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1-05-19 04:04刘娟蓉王真
医疗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肌瘤

刘娟蓉,王真

崇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西崇义 341300)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可能引起不孕、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及严重贫血等不良后果[1]。有调查显示,该病呈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且发病率越来越高[2]。目前,临床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但是,药物疗法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不仅伤口较大,且极易引发术后感染,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宫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31~58岁,平均(46.51±3.26)岁;肌瘤直径1.8~5.6 cm,平均(3.78±0.45)cm;未育11例,已育19例。试验组年龄31~55岁,平均(46.01±3.33)岁;肌瘤直径1.9~5.8 cm,平均(3.82±0.49)cm;未育12例,已育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禁食。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先行腰硬联合麻醉,然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后进行开腹操作,辨认肌瘤位置、大小与形态,将肌瘤完整剥除,最后关腹。

试验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前全面评估肌瘤情况,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行腰硬联合麻醉,然后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外阴、阴道,使用扩张器扩张宫口至10号,应用电切液膨宫;置入宫腔镜,明确肌瘤部位及大小,观察是否有蒂部,对于存在蒂部且体积较小的肌瘤,可使用环形电极对肌瘤蒂部进行环切,之后使用卵圆钳钳夹出肌瘤,同时切除残余肌瘤蒂部,对于存在蒂部且体积较大的肌瘤,采用表面切割方法,之后使用小型抓钳将碎块取出,若肌瘤深入肌壁,则可先切除突起的瘤体部位,同时予以缩宫素,然后应用电切刀切割至子宫内膜水平,最后行电凝止血,注意,尽量使手术总操作时间短于60 min。

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并告知患者术后4周内禁止性生活、盆浴,6个月内做好避孕措施。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发热、创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经期规律,肌瘤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月经量基本恢复,经期延迟或提前3 d 以内,肌瘤减小20%~99%;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月经量与经期无改变,肌瘤减小低于2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下床活动时间(h)对照组 30 73.16±6.38 40.37±10.69 31.91±12.34试验组 30 36.48±4.45 21.56±6.05 10.34±2.05 t 25.8278 8.3875 9.4446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发热5例,创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试验组术后出现发热1例,创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6)。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中年女性中较为多发,有研究表明,有10%~15%的子宫肌瘤为黏膜下肌瘤[4]。黏膜下子宫肌瘤是指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月经量增多、腹部疼痛、包块、压迫及经期延长等[5]。有研究表明,黏膜下子宫肌瘤会影响受精卵着床,甚至可能造成患者不孕[6]。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依然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无生育要求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只能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此术式不仅会遗留较大的创口,且术后疼痛较为严重,感染、复发率较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7]。宫腔镜的出现和应用明显改善了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预后。宫腔镜电切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无需开腹即可清晰观察瘤体血供、大小,了解瘤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恢复较快[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经分析,其原因在于,宫腔镜能够直观且清晰地显示肌瘤状态,精准评估浆膜面与肌瘤边缘间的距离,进而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且宫腔镜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能够在术中有效诊断肌瘤类型,从而针对性选择电切术式,此外,在宫腔镜引导下,操作者可以清晰观察到切除深度,避免因切除过浅或过深导致内膜基底层破坏与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安全性高。需要注意的是,宫腔镜电切术多为经验性手术,可能因人为因素而影响手术结果,为此,本研究在术前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肌瘤位置与体积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并将手术时间控制在60 min 内,以便提升手术疗效。

总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肌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