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娟
中学课本里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物质的家让我们不至于漂泊无依,心灵的家让我们的心得以皈依。
大千世界,机会很多,诱惑很多,稍不留神,或将迷失自我。作者从對陌生城市的一份好奇入手,巧妙地告诫世人永远不要忘记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份安宁。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多少会生出一些懈怠甚或厌倦。于是便想去往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走一走看一看,所以我们总觉得诗歌在远方,田野在远方,身边似乎只有苟且。可事实上,如果我们的内心深处没有一个永恒的坚守,何处都难是吾乡。
作者说,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那么,没有心灵的人会不会就是一个空壳呢?感觉不到被需要,感觉不到被充实填满生活的乐趣,感觉不到俗常生活的每一个不同,这样的生活似乎只是复制粘贴而已。我们的心中要有坚定的自我,方不会被外界打扰,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住内心的高贵与繁华,不贪不嗔,不怨不念,方不至于被外界迷惑,更不至于被外界压垮。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此番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在我,阅读是可以让心灵安静的,置身于书籍之中,欣然而忘食,欢然而愉悦,悄然而落泪,这份清静和这种情景在繁忙的工作中显得如此难得可贵。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富贵于我,不卑不亢安然享受;贫贱于我,不急不躁坦然接受。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下尘俗中的一切,那些虚荣、恩宠、权势和繁华,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而文字永恒,安静难得,在文字中,我们可以获得最原始最厚重的力量。它让你落泪让你欢笑,让你深思让你回味。之后一切归于宁静,如大海般深邃、天空般高远的宁静。
在那古往今来的浩如烟海的史册书籍中,我读到了一些起伏波折,看到了人间悲欢离合,还有那平凡中的感动和真实的人生。
在生命处于低谷时,读书给人力量、勇气和方向:在文字里,在痛苦中升华自己的脆弱和无力。似乎没有什么比文字的力量更为强大,阅读带给人们新生的力量,当我们在文字中走出来时,是那么感谢这些充满灵性的方块字。正如此时,读着周国平先生的文字,感受着一种宁静以及宁静背后的安闲惬意,不就是找到了人生的安身立命之道了吗?
忽然想起一个成语——安土重迁,从某个意义上说,或许并不只是一种保守和传统,它更是千百年来一种文化的积淀,我愿意把这里的“土”理解为人们对内心深处某种东西的执著守望。而书籍,或许就是属于我的一方净土吧。
原来,能够安放心灵、安放人生理想的地方,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我愿守住内心的安宁,永远记住回家的路,一路上享受心灵的繁华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