意:首先,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要立足于吉林省,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对收集的文献,要有重点有放弃。要明确哪些符合文献资源建设要求,必须具备;哪些不符合建设宗旨,可以完全舍弃。进行文献收集时,要注意时空上的涵盖,对不同年代的文献都要用心收集,同时要保证文献层次的丰富性。其次,要按需收集。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文化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人民的需求,就是文献资源收集的方向。进入“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更应该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挖掘有中华文化传统内涵的资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文献支持,从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第三,要与时俱进,注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我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网民人数已有9亿多,“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成为日益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既是博物馆适应新技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手段,也是互联网时代带来方便快捷的具体体现。把文献资源数字化,利用专门的软件系统进行分类、录入,可以告别文献资料查询的“卡海”,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闭架借阅、为人找书、以藏为主的情况。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的陈尚君先生在谈到网络时代的传统文史之学时,就感慨古籍电子文本不仅查阅、剪贴方便,而且能逐字逐句地检索,改变了传统学术靠记忆和个人资料积累的习惯。他认为这种便利可以使传统文史之学,提升学术层次,改进研究方法。

2 注意用户意识的培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点的。如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们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需求也逐渐增长。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人们的文化需求越增长,博物馆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就越密切。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走进博物馆的观众越来越多,带来了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博物馆面临着转变服务观念与管理方式,以充分满足人们需求的现实。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是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去了解观众,以保证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与变化的文化需求。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具有用户意识—用户需要什么就要提供什么。用户一词,在企业领域常被提及,如今已被新闻媒体等诸多领域借用,这本身就是适应市场规律变化的产物。博物院的用户意识,在笔者看来就是—博物馆在策划展览选题、布展、书籍引进、服务项目设置等方面,加强对观众文化需求的研究,以观众的需求、体验为导向,注重观众的获得感,从而实现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得到释放。物质前所未有地丰富,文化便愈发繁荣,人们由被动接受向自由选择转变,并且更加重视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消费,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因此,目前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图书馆处在博物馆信息工作的前沿,有必要开展用户的研究工作,因为广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保证博物馆决策科学的前提。比如,如果了解掌握了本地区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水平、文化娱乐消费的倾向和趋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书籍,或推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使各项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①而教育活动能否产生影响和作用,文化产品和服务观众是否满意,取决于观众是否走出博物馆。所以,图书馆在树立用户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观众的分众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观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向。即使是年龄、教育、收入基本相同的观众,也可能由于生长环境、消费观念的不同,呈现差异化特征。而具有相同理念的观众,会彼此靠拢,进而重新形成一个群体。面对这种分众化的状况,博物馆推出文化产品时,可以对观众按学术观众、家庭观众、成人观众、社区观众、儿童观众等进行细分,然后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的文化服务,以达到充分满足观众需求,实现服务效果最大化的目的。2013年,青岛市博物馆将原仅对内部职工和专家学者开放的图书资料室正式改建为图书馆,对社会免费开放。2015年,又根据有些带孩子的观众的要求,设立了“少儿书籍专区”,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读好书的去处。这样的做法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因而得到关注和欢迎。此外,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读书会、新书见面会,利用吉林省数字博物馆等网络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以及设立微信、微博账号等,收集观众对展览、文献资源的意见。二要注意对观众文化需求的引导。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有教育就要有引导。在收集观众需求信息的过程中,要客观地看待观众的文化需求,如实地进行信息收集。但在为博物馆的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时,则要按照党和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提出的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的设计,对观众的文化生活进行有益的引导,保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教育人、引導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①,这是我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和目的。所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这个前提下,创造性地为观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3 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博物院的图书馆掌管全院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也承担着博物馆科研活动所需的信息开发、利用、整合的重要任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服务的质量,所以对其素质的培养也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以及管理人员自身成长的角度考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养:一是提高理论修养。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甚至左右着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只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相契合,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一定要随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还要关心时事政治,做到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现状、宏观经济形势等层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理论上的新思想新提法有所涉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对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发挥了重要指引作用,也将开启中华民族新的征程,是党和国家一个时期内的行动方略。再比如对创新思想的认识。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创新时曾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又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习近平同志对创新的重视,以及近年来对创新的诸多论述,不难看出创新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性。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与理解,有助于图书馆准确把握社会需要与观众的需求,做好相关图书的引进、相关文献资源的收集。二是提高互联网素养。所谓的互联网素养,就是当下的互联网应用及数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从最初的信息采集、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到现在的数字方式导览、多媒体展览,以及VR、AR的应用,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首都博物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采用VR技术将殷墟妇好时期的建筑及大量文物进行科学复原,并向观众展示妇好墓当时的建筑构造以及妇好下葬的全过程。故宫博物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3D扫描展示一些正在修复或者损毁的文物。有关人士预言,博物馆完整业务体系都可以采用数字方式实现。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学知识,对信息情报的敏感性,对采集图书文献信息的判断能力,以及将掌握的信息转化为信息服务的能力外,对电脑应用技术、网络、微信、微博、VR、AR技术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图书馆承载的信息提供、教育教化功能,意味着图书馆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与观众的需求同频共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确立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任重道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图书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能力
图书馆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