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朱克柔缂丝研究

2021-05-18 14:22贺天姿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缂丝文化

贺天姿

Chinas silk reeling techn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ing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to study the style combination of Zhu Kerous silk work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eatures of its era. Judging from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and the mainstream consumers, they jud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which Zhu Kerou is in the silk.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Zhu Kerous existing silk paintings one by one,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ticulous paintings, compares the treatment of Zhu Kerous detail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his artistic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ven techniques. The work of Zhu Kerous silk works is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her painting foundation and woven techniques specifically determine the rigor of her silk works.

中國缂丝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丝织品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到清代,人们对丝织品的鉴赏、推崇程度与使用范围都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其不同的民族性主导着缂丝图案和用途略有不同。到了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南迁,长江三角洲地区慢慢发展成最富裕的区域,缂丝工艺也从北方发展到南方的苏淞地区,并作为一种丝织与绘画融合的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产生了缂制书画的高档艺术品,出现了大量艺术水平极高的缂丝能手。然而缂丝书画多以名画为底稿,对丝织要求细腻繁琐,故缂丝以小梭细工慢缂,耗时长、工艺要求严谨,存世精品十分稀少。正如庄绰的《鸡肋篇》有云:

“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於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於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

南宋缂丝,其中以朱克柔最为出色。朱克柔大约生活于两宋之交,虽身为女性却颇有抱负,据说宋徽宗在朱克柔已失传的“碧桃蝶雀图”上题诗:

“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宋徽宗对朱克柔缂丝的赞美,是出于对朱克柔缂丝技法的认可。朱克柔的作品以梭代笔,独创长短戗法,景象刻画生动细腻,作品在绘画史和纺织工艺史上均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或更胜于书画原作。笔者比对社会背景对朱克柔的作品风格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简述朱克柔的绘画功底对其缂丝作品的积极影响。

一、朱克柔缂丝背景研究

1.关于宋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随着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上的分工发生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同时女性地位逐渐降低,渐渐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纵览古代妇女史研究,皆是以女无外事为主题。女性逐渐被历史排除在外,在社会上鲜有话语权。然而,亦有少部分女性不满足于现状,或以男子身份的名义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即便如此,依然抹灭不了女性群体的某些权利被间接剥夺。徐规的《宋代妇女的地位》一书中表示宋代妇女地位呈下降趋势,表现为:

“士大夫观念和教育主张上歧视妇女,设有种种障碍,把妇女终生囚禁在家庭里,尤其蛰居在自己的闺房中。”

关于将女子禁锢在家中的主张,宋代缠足的兴起便成为研究的导向,宋代审美观对于缠足的推崇,也一部分影响了女子少有出门的景象。具考究“北宋晚期、南宋初期,妇女缠足就已经比较多了”,如有赵令畤诗誉云“稳小弓鞋三寸罗”。社会上缠足之风影响很大,不免会影响到朱克柔这一代女性,据分析现存朱克柔的缂丝作品多以常见的花鸟为主,或是因为较多时间身居闺中,才有时间投入到作品之中去。

朱克柔身为女子,或考虑到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得已,假以男子朱刚之名售画。在宋代朱克柔拥有画家、工艺家的身份实属不易,其作品精湛令人钦佩,自南宋以来为文人雅士所青睐,历代对其作品的推崇和收藏视作名画、争相购买。在她的享年期间已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她以精湛的织造技法和细腻的用色技巧,让缂丝在中国艺术珍宝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当时缂丝生产有“北有定州,南有华亭”之说,华亭为上海松江的古称,意为朱克柔是华亭杰出的代表与定州沈子蕃同享盛名。历代少有女子作品与男子齐名,朱克柔缂丝工笔性与沈子蕃缂丝的写意性形成对比,宋代宫廷屡派宦官征其作品。朱克柔缂丝所作人物、树石、花鸟、草虫等,工艺精巧,晕色和谐,带有女子性格中细腻、秀气的特色,朱启钤《丝绣笔记》有“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之誉。清代安仪周《墨像汇观·名画》收有朱克柔缂丝作品,文严可提字云:

“朱克柔,以女红行世,人物、树石、花鸟、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流传至今,尤为成为罕赠。此尺帧,古澹清雅,有胜国诸名家,风韵洗去脂粉,至其运丝如运笔,是绝迹,非今所得梦见也,宜宝之。”

朱克柔的作品类似工笔画的表现手法,所以可以推断出她可能也画过一些工笔画。都说工笔可以将人的耐心磨练到极致,朱克柔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表现,用缂丝的方法绘制精工的花卉鸟禽,与热衷写意山水的工艺家不同,朱克柔的缂丝风格既限制于女性性格的规矩,又得益于女性性格的细腻。

二、宋代文化与经济发展对其作品的影响

2.1 文化消费现象的兴盛

文化消费是一个交叉概念,它跨越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它表明了消费的客体是文化,文化消费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消费精神文化类产品,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賞、享受和使用等。宋代存在着普遍的文化消费现象,存在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将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变成了文化消费品。这个现象在宋代尤为显著,有藏书家、藏画家对市场的支持,文化与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2 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高

宋代文化的繁荣,首先表现在庞大的新型士人阶层,由于宋代皇帝的重文轻武,大力扶持文人入仕,使文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领袖和文化导向。宋代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其社会地位与精神面貌都表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质,其原因离不开赵宋王朝的治国方针。

士大夫是文化的重要导向,他们富有文化和资本,多会鉴别书画和工艺艺术,主导着社会的审美趣味。朱克柔缂丝兼具文人关注的绘画领域和先进缂丝技艺,得到文人的赞赏自然为她的作品抬高了价值。

2.3 消费主流群体

由于缂丝材料本身价格相对昂贵,所以作为观赏品的书画缂丝根据等级分有精品、正品、次品等。朱克柔的缂丝技艺和画面风格符合中上流人群的审美特点,雅致并且精致,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对于一个工艺家或是匠人来说价格较高。另有宋徽宗对其作品有所赞美,推测其效应带来的客流量应该很大,据记载士大夫、官员对其作品采购和收藏的很多。

三、朱克柔缂丝作品研究

到目前统计为止,朱克柔的缂丝真品现存仅有7件,且都是以花鸟为主要题材,分别是《山茶蛱蝶图》《莲塘乳鸭图》《牡丹图》《山雀图》《鹡鸰红蓼》《花鸟》《梅花画眉》。结合南宋文人画与经济贸易正达鼎盛时期,自由的经济贸易给了女性更好的生活,朱克柔作为宋代的女子,正赶上时代的潮流,用女工最擅长的缂丝技法,用最为精湛的技艺和耐心,获得了许多男性文人士大夫乃至宋代皇帝宋徽宗的认可。朱克柔寻找到宋代工笔花鸟画和缂丝的相同之处,结合宋代工笔的写实技法融合缂丝严谨的技法,重视动物的体态特征,强调表现物象的质感,在工笔文人画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再创作,用华丽的丝线代替工笔层层浸染的层次变化。其中《莲塘乳鸭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山茶蛱蝶图》和《牡丹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余四幅画作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笔者将网络上搜寻到的《鹡鸰红蓼》与镂绘集锦册的《鹡鸰》一同摘录下来研究,其余作品没有照片和细节,故不敢妄加揣测。

四、以中国画的角度分析朱克柔的缂丝作品

1.1山茶蛱蝶图

从朱克柔的作品来看,多为小幅,但是方圆之中却另有天地。她很擅长景象的局部刻画,作花仅取其一两支,每一片叶子注意到略有不同的色相,叶片翻折的厚度感,尽显细腻的景物描绘,在写实性上具有和宋代工笔画异曲同工之妙。在宋画中被虫蛀过的叶子是一个特点,一是宋徽宗提倡画面真实性之后画界对于细节的考察越发深入以至于达到逼真的效果,朱克柔则是很好地继承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山茶蛱蝶图》将三朵形态各异的山茶花和飞舞在山茶之上的蝴蝶之间的呼应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并且画面中枝干的硬朗,对叶子和花朵的柔软表达非常合理,左下角有“朱克柔印”一方,也是用的缂丝方法。从颜色上看用抢缂法晕色达到温润的色彩效果,山茶枝干绿叶、花蕊则使用齐缂法。另有右钤鉴藏印章“令之清玩”,表示此画的价值之高。

1.2 莲塘乳鸭图

值得注意的是《莲塘乳鸭图》,作品尺幅纵107.5厘米,横108.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朱克柔目前存世最大的作品。画面构图精妙、颜色和谐,在莲花盛开的池塘边,白鹭直立于岸岩之上,造型和宋徽宗的白鹭有异曲同工之妙趣,作回首动态,神情剔透。岸岩边青石嶙峋,四周芝兰幽草。池中绿荷红莲造型丰满、浮萍水藻清新别致。池墉中雌雄双鸭悠闲嬉戏,旁边一对小鸭可爱稚嫩,追逐玩耍,画面生动而温馨,形态自然且逼真。颜色十分符合宋代审美意趣,青石上缂制隶书织款“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画面左下角有“朱克柔印”,组织细密,用色自然、缂织精美,属于缂丝传世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1.3 牡丹图

这幅作品作者仅描绘了一支牡丹花,并对牡丹花的局部进行特写。用缂丝技术渲染出叶片和花瓣由内而外的色彩渐变,熟练的处理方法使整个画面毫无涩感,同时,环绕在牡丹花周围的叶子突出前后关系,用叶子的颜色拉开与花的层次。作品纵23.2厘米,横23.8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牡丹色泽如新,花蕊饱满尽显富态美,枝叶的颜色亮而不跳,与艳丽的牡丹花形成强烈的对比,烘托出花的主题。左角缂织出“朱克柔印”一方。牡丹花瓣的晕染,采用了朱克柔擅长的“长短戗”,使得花瓣形象生动,娇艳欲滴,方寸间经纬丝百余支,足见细密精致。就像明人张志习评牡丹图时所言:

“此幅方尺余,其体表皆纤细,犹引单蚕丝,具五彩,游缀委曲,出乎天巧,其针工之良哉!”。

作品中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之印,益于鉴别作品真实性。

1.4 红蓼

来自于缂丝绢本《镂绘集锦》册第六幅的作品鹡鸰红蓼。浅褐地背景,一只鹡鸰站立在红色蓼茎上,侧头俯视水中的游虾。此幅织工精细,将各种物象描写得十分精确,如红蓼因鹡鸰的重量微微弯曲的弧度,仿佛正上下摇晃着,而鸟儿轻巧的姿态,它专注的神情,对照游虾浑然不知危险的神态,一静一动,充满趣味,与宋代花鸟画意趣相投,作品右下有“朱克柔印”一方。织工精巧,运用了许多缂织技术,如以“掺和戗”法的和色方法,色彩由深到浅过度,刻画得十分灵活自然。为了掌握更丰富层次匀染,还加上墨色或其他颜料,如红蓼枯黄的叶子以红、蓝等色晕染点缀,表现秋天的萧瑟;墨笔加染强调羽色的光泽度与层次,造型写实,缂工精密细腻,为朱克柔传世精品。

结语

通过研究朱克柔缂丝作品,对比其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得出朱克柔作品风格的独特性形成的原因。由于女性在宋代社会地位上處于劣势一方,探讨朱克柔成名历程之艰辛,她把自己的劣势转为优势,发展出女性独有的细腻的阴柔美的特点,并作为上海松江缂丝的代表人物与南宋沈子蕃享誉盛名。朱克柔缂丝技法精湛,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皇上、官员的喜爱。虽然她在南北宋之交以女红闻名,但在历史上依然只能被当成工艺人看待,与明代匠人出身的仇英有相似之处,目前并未发现其身世的准确记录。朱克柔是古代优秀妇女的代表人物,是值得国人尊敬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宋]庄绰.鸡肋篇[M]《定州刻丝与各地的工艺》.北京:中华书局,1983:33.

〔2〕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88.

〔3〕徐规.仰素集:宋代妇女的地位[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315.

〔4〕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M].中州书画社,1983:127.

〔5〕赵令:《浣溪沙·刘平叔出家妓人八人,绝艺,乞词。赠之。脚绝、歌绝、琴绝、舞绝》,曾慥集《乐府雅词》卷中,陆三强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99.

〔6〕《松江文化志》编写组.松江文化志[M].百家出版社,2001:180.

〔7〕王业文.中国巾帼第一人:中国妇女之最大全[M].海洋出版社,1996:215.

〔8〕殷伟.中华五千年艺苑才女[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166.

〔9〕参考晏才群:《文化——正在兴起的消费热点》《消费经济》[J],2000(1).

〔10〕参考.李斌、李强.宋代缂丝大师朱克柔与沈子蕃作品的比较研究[J].服饰导刊,2015(12).

〔11〕姚瀛艇.宋代文化史[M].云龙出版社,1995:605.

猜你喜欢
缂丝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缂丝“织中之圣”藏巷陌
穿越千年的丝绸“雕刻”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谁远谁近?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传承 民族 文化
“织中之圣”藏巷陌
什么是文化
老爷子的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