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倩倩 徐 徐
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地带,是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中国经济大动脉。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高质量发展,将是现在和未来很长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
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后,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挖掘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另有一些学者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求得到更能准确评价高质量发展现状的定量方法。本文结合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突破仅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定量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束缚,剖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
针对高质量发展,学者间有不同的解读,但增长的稳定性、教育的普及性、科技的先进性、发展的均衡性和环境的持续性是其核心内涵。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发展过程,还要追求发展结果;不仅把握发展的当前动力,还要把握发展的前景与潜力。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禀赋五个维度共33个指标,构建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样本和数据收集: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统计年鉴和11省(市)2008-2018年的年鉴,收集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指标正向化与标准化:为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需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其中,θijk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下的第k个指标,aijk代表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下的第k个指标的理想值。
指标权重确定:首先,运用群组AHP法计算各一级指标权重。由温州市社科联前主席潘忠强、温州市行政学院教授朱康对和温州大学林俐教授,对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给出决策矩阵Ap(见下页):
首先,对上述四个矩阵做一致性检验得:CR1=0.0893,CR2=0.0651,CR3=0.0726,CRAHP=-0.8929。有CRi<0.1,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σij=0.69,满足σij<1,故A4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A4特征向量,得出经济、科技、环保、教育、自然禀赋的权重分别为0.37、0.3、0.14、0.13、0.06。其次,利用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指标数据,计算出KMO=0.846>0.8,故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权数法计算三级指标权重。最后,由三级指标权重归一化得出二级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表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
表2 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值及排名
其中,n为一级指标的个数;τ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ni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φij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指标的权重;nij为第i个一级指标第j个指标下三级指标的个数;μijk为第i个一级指标第j个指标下第k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高质量发展需要五大维度协调发展,各维度在每年综合得分中贡献率的变化,即可以体现各维度的变化趋势,更反映出维度间是否协调发展。设第i个维度在第t年的贡献率为Rt,则:
基于表1、图1-图4,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判断:①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值逐年提升,上海、江苏和浙江增幅位列前三,湖南、云南和江西位列后三。②整体上,长江上游地区与中下游的差距显著,且差距并未呈现缩小的趋势。从协调发展层面来看,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效果有待提升,力度仍需加大。③经济和科技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经济带经济贡献率后五年大于前五年;比较科技贡献率,除湖北、江西、四川、重庆4省(市)有所提升外,其余7省(市)后五年均低于前五年,表明11省(市)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科技发展出现分化,第一梯队江浙沪科技创新逐步陷入瓶颈期,云贵等落后省份未能把握住后发优势。长江中游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下游的科技溢出。④11省(市)环保贡献率增速均为负值,主要由于环境治理标准、手段和方法在系列整改后,前五年间单位GDP下“三废”排放量等指标下降速度较快,后五年环境治理力度未能显著加强。总体上,长江经济带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环境治理压力大,生态功能退化严重。⑤教育贡献率方面较前五年除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6省(市)下降外,其余5省(市)均有提高。研究表明,各省(市)教育投入力度不同,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均现象。⑥在自然禀赋贡献率方面较前五年除浙江、湖南、江西3省下降外,其余8省(市)均有提升。上海、浙江、江西、湖北4省(市)该指标贡献率为负,反映了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部分省(市)承受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