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津艺 潘立葆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是落实灾害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举措。杭州市临安区处于浙江省西部山区,高山耸立、溪流湍急,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81.97%,是浙江省唯一有两大暴雨中心的县级行政区,山体滑坡、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因此,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极为重要。
在浙江省和杭州市普查办指导下,临安区积极探索山区普查试点经验,构建“三个三”(三重保障、三重审核、三重运用)机制,严把进度关、质量关,试点期间共组织11 家技术支撑单位300 余名工作人员,收集资料万余份,现场走访调查4 万余处,交通里程32 万千米,涉及全区2 550 余家单位、机构、企业,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有效落实。
根据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对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临安区普查办加强顶层设计、财政保障和资源整合三重保障,确保各参与单位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试点任务。
杭州市临安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省级专家会商会
自2020 年6 月启动试点以来,临安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临安区应急管理局,同期组建普查工作协调专班和技术专班,印发《杭州市临安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明确普查任务、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和推进时间等工作要求。建立部门一把手牵头的领导队伍,11 家技术单位及24 名省级专家库成员的技术队伍,18 个镇街分管领导、联络员及308 个村社网格员的基层队伍。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制度,临安区普查办牵头召开33 次推进会,印发工作简报5 期,督查通报1 期,以问题清单推进重点任务,以督查清单督促工作进度,以宣传清单营造普查氛围。
资金保障是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临安区创新财政统分结合模式,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由临安区普查办统筹做好资金预算和评估,统一申请落实全区普查经费。各部门根据各自条线任务,精细评估工作量,向临安区普查办申请项目预算,并完成条线招投标程序,确保工作有序开展。财政统分结合模式不仅体现了临安区普查办的统筹性,确保任务推进有力、督导有力,而且平衡了部门任务的专业性,确保专业领域由专业机构负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加强横向纵向沟通联系与资源整合,确保普查试点工作开展事半功倍。与技术单位合作,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依托支撑单位经验和技术优势,在普查1 ∶50 000地质调查任务要求下高标准形成了1 ∶2 000 精细化调查成果。与上级部门合作,如临安区气象局和杭州市气象局深度合作,共同完成临安区气象所有调查和风险评估区划。与专家团队合作,如临安区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分别与浙江省相关领域顶级权威机构专家合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和森林火灾的外业调查任务。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核心,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后期成果应用及推广至关重要,临安区普查办立足“三重审核”,全面把关数据质量。
各部门数据收集完成后,需开展数据真实性审核,确保基本信息准确,数据填写真实,无明显不合理内容。临安区普查办在获得各部门提交的数据后,进行完整性审核,确保被调查对象信息齐全,不重不漏,无指标缺项,并组织督察组赴18 个镇街开展现场核验。在录入数据终端前,技术单位人员进行数据逻辑性审核,确保各类普查指标项符合普查技术规范的设定和固有逻辑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工审核工作量,临安区普查办联合技术支撑单位开发了数据质量内部审核软件,该软件可依据普查规范要求的数据软、硬逻辑和表内表间指标关系对调查数据进行快速审核,节约了质量审核时间,缩短了审核流程。对于审核出有疑问的数据项,可以有重点、有针对的复核修正数据,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以应急管理部门为例,2 000 条数据过去需耗费10 人1 天,现在仅需1 人在10 分钟内即可完成全部逻辑性等错误筛查。
通过部门推荐,临安区建立了普查工作省级专家库,涉及各领域省级专家24 人。在普查初期召开专家会商会,由14 名专家为各条线的普查方式进行问诊把脉、把关方向;条线形成初步成果后,召开专家评审会,由18 名专家提出43 条具体问题,并一一落实部门整改。今年2月,召开各灾种阶段性成果综合会审会,15 名专家组成评审团,以听取汇报、闭门研讨、现场公布等形式,对数据采集方式方法、数据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整改意见,修正工作计划,进一步提升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在“边普查、边运用”过程中,临安区牢牢把握数字化、本土化、一体化运用3 个核心,紧密联系临安山区特点,积极创新,使普查工作接地气、有实效。
作为“浙江安全码”省级试点和综合风险普查国家级试点的双试点区,临安区普查办灵活运用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点、危旧房、建筑工地等领域的风险普查数据,根据数据进一步划分风险区域,建立预警预报模型,数字赋能人员转移工作,提升转移范围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进一步锁定转移人员数量,并在“浙江安全码”后台进行更新补充,实现1.6 万余受威胁人员转移的精密智控。
结合临安区本地的地貌、气候和灾害特点,鼓励各条线在具体业务层面做到百花齐放、更接地气。如应急管理部门在普查中增加对化工集聚区企业规划布局;水利部门结合临安山塘水库数量全省第一,开展农村住房头顶山塘水库的调查工作,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气象部门结合“临安老三宝”山核桃产地特性,实施山核桃开花、结果期气象灾害专题评估;农业农村部门根据高森林覆盖率特点,开展全区森林火灾防治规划等。
为了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和指挥预警调度难题,全面整合各方资源数据提升应急指挥效能,目前临安区已开发建立集自然灾害预测预警、防灾减灾、指挥救援和应急保障为一体的“应急一张图”数据驾驶舱,并逐步对接普查成果,接入应急管理、规划、国土资源、水利、气象、住建等部门风险隐患、物联网感知、应急资源、承灾体等四大类数据,在普查试点开展过程中不断导入更新数据,打造自然灾害的“数据池”,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预测精确性和救灾减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