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矿3107工作面充填留巷支护技术探讨

2021-05-19 03:12
江西煤炭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留巷锚索宽度

王 云

(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寿阳 045400)

1 工程概况

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矿3107工作面距离地表470 m,工作面开采3#煤层,煤层均厚为3 m。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均厚为8.0 m,基本顶岩层为中砂岩,均厚为5.1 m;直接底岩层为中细砂岩,均厚为4.0 m;基本底岩层为砂质泥岩,均厚为10.2 m。3107工作面采用综采工艺,在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沿空留巷作业,该巷道为辅助进风巷,留巷后用作3108工作面的运输巷使用,具体布置方式见图1。

图1 3107工作面沿空留巷

为确定沿空留巷合理的支护方式、参数,本文拟对留巷巷道支护有关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2 数值模拟分析

沿空留巷时,充填体必须有充足的支撑强度和一定可缩量。为合理设计3107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时巷旁充填体的合理宽度,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数值模型尺寸为280 m×20 m×31.81 m,将X轴定为倾向,Y轴为走向,Z轴为竖向,数值模拟分为以下几步进行:①模型建立完成后运算至初始地应力平衡; ②初始地应力平衡后,进行3107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开挖与支护作业,运算至平衡状态; ③进行3213工作面的回采作业和巷旁充填体的浇筑作业,分别设置充填体宽度为0.8 m、1.0 m、1.2 m、1.5 m和2 m,充填体采用高水材料,充填材料水灰比为1.5:1,单轴抗压强度为10.36 MPa。

基于模拟结果,得出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留巷围岩塑性区发育情况见图2。

从图2可知,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留巷围岩塑性区的分布特征基本不出现变化,充填体均表现为塑性破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模拟中进行巷旁充填体构筑时,未将柔模混凝土的可缩性能加进充填体的参数中,而在工程实践中,充填体由于具有一定的可缩性能,能够适应破断岩层的回转下沉。另外充填体变形量随着其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在充填体宽度为0.8~1.2 m时变形较为严重,无法保障充填体自身的稳定;当充填体宽度增大为1.5 m时,此时充填体的变形量大大减小,在回采动压影响下,巷旁充填体仅出现局部较小范围的向采空区内侧挤出,并无整体弯曲现象的出现;当充填体宽度增大为2.0 m时,此时充填体不再出现整体弯曲现象,变形量也大大减小。基于上述分析,为保障巷道围岩稳定的原则,确定巷旁充填体的宽度为2.0 m。

图2 不同充填体下围岩塑性区的发育特征分布

3 留巷支护技术

3107工作面留巷支护技术主要包括基本支护、充填体支护及临时加强三种。

1)基本支护。基本支护采用锚网索支护,顶板及两帮锚杆均采用Φ20 mm×2 400 mm的螺纹钢锚杆,排距为900 mm,顶板锚杆和两帮锚杆的间距分别为800 mm和900 mm; 顶板锚索采用Φ21.6 mm×10 300 mm的1×7股钢绞线,间排距为1 600 mm×1 800 mm。考虑到沿空留巷下巷道围岩压力较大,故在进行留巷作业前,在巷道顶板和煤柱帮进行补强支护。顶板补强锚索尺寸为Φ21.6 mm×8 300 mm的1×7股钢绞线,间排距为1 750 mm×1 800 mm,锚索预紧力为250 kN; 顶板锚索补设时每2排间布置3根补强锚索;煤柱帮补强锚索尺寸为Φ17.8 mm×4 200 mm,间排距1 400 mm×1 800 mm,帮锚索采用“202”布置。另外煤柱帮在距离底板300 mm的位置处打设一根与帮部同规格的补强锚杆,基本支护见图3。

图3 巷道支护断面

2)充填体支护。基于上述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巷旁充填体采用水灰比为1.5:1的高水充填材料,充填体宽度为2.0 m,充填体内布置Φ22 mm×2 400 mm的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与水平方向的间距分别为750 mm和800 mm,对拉螺杆间采用钢筋梯子梁进行连接,表面铺设钢筋网,支护布置见图4。

图4 充填体支护

3)临时加强支护。基于沿空留巷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结果可知[1-2],留巷一次采动超前滞后的影响距离为80 m,二次采动的超前影响距离约为35 m;据此在一次回采期间分别在超前工作面30 m和滞后工作面80 m范围内采用单体支柱进行补强支护,支护方式为一梁三柱,排距为1 000 mm;在下个工作面二次回采作业时,在工作面前方35 m的范围内进行加强支护,支护方式同上,具体临时加强支护方式见图5。

图5 临时加强支护

4 支护效果分析

对3107工作面留巷回采期间进行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观测,并对充填体的变形量进行观测。在留巷回采工作面的位置处布置监测断面,持续监测至工作面回采推过监测断面170 m,根据监测结果绘制曲线见图6。

从图6(a)分析可知,随着工作面回采作业的进行,留巷围岩的变形主要出现在滞后工作面0~80 m的范围内,在该阶段留巷顶底板移近速率最大值为22 mm/d,两帮移近速率最大值为12 mm/d;在监测断面滞后回采工作面的距离大于80 m后,此时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变形速率均降低至0.3 mm/d以下,围岩变形达到稳定状态。

从图6(b)分析可知,充填体的变形主要发生在滞后工作面10~60 m的范围内,当充填体滞后工作面60 m后,其变形速率会大幅降低,最终充填体的横向和纵向变形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65 mm和105 mm。

图6 巷道围岩及充填体变形曲线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留巷巷道围岩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能满足巷道的二次使用要求。

5 结语

基于3107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法对充填体宽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合理宽度选择2.0 m为宜;巷旁充填体拟采用高水充填材料;对留巷支护方案进行专门设计; 根据现场矿压监测数据可知,围岩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能满足巷道的二次使用要求。

猜你喜欢
空留巷锚索宽度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分析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研究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