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信息技术与学校学科教育的基础性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有效的学科教学整合不仅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前 言
数学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有效地融合应用,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从微课、游戏、视算和动画练习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新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并不大,抽象思维的发展相对较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太熟练,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该以演示为主,通过利用数字动画等技术,创设有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将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动画情景,通过动画片段中主人公对夏季和冬季温度的感知及温度计的变化,让学生对负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结合教材上理论性的练习题,体会负数的含义.在该教学情景下,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感知,深刻体会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特殊含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后续知识及内容的掌握做好铺垫.再如,对分数内容进行教授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创编一个“一家人分西瓜”的故事,视频中,一家四口坐在客厅里,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口渴了想吃西瓜,爸爸提议:“爸爸和妈妈吃西瓜的1[]4,哥哥吃西瓜的1[]3,弟弟吃西瓜的1[]6.”这时哥哥说:“我比弟弟大却分得比弟弟少.”爸爸听到后哈哈大笑.视频播完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哥哥觉得自己反而分得少呢?”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贴近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比理论性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组织应该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网络信息具有时效性强及多元化等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让教材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小学的乘法”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电量和用水量,通过每升水的单价和每千瓦时电的单价去计算家里的水费和电费,利用与自己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实践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阅有关节约资源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体会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在课外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报告及调查成果通过PPT在课堂上展现,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数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实践应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创新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而不仅仅是将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教授“观察物体”这一节课时,可以利用微课先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多媒体软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将数学教学中枯燥的内容动态化与形象化,给予学生更生动的视觉体验.同时,微课的内容要具备一定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巧用信息技術,解决教学重难点
事实上,数学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才能设计出一节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学课.这需要教师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融会贯通,使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内容协调.与此同时,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师生两者的思维同步,相辅相成,和谐交流.在攻克教学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形象、有趣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提高他们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效率.空间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课件能够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将空间图形的位置动态地演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的空间感.
例如,在教学“线与角”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动态演示两条线相交构成角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线与角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轻松攻克教学重难点,保证教学效率.
五、开展虚拟游戏,锻炼学生思维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处于气氛活跃欢乐的环境中时,思维是最为活跃的,而小学数学教学正需要学生具备活跃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游戏教学,能够让数学课堂环境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我国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尝试不同种类的网络游戏.如果当前的数学教学方式依旧还是数木棍、画图形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将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学游戏教学形式相结合,保证数学课堂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包含小学各个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数学题库,这一题库中的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题库中的题,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答题.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最先进行答题,在规定时间内未答出或是答案错误的就要轮到该组下一位成员继续回答,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消耗的成员人数最少,则哪组获胜.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六、布置个性作业,完善知识框架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只将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好坏标准的观念,而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为标准.
新时代的小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使用电子产品,而高年级学生不但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查询相关资料,还能够制作PPT等课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布置更加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建立知识链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点变成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四段等长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分别围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线段均長4厘米,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通过这样的训练将知识点联系到一起,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对于小学中较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自己使用PPT制作这一单元的知识导图,对这一章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标注出重点和易错点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还能够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七、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每一个个体对于事物都有着不一样的认知,这是因为每个个体的观察角度、观察方式都不一样,所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角度和认知内容,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进行“小数的概念”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搜集相关教学网页,充分挖掘互联网上的知识内容.在正式上课时引导学生先浏览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在浏览完毕后,让学生自发形成小组选择课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探索.在全部探究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对学生还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及时解决.这样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学习,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收获攻克难点时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
八、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由数学语言和解题形式组成的一个数学框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模型,能够让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展现出抽象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课上与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自己找到的资料,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后,可以尝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在建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进行建模,了解数学模型对于提升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作用.
九、结 语
新时代教师,要能够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微课程教学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42-45.
[2]朱艳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层次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4):45-47.
[3]郭德书,吴春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