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nn
THEARTIST
曹斐,1978年生于广州,现在北京工作及生活。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疾速发展。此前,曹斐参加过三次威尼斯双年展,作品曾在泰特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地展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曹斐:时代舞台”是迄今为止曹斐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回顾展,也是她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首个机构个展。这次在北京,通过“南方游戏”“都市乐园”“车间内外”和“另类实境”四个主题,曹斐以充满个人化的表达观察社会的疾速变迁,作品介于日常与荒诞之间,以视频、照片、雕塑、虚拟现实和装置等形式搭建出一个城市剧场,诠释着当下的每时每刻——即我们所属的时代舞台。
展览内容密度之大超出一般想象,“在这里可以呆一整天,有吃有喝,也很好睡。”曹斐笑道,她对这次展览的呈现很满意,“沉浸式的展陈方式也是按我的想法来实现的,这是我以往的美术馆展览所没有的。”关于这个时代的特征,她总结为“焦虑”:“在疫情反复之际,人如困兽,缺乏耐心。与此同时,虚拟世界再次被推为热点。我们处于事物的交汇点,未来显得不甚清晰。”而作为艺术家,她只能尽量避免沉湎于时代,投身于创作与研究。曹斐认为这种“当代情绪”是世界共通的,并不针对南方城市或中国本身;也是“无对象”的,即便是保安、保洁也能产生共情。所以曹斐称自己的创作是无区分的“自助餐”,没有分门别类的配方。
整个展览气氛像是广东地区的大排档,五光十色的热带夜生活徐徐展开。曹斐本人虽然已经移居至北京生活15年了,但她的艺术底色仍是南方的。这种幽默轻松的基因与北方的创作环境大相径庭,而从市井生活和小人物切入的方式也深受南方文化影响。“下周六会展开南方游戏夜间活动,我21年前的作品《牛奶》中的男主角会来到现场。他现在已经是夜市中的草根明星‘炒螺明,但当时我为什么选择了他?”曹斐认为自己善于发现普通人身上的戏剧性,“他代表着普通打工人生活中的光彩。互联网将他捧红之后,他的粉丝还集资为他开个人演唱会圆梦。这种创作与人真实生活轨迹的重合是十分有趣的。”与之相似,2006年作品《谁的乌托邦》里在工厂仓库中跳孔雀舞的女孩后来离职、上学,成长为文化产业园的CEO。“去年五条人的走红,可能是对偶像文化、精英主义和过度塑料化、包装化的反抗吧。”曹斐坦言自己没看过节目,但她推测这个世界总是需要“另一种声音”。
在展场中央早期作品堆积的“广场”上,大型标语“Mycityisyours,yourcityismine”格外醒目。这是2007年曹斐在“第二人生”虚拟世界中创建城市所提出的理念,这里不设国界、开放自由。“当时还是一个乐观繁荣的互联网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与之相对应的一种憧憬。而在我所创造的‘人民城寨迷你城市中,这也算是一种追问。”曹斐解释道,“现在人们也同时栖息在虚拟世界中,双线并行。我再用这个展览把人们从碎片化的网络中拽回现实世界,聚合在一起。”曹斐认为互联网早在十多年前就代替了部分公共空间,后疫情时代人们重新需要Clubhouse这种“去二次元”的聚合空间,“升维”到一定程度的人们“眼球被刷爆了”,又“降维”回到“播客”时代,回归独白、自省和严肃思考。
为期五年的城市历史调研项目“红霞”展示了北京一座废弃的社区影院的一部分,同时植入了太空服、末世黄沙等新元素,形成一种“割裂的舞台感”。“这个作品中有很多层次,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会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曹斐说这种交错的维度来自基于史实的碎片化汲取,她通过艺术创作重构了那段历史故事,形成通過个人角度展开集体记忆的“时光追溯的纪念馆”。这种“舞台感”实际上贯穿着曹斐创作的始终,从她在学校文艺汇演的第一个节目《星星之火》,到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起舞的《嘻哈》项目、在城市背景中游走的角色扮演者《角色》,再到对托马斯小火车和花园宝宝的解构、对山寨的审视,以及带有NFT预见性的虚拟数字“人民城寨”的建构……曹斐始终致力于“穿透现实”,以自己的视角书写一部诗意、荒谬而不乏悲悯之心的超现实主义“罗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