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泽雅
摘 要:在博物馆陈列中,展具的种类和功能对整个博物馆陈列风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展具应具有安全性、科学性和灵活经济性。其种类可以分为置物和装饰说明两类。同时,展具也是扩展展示空间、创造展示形式最直接的物品。文字是观众了解博物馆陈列,获取展品信息的主要方法和渠道。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研究即是一种艺术科学的研究也是文化创造的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会成为文化的历史积淀的一部分,并由此传承。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展具;文字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肯定。对于展览而言,除了展品,对陈列设计的研究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精彩的陈列设计能带给观众一种美好的体验和享受,方便简洁、新颖奇特的展示方式可以让观众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1 博物馆陈列中的展具设计
在博物馆陈列中,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材质、形状、颜色、工艺以及结构方式,对整个博物馆陈列风格有重要的影响。展具的功能多种多样,有安置、保护、悬挂、展示内容等。同时,展具也是扩展展示空间、创造展示形式最直接的物品。
1.1 博物馆陈列中展具的特性
1.1.1 安全性
展品的安全是博物馆陈列的首要条件,因此展具必须要具备安全性。首先,根据展品的形貌质地以及保护程度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质地和形貌的展具。对于一些大重量的展品,展具的承重力便是最为重要的;展具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防止展品意外滑落;展具的边角不能太锋利以免伤害人员和文物。其次,展具的安装应该牢固;隐藏在展具里面的电线、灯管不得因损坏而产生安全隐患。总之,展具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美观和方便,又要确保实用和安全性。
1.1.2 科学性
在博物馆陈列中,展具的大小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尤其是高度必须方便观众观看,尽量让观众的视线处于舒适高度,长时间仰视或俯视都会降低参观的舒适度;外表色彩使人舒适,契合展览内容。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蓝色会让人舒缓,绿色使人沉静,轻快的颜色给人明快之感,重色会给人以稳重之感,运用合适的颜色更好地展示内容。在我国,不同的颜色往往有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也经常被用于博物馆陈列中。红色和黄色常用于故宫等历史博物馆之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以黑色为主,因为秦朝尚黑。色彩的运用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使观众更加沉浸于博物馆环境中。同样,灯光也要适合周围的环境和人眼的舒适度①。博物馆内的灯光不仅仅起到照明作用,还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体验与感受,在博物馆展厅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调节灯光的颜色和明暗程度,使空间具有色彩感,从而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还可以营造更符合展示物的参观环境,使观众在观看展示物的同时,被博物馆的环境气氛所感染。光和色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内容。灯光的运用不仅肩负使观众看清展示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照明的角度与光束运用的结合,展现色彩的差异,更加完美地再现展品的材质和装饰,营造出更震撼的空间感,激发观众无限的联想。②
1.1.3 灵活经济性
首先,博物馆的展品有时会有位置调换、临时补修、撤回到库房或者外调展出等变化,所以承载展品的展具必须便于拆分和组合,拆分后的部件要易于放置。需要注意的是,展具便于拆分和组合的同时,还要保证展具承载展品时的牢固性,灵活性和牢固性是不矛盾的,这需要陈列设计人员去尝试和创新。其次,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除了一些特殊的展具之外,其他展具一般来说应该注重它的通用性,相互之间能够组合互换以便运输和使用。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经济和环保原则,减少制作一次性的展具,使其尽可能循环使用,以达到节约成本和环保的目的。除此之外,展具制作要尽量选择无污染的材料,以免污染展品和陈列环境。
1.2 博物馆陈列中展具的种类
1.2.1 置物类
博物馆内的展品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展品必须通过展架、展台、展柜等工具来保障其安全,突出展示效果。展架是用来固定和承托展品,展架的规格样式要根据展品的形态制作。目前较为常用的展架材料是亚克力①,首先亚克力是透明的,用它制成的展架不遮挡展品。其次它的可塑性强,可以根据展品的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展台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展台等,不同等级的展台进行組合搭配,可以使陈列更加整体统一。独立的展台在博物馆内主要用于复原展品所在环境,承托模型、沙盘等,为了保护展品和防止人员受伤,展台的四周要用钢化玻璃围合。博物馆的展柜通常分为壁展柜、通柜、独柜和平柜等,展柜一般靠墙放置或独立放置于博物馆中,除此之外还有独立放置于空间内的展柜,上部为柜下部为底座,底座具有承重和调节展品高度的作用。②
1.2.2 装饰或说明类
装饰或说明展品所使用的辅助展具有灯箱、展板和数字媒体等。灯箱主要是用来调节灯光的,背景灯光的亮度不同会不同程度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为这一特点,灯箱多用于自然、艺术类博物馆中。展板是博物馆最常用的平面展具,它主要展示文字、图表、绘画等内容,常挂于墙面,其特点是传达明了、放置灵活、更替方便等。数字媒体可以使展示空间无限延伸,拓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也引入了数字媒体,传统的陈列设计花费时间较长,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不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数字媒体因其占据空间小、传达的信息量大等特点而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数字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形式,还拓宽了观众的思维,在真实和虚拟共存的博物馆中,观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参观和体验,增加了博物馆空间的趣味性和活力。展具的形式和种类先进与否,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一个博物馆展示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要对此更加重视。③
2 博物馆陈列中的文字设计
中国的汉字与其他国家的字体不同,汉字是人类文明史里唯一传承超过5000年的文字,它是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文字。汉字独特的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的造字方法,使其魅力无限。其形体有的娟丽秀美,有的气势磅礴,汉字是有声音的,有着像乐曲一般柔美的旋律,记录着绵延了数千年的历史信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文字密不可分,文字是观众了解博物馆陈列、获取展品信息的主要渠道④,也是观众与策展人的沟通桥梁。
一方面,文字作为传达符号体现在博物馆的陈展说明上。我们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文字大多用于展览的标题、前言、单元、结束语、展品说明等。有了说明,观众可以与展品对话。展品的文字传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展品包含的信息比较繁杂,这就要求文字的说明要尽量简洁明了,精炼准确地提取最重要的信息。好的展品说明是一个陈展的亮点,它可以体现陈列设计者和制作者的心意和逻辑,也可以使观众更加方便快速地融入展品的世界之中。文字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向观众解释和介绍陈列展览,还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正确地引导观众深入研究。文字演变了几千年,其形式丰富多样,有楷体、宋体、仿宋等。不同的字形会给观众不同的体验。准确运用合适的字体有助于观众快速、轻松、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博物馆的陈展内容。除了字体的形式之外,在设计文字的大小、每个字或行之间的距离时也要考虑到观众的视觉感受。⑤
另一方面,文字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会作为图形符号来表达美感。当文字作为图案时,它的作用是装饰,设计者们运用字体的一撇一捺作为创新变化的基础。以文字为图案进行创造设计,会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也会凸显其装饰性。⑥在博物馆中,如果以文字作为图形符号来设计展览,那么文字必定凸显了展览的主题,体现了展览的精神,贯穿了整个陈列思想。文字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2.1 发挥文字本身的魅力
2.1.1 利用字体的形态
几千年的演变使得文字变化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字体,这些字体的视觉效果不尽相同。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可以体现出性格气质的差异。“黑体”肃穆庄严,给人以方正朴素、简洁醒目之感。“宋体”流传时间较为久远,它历经了数个朝代,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其工整流畅使之成了经典,也是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字体。“楷体”也是一种十分经典的字体,它经历了一千多年文明的积淀,经过了无数书法大家日复一日的锤炼,变得清秀温婉,带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中运用楷体文字可以使整个展览的历史文化气息更加浓厚。①
2.1.2 利用字的特殊形态展现文化意蕴或主题
每一个字体本身很普通,但经过设计师的设计,它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充分拓展,并且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例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标志“当”,它是根据博物馆已有的老厂房钢筋混凝土烟囱结合博物馆的主题创造而成的,这是一次字与物的完美融合。本地人一见到这个标志就会对这个博物馆的外形有深刻的情怀和记忆;也会引起外地观众的兴趣,好奇于这座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其所蕴含的历史传承。
2.1.3 利用真迹作品展示
书法作品在博物馆里展览时都较为直观,大家的书法真迹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用这些名家的真迹进行实物展示,可以让人一饱眼福。但因为有损坏和环境局限性,真迹的展示内容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些遗憾,陈展设计人员可以将这些书法真迹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处理。
2.2 设计文字的表现形式
字也是一种图案,可以把字作为图案用于展览设计之中。中国文字博物馆最绝妙的设计之一就是将“字”进行了创新性的轉化。这个“字”高18.8米,宽10米,取自甲骨文和金文中“字”字之形。巨大的“字”矗立于博物馆大门前,凸显了博物馆的主题,最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博物馆的内容。此外字组成了语言,单个的字虽然是孤立单调的,但将字组合成语言就多了许多情感。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刺激观众的听觉,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博物馆营造的氛围当中。
博物馆是集中收藏人类历史文化精髓的大宝库,它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结构,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研究是一种艺术科学的研究和文化创造活动。博物馆陈列设计必须将科学思维和艺术情感相结合,才能更完美地将展品所蕴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设计作为人类活动之一,受到文化的影响;设计的结果会反作用于文化,成为文化的历史积淀的一部分,并由此传承。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