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新
摘要:目的:探究加强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四平市仁兴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80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接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情绪评分和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接种成功率(95.0 %) 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 %) 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较低,观察组家长对知晓接种时间、接种目的、接种注意事项的评分均较高,P < 0.05。结论: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加强管理和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护理
在儿童疾病预防中,预防性接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得到保障。然而,在实际接种期间其接种效果不十分理想,这与家长的满意度较差及对接种的认知度较低有关,进而降低其接种配合度,对接种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2]。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加强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四平市仁兴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80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加强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童26例、女童14例,平均年龄(3.32±0.84) 岁;对照组中男童23例、女17童例,平均年龄(3.21±1.01) 岁。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予以加强护理干预。(1) 积极优化环境:对治疗环境进行积极优化,预防接种室内应当布置成明亮、温馨的颜色,布置主体要简洁、童趣,将色彩艳丽的卡通图片贴在墙壁上,对卡通人物玩偶和模型进行设置,使儿童能够对当前的环境尽快适应,如果儿童存在感知异常,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密切注意,避免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儿童产生刺激,以便使儿童的心理安全得到全面保证。(2) 放松管理和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因部分儿童不能对接种的重要性充分理解,或者由于害怕疼痛而导致哭闹、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出现,使得临床接种工作受到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与儿童交谈过程中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使彼此间的距离拉近,告知儿童显露出上臂,利用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从而使其配合度提高。(3) 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在接种过程中加强与儿童的积极交流,询问其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等,利用播放儿童音乐、轻音乐等形式,使儿童的注意力分散,从而有利于其疼痛感得到缓解。(4) 强化管理和护理干预手段:积极表扬表现好的儿童,使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同和鼓励,有利于其配合度明显提高。因此,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儿童的不同表现,对其实施语言鼓励,或者通过奖励小玩具、糖果等形式,积极的表扬儿童。除此之外,在预防接种期间还应当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给予儿童一定的情感支持,有利于儿童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1) 接种成功率;(2) 不良反应发生率;(3) 运用SAS、SDS评分[3]评定不良情绪;(4) 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包括接种时间、接种目的、接种注意事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知晓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義。
2 结果
2.1 接种成功率
观察组接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2。
2.3 SAS、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儿童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 > 0.05) ;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0.05) ,见表3。
2.4 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观察组家长对接种时间、接种目的、接种注意事项等的知晓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0.05) ,见表4。
3 讨论
预防小儿患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为预防接种,在小儿计划免疫中,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4]。然而,由于小儿害怕、恐惧打针,出现无法配合、哭闹等情况,同时因家长存在较低的认知度,易发生矛盾。在完成接种以后,如果不及时干预异常情况,则会使严重的后果发生,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将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小儿家长,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度,使其更好地管理小儿,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5~6]。
护理人员此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护理干预,从精神和心理方面给予儿童有效的疏导,使其注意力得到转移,同时利用榜样现身说法等手段,有效缓解患儿的各种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操作。从而保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围接种期还需要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综合管理和护理,包括:(1) 接种前,将宣传手册发放给家长,将接种的相关知识告知家长,以获得家长的配合;(2) 接种中,对小儿的身体状况认真检查,详细核对基本信息,将安抚小儿情绪的方法告知家长,接种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将小儿的注意力分散开来,以免小儿出现害怕、不安等情绪,影响接种效果;(3) 接种后,嘱家长在留观室留观30 min,在没有异常情况时才能够离开,嘱家长对小儿的情况密切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到医院进行妥善处理[7~8]。除此之外,社区需要对疫苗生产、运输阶段的质量严格把控,在打开疫苗的半小时内需要及时完成注射,接种台需要及时清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手消毒,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情况。面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耐心讲解,使其对接种的相关知识具有充分的认识,进而提高其接种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能够很好地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接种的安全性得到保证[9~10]。
本文通过探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接种成功率(95.0 %) 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7.5 %) 较低,P < 0.05;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更明显、对接种的认知程度更高,P < 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护理,能够提高接种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可以提升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姜岚.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护理[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7):266.
[2]李晶.社区儿童預防接种的管理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6(58):146-146.
[3]戴亚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J].家有孕宝,2020,2(19):32.
[4]吴金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8):124-125.
[5]Lukusa, Lungeni A, Ndze,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educating parents on the benefits and schedules of childhood vaccination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 cs,2018,14(8):2058-2068.
[6]李春敏,黄美娟.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作用分析[J].健康必读,2021(6):270.
[7]王凡.无缝隙护理管理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18-20.
[8]Jo-yun L, Taylor JW, Robert M, et al. Uncertainty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Parental Decision-making on Childhood Vaccinations: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the Context of Conflicting Health Information[J].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 on,2021,26(4):215-224.
[9]汤宗莲.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在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家有孕宝,2020,2(13):58.
[10]马琦.细节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J].健康大视野,2019(1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