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院:承继过往 志在未来

2021-05-18 00:59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成都医疗医院

风雨兼程八十载,砥砺奋进谱新章。从最初扶助抗战而生的医学火种,再到现今的 区域大型市级医疗机构引领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初心不忘,矢志深耕。艰苦涅槃路,史志可鉴;“十四五”新征程,尤为可期。

高质量发展新愿景之下,成都三院人风华正茂,重装出发。

阳春三月,步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三院”)院区正门,穿越多重院落,绿树如荫,花叶繁茂,秩序井然的门诊大厅、“致敬医师”文化墙、健康主题公园、秀丽宜人的菊园,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处处彰显底蕴,细节点滴成河。

自1941年至今,成都三院已走过八十春秋。从最初筚路蓝缕的战时医院,现已成长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四川省九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承担着成都中心城区医疗保障的核心功能。

精细管理,学科为王,人文立院。高质量发展新愿景之下,成都三院人风华正茂,重装出发。

传承创新 继往开来

“以‘大医精诚、厚德积善’为院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服务宗旨,成都三院每个阶段的成长和壮大,都离不开历代医院人的砥砺前行,时时创新。”忆及过往,成都三院党委书记徐俊波感慨万千。

徐俊波介绍,1941年7月,中央大学医学院西迁成都组建附属医院,取名为成都公立医院,此为成都三院前身。1946年5月,中央大学回迁南京,“成都公立医院”由四川省政府卫生实验处接收,更名为“四川省立医院”。在艰苦的岁月里,医院在戚寿南为首任院长的老一辈开创者带领下,治病救人,传播现代医学火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抗战时期成都地区大学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亦形成了“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的文化源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四川省立医院”更名为“川西医院”,1952年10月,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54年,医院的人才、设备一分为二,成立了而今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80年沧桑巨变,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历代医院人的奋斗征程;一次次院名、院址的变更,带来的亦是一次次新的发展机遇;一代代的医院人以“精”医道为己任,不断实现重大诊疗技术的突破,开辟区域市级医院创新先河。

1956年,开展心脏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技术;1978年,开展超声心动图仪器研制及临床应用技术;1993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技术;1995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鼻内窥镜手术;2001年,开展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技术;2004年,开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技术;2009年,成功完成西南首例胸腔镜微创射频消融手术;2011年,开展胸腔镜微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技术;2019年,在蒲江落地首个智慧医疗5G场景应用的远程超声诊断业务;2020年,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成立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

80年艰苦探索,“不拘传统,锐意改革”是医院发展历程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特征,在制度不断完善与管理创新过程中,医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被赋予新的时代元素和动力,尤其是在“中国现代内科医学奠基人”戚寿南、“中国公共卫生学之父”陈志潜、“中国神经病理学鼻祖”黄克维三位老院长的精神引领下,百折不挠,开拓前行,医院的“精神名片”熠熠闪光。

1984年7月,成都三院在成都市卫生系统率先实行院长负责制,并推进体制、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确立“医疗是中心,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关键”的方针,制定“以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为重点,血液系疾病、创伤及显微外科、心胸外科、肝胆胰外科为特色,带动和推进全方位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打下重要基础。1993年,成都三院成为成都市级医院中第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推动医院在学科上大步前进,先后新建急诊科、肿瘤科、核医学科临床检验中心、显微外科、放射诊断科等多个科室和中心。2009年,医院正式成为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全面开启医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标志着医院从一所以临床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向集临床医疗、科研与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市级医学中心迈进。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为更好保障患者诊疗安全,医院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在全市率先将DRGs与DMIAES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大质控”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同监管”的医疗质量管控体系。以CMI为导向,持续改进医疗质量,CMI值位列全省第4位。依托医疗“三监管”平台,创新开展医疗行为检查,院领导带队随机抽取科室现场检查并持续开展质量追踪,推动学科建设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2019年,十年精细化发展运筹与践行之后,成都三院成为四川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首批试点医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办一家有温度的医院,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这一办院思路,贯穿医院新医改全程,更与近年医院着力进行的新型医院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聚焦人文 源生动力

“办一家有温度的医院,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在徐俊波看来,这一办院思路,贯穿医院新医改全程,更与近年医院着力进行的新型医院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成都三院将人文医院理念深入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内心,从细节着手,聚沙成塔,用使命担当点燃生命之火,用精湛技术解除疾病之苦,着力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医院有温度的医疗,这成为成都三院“人文医院”建设的重要内涵和理念。

持续推广CICARE标准化沟通项目。借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疗中心的先进经验,2019年正式引入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成立由医院主要领导牵头,多个科室和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组,采取在试点科室宣讲推广、开发培训课程、开展效果评估等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沟通的范本,减少医患、医护之间的误解和重复工作,实现相互之间更有效的互动,最终以CICARE为起点开启医院温度文化的建设,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深入践行“大健康、大共享”理念。启动健康科普讲堂、“博士来了”、专家辟谣团、健康短视频、名医讲堂等项目,持续多年开展“脑立场”“糖友乐园”等健康教育沙龙,同时以健康直通车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创新患者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覆盖全就诊流程,并延伸至社区;通过纸质和网络新媒体、现场义诊、APP和微博等途径开展社会性宣传教育。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授予“健康促进单位”(市级医院唯一获此殊荣)。

建设公园式医院。创新特色导视系统,完善院内外标识、张贴人性化温馨提示、印制彩色路面导航标识,方便患者就医。开通院内便民交通车,开设咖啡馆、钢琴厅,增添候诊椅、共享轮椅、共享充电宝等设施设备,实现院内服务零缝隙。打造温馨就诊区,在就诊室、候诊区和医患沟通室增加绿植、沙发,让患者可以舒适地坐下来与医生面对面交流。

创新开展温馨服务。2020年8月,医院向全院干部职工发出“五个一点”倡议:微笑再多一点,言语再暖一点,沟通再细一点,关爱再多一点,诊疗再好一点。以实际行动擦亮服务窗口,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素质,全面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全省首创“24小时服务中心”,以“服务不打烊,沟通零距离”的模式全年无休竭诚服务。该中心成立至今,服务总量已达39.29万次,日平均通话约600次,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构建和谐关系示范科室”称号。

拓展周末名老专家门诊。创新开设全省首家病理门诊、全市首家放射门诊、麻醉门诊、超声门诊和脑血管健康管理门诊等特色门诊,口腔科、放射科等开展延时服务,周末无休,为患者提供与常态工作时间同质化诊疗服务。

丰富医疗服务内涵。成立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医学美容中心、介入血管中心,增设体检中心分部,体检人次同比增长55.89%,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服务需要。

1 近年来,医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 “大医精诚、厚德积善”院训指引下,三院人正步入下一个八十年。

3 医院的“24小时服务中心”为四川省首创。

“患者满意、社会认可。”2020年荣获市长公开热线表扬204例。医院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市级医院首位,保障医疗安全示范医院、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和谐医患关系先锋奖、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获得,彰显了医院人文品牌。

党建引领 高质发展

“秉持公益性,强化党的领导是医院当下乃至未来的永恒主题。”徐俊波介绍,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激活力,以学科建设、质量提升、人文医院、信息化、科学管理“五大战略”为核心,实现党建与医院改革发展同谋划、共部署、齐推进,认真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优势。

党建引领促发展,品牌示范树先锋。近年来,医院着力建设“品牌党建”,凝练出“温度医院”党建品牌,并打造“畅享呼吸,一生无忧”“脊梁工程,尚善人生”等10个党建示范子品牌,目的是让党组织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核心,让党员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先锋。同时,大力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分别与医联体、社区党支部搭建党建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成功创建以“闭环式服务、方阵化布局、网格化管理”为主体的党建领航医疗服务循环体系。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是为民服务的基本保障。医院坚持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设立1.2亿元学科专项资金,着力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迄今,拥有博士125人、硕士483人,享受国务院和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3人,四川省及省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3人,四川省及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四川省及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4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近五年,医院发表文章1515篇,其中SCI文章284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5.2;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合作项目)18个,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16项,科研成果居市级医院首位。

医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20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3个(居市级医院之首),医院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普通外科学是市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附设成都市心血管病、神经疾病、呼吸健康、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5个研究所。成功创建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钟南山院士工作站,现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分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核心单位。先后成为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房颤中心示范基地、中国心衰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入选全国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联盟中心;牵头发布成都市卒中急救地图,在复杂心脏病变、肺部疑难疾病、重度脊柱畸形矫治、卒中急救、消化内镜诊疗、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80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党的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医院改革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成都三院先后荣获“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卓越奖”“医疗扶贫贡献奖”“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奖”,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全国保障医疗安全示范医院”“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国人文管理创新医院”“中国和谐医患先锋医院”和“成都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

八十仍芳华,卓越未央,只争朝夕。面对“十四五”精细运营、科学管理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成都三院正“换挡提速”,翘首百年。

猜你喜欢
成都医疗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在成都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