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芯
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与中央政法委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安全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联合印发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央政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等工作。这是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新举措。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这一要求对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此番中央纪委办公厅联合有关部门办公厅印发意见,正是为全面、彻底、精准、高效地扫清政法系统腐败,向公、检、法、司、安、政六部门发起的“征集令”和“冲锋号”,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
当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体框架已经形成,为何要在惩治政法系统腐败上“下深水”,原因不言而喻。今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作出“加大对政法系统腐败惩治力度”的重要部署。这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党中央刀不入鞘,对政法系统刀刃向内的持续发力。
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只有让政法领域相关部门不留死角、不遗余力、不留情面地将矛头对准相关工作环节,才能让“灰色地带”和“潜规则”彻底失去容身之地。从《意见》明确规定的中央政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的范围、标准、具体方式、对接部门和工作要求等,就可見一斑。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除了党员、监察对象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按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外,中央政法机关掌握的有关材料中反映的情况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也应当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了解掌握。
这包括上述部门在政治督察、司法活动等工作中,发现的领导干部干预执法司法、打探案情,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明显畸轻畸重、超出合理限度的情况等等,甚至连“可能涉及领导干部不当履职”的情况都不放过,几乎囊括了政法系统所有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环节,识别度高、操作性强。同时,《意见》还明确建立专门的协调联系机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监督效果。
这体现了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监督内容贯通,列出领导干部以及行使公权力的机关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清单,让各部门聚焦发力。
另一方面是监督形式对接,包括中央政法委的政治督察、执法司法监督、纪律作风督察,最高人民检察院履行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职责、诉讼监督,公安部的政治督察、警务督察、受理核查群众举报投诉等等,推动各类监督密切配合。
这些协调机制的建立,让监督的点与面更加清晰,刮骨疗毒的“刀刃”更加锋利,如同拟定方程式,促使每个乘数在标准、规范内发挥最大效用值,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政法系统惩治腐败之战终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