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村响”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21-05-19 16:41郑妙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郑妙

【摘    要】农村“大喇叭”曾经是村民了解政策、接收信息最重要、最权威的渠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大喇叭”逐渐没落,甚至一度退出宣传主阵地。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长江流域防汛救灾等应急事件的发生,再度让沉寂的“村村响大喇叭”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有关部门也开始重新审视其作用。本文从广播“村村响”在政策宣传、应急指挥、信息播报、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出发,阐释完善“村村响”工程的必要性,让农村“大喇叭”成为党和国家政策发布、舆论宣传的阵地,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广播村村响;应急平台;乡村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在农村社会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视普及之前,广播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介”。在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其承担着信息传递、宣传教育、社会整合、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地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如电视、网络,智能手机等,曾经一度红火的“大喇叭”由于年久失修、缺少维护、内容不足等原因,逐渐被人们抛弃、遗忘。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不少省份开始全面恢复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即基本上实现各地都能通过扬声器等终端收听到上级和当地县、乡(镇)、村播出的广播节目和本地信息。但是,这一应急平台和服务终端却没有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有些反而成为“摆设”或“鸡肋”。在新的历史时期让广播“村村响”做到“物尽其用”,需要完善“村村响”工程。

一、广播“村村响”的优势和作用

(一)广大村民对广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在广大村民传统的认知中,“大喇叭”响起来,必有大事、要事、紧迫事。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大喇叭”曾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嘴、基层干部的腿、农民群众的好帮手”。虽然现在农村地区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除了电视,很多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来观看新闻获取信息。但许多农村老年人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并且,网上海量的信息到底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真实的,他们无法自行判断。“村村响大喇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了解信息,帮助村民获得第一手资讯,即使在田里干活也能及时知晓党和政府当下重点工作,了解最新的政策形势。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干部,避免了村支两委在各项惠民政策的上传下达过程中出现信息丢失、传达片面等情况。多年来,广播的权威发声,让老百姓对“村村响”建立起了信任感和认同感,容易获得村民们的支持。

(二)广播“村村响”有其独特的优势

即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村村响大喇叭”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抗灾救灾等方面仍然具有独特的作用。首先,传播速度快,声响动静大,被动接收的信息更容易引发警觉和关注。村里“大喇叭”一响,村民基本上都能听到,并迅速作出反馈。比如汛情期间,湖南“村村响大喇叭”应急广播预警功能就派上了大用场。不仅及时预警,疏导群众有序转移,而且有效阻止了谣言传播,避免了恐慌情绪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员和财产损失。其次,“村村响”覆盖面广,反应灵活,可因“村”施策,针对村集体组织的相关活动灵活发布信息或者转播相关节目、内容,真正做到村村有事“村村响”。第三,“村村响大喇叭”成本低廉,维护相对简易,对操作人员、播音人员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即使部分地区村民文化素养不高,也可以驾驭。对受众而言,村支书等的方言播音、喊话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也更具可信度。去年7月,湖南常德市石门县遭受暴雨,杨柳园社区书记覃振凌晨3点多浑身湿透跑进广播室,嘶吼着喊村民起床防汛的视频爆红网络。据了解,在广播前,覃振曾经试图用按摩托车喇叭的方式叫醒大家,但是收效甚微,而当时水已经有两寸深了,情急之下他跑到广播室用“嘶吼”式广播叫醒大家,最终3200名居民全部起床参与防汛。

二、当前广播“村村响”工程存在的问题

农村广播“村村响”,是农村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和灾害预警平台,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在多年的运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首先,运营经费和运维人员不足。不少地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将“大喇叭”重新架设起来,表面上做到了“村村响”。架设只是铺好路,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大喇叭”常年裸露室外,风吹日晒造成设备损耗,特别是不少“大喇叭”还位于山野丛林间,难免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响不起来。在管理层面上,“喇叭工程”一般由各县融媒体中心负责,除了个别地区有部分专项经费外,维修运营依靠地方财政,经费非常有限,因此,多地存在“大喇叭”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另外,在村一级广播室,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大多由村干部或村民兼任,“大喇叭”的主要作用就是开机喊话或按规定动作转播,难以办成有自身特色的广播。

其次,“村村响大喇叭”利用效率不高。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除非非常时期,比如疫情、汛情期间,“大喇叭”在行政命令下开机、转播率较高外,一般情况下,很少主动“发声”,积极作为。

第三,“村村响大喇叭”播出内容匮乏,针对性、服务性不强。广播“村村响”工程既是一套看得见的“实物工程”,也应涵盖一套“内容工程”,否则就是“空响”。而现实是,除了直接转播广播电台的现有节目外,从县到乡到村,各级“村村响”平台都不具备内容生产的能力,因此也难以服务广大农村居民,更别说提供有效的、针对性的服务。

第四,技术、监管缺位。虽然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是国家工程,但是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工程“村村通”来说,“待遇”相差较大。作为农村舆论宣传、应急预警平台,很多省份的“村村响”工程没有全省统一的播控平台,无法做到“一键直达”,需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信号推送、切换。而各级“村村响”平台是否进行了转播,是否按时到点播发了相关信息,目前主要靠行政手段来推进,在技術上并没有实现实时监控,做到有令必达。

三、完善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式微的当下,还是有必要捡起“村村响大喇叭”这个“旧物件”,完善“村村响”工程。

第一,当前国内国外形势严峻复杂,“村村响”工程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可以更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目前我国网络非常发达,公众自我表达的渠道和空间也非常多非常大,但是各种声音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打着“人权、自由”等旗号,进行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老人居多,他们接收信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不强,“村村响大喇叭”可以通过权威信息的播报,典型故事的讲述等,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和教育,成为夯实基层宣传阵地的意识形态工程。如湖南“村村响大喇叭”就開设《新风乡村》《榜样力量》等栏目,介绍湖南各地文明村镇建设、移风易俗、孝老敬亲、邻里相帮、守望相助等故事,采用大量同期声,让老百姓讲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并通过“大喇叭”播出来,既接地气又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直接面向广大基层百姓,“村村响”工程可以更好助力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推动乡村治理。

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森林防火、土地整治、防汛抗旱、就业创业、人口普查、暑期安全、粮食生产……几乎每一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都与农村、农民息息相关,有些甚至是以农村为“主战场”。“村村响”广播可以直接转播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媒体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根据农村居民喜好,将重点要点内容改编成快板、顺口溜、三句半、戏曲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党和国家相关部署并支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与此同时,“村村响大喇叭”播出的有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等,也有助于提升村民素质,服务“三农”。比如,去年以来,湖南浏阳市依托“村村响”平台,开设《讲讲民法典》节目,以老百姓身边的事为“引子”,如高空抛物、遗产继承、网购纠纷、婚姻冷静期等,以案说法,引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并邀请专家做解读。案件一般都非常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话题性,让村民们在思考、讨论中关注法律给出的“权威答案”,增强农村群众对《民法典》的认识与了解,树立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基层依法治理、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法治基础。

第三,助力好货出山、出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直播带货,无疑是当下最热的词汇和最新兴的行业。事实上,直播带货不仅仅依靠手机视频直播,“村村响大喇叭”同样可以助力好货出山、好货出村。如湖南“村村响大喇叭”广泛收集各地农产品信息,并积极联动电商平台“芒果扶贫云超市”,邀请新农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做客直播间,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产品的特点,呼吁大家听广播,然后登陆“芒果扶贫云超市”一键购买。与此同时,邀请“芒果扶贫云超市”相关负责人,在直播间教广大农村居民如何利用手机“一键开店”,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引流作用。

此外,完善“村村响”工程,做好“村村响”广播节目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前提。不解决农民朋友的实际问题,不发展乡村产业,一切都是“空谈”。[2]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虽然希望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来致富,可是,究竟要种什么、养什么来达到致富的目的,却没有系统的规划,或者缺乏一定的经验、技术和市场信息。即使在手机上看到了相关信息,也往往很难做到“对症下药”。针对这一现象,湖南多地“村村响”推出了相应的节目,如《致富快车》《开心农场》《科技特派员来了》《科学农事》等,联动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发布“三农”相关信息,并邀请厅局领导上线,解读相关农业政策。另外,根据不同时节,邀请不同领域的农业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做客直播间,以“空中授课”的方式,向广大粮农、果农、菜农、养殖户等介绍当前最亟需注意的农业生产事项,如“柑橘黄龙病的预防”、“春季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等,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知识通过“大喇叭”送到村落庭院、果林菜地,并请专家及时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帮助其掌握相应的农技要领,真正实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第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更好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

平日里,“村村响”广播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脱贫致富等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村村响”又能及时播报应急资讯,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减少损失作出重大贡献。[3]如汛情期间,湖南各地“村村响”广播利用自身网络优势,架构起一张覆盖全省101个县市区、40.57万只“大喇叭”的应急平台,气象灾害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通过5G智慧广播一键转化为声音并通过“大喇叭”播出,不仅效率高,而且通达能力强,为组织群众转移、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正因为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宣传大政方针、发布应急信息、传播科学知识、普及文化娱乐、服务日常生活、强化舆情管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因此有必要对其进一步进行完善。直面和重视“村村响”广播在过往播出中暴露出的问题,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对广播“村村响”工程从建设和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而有效的修正和补充,完善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和传输覆盖系统,扩大其覆盖面,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应急能力,从而让“村村响”能够“天天响”“更好地响”。

注释:

[1]兰晶. “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12).

[2]刘江宁.质量兴农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9.

[3]张家龙.“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研究[J].电视指南,2018(11):233.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