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双循环背后的发展战略调整

2021-05-17 16:56余永定
全国新书目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循环原材料外汇

余永定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对于双循环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加以理解。我本人更愿意把双循环的提出看作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改革开放前,中国执行的发展战略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后中国基本上执行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而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又具有两个突出特点:大力推行加工贸易和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

为了理解双循环的概念,需要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外汇短缺是中国实现经济起飞的最突出瓶颈。第一,中国希望引进外国先进设备,但外汇奇缺。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可怜的1.67亿美元。第二,中国希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但没有外汇难以起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像沙特,有石油可以出口。它们凭借出口初级产品赚取外汇,“有出有进”,扩大贸易。中国虽然稀土资源丰富,有些石油,但总体上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具有较强的工业制造能力,特别是拥有庞大、廉价和技术熟练的劳动大军。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中国不了解海外市场,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必要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不出在海外有市场需求的制造品,只能出口农副产品和少数制造品。这样,中国也就无法通过大量出口制造品赚取足够的外汇。当然,没有外汇就没法购买设计图纸、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从而扩大出口。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结,用英文来形容就是“Catch-22”(“第二十二条军规”)。

1978年2月,中国和日本签署了能源换技术的协定,日本向中国出口技术和设备来换取石油。1978年12月,中国进出口技术总公司和日本新日铁公司在上海签订了关于订购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成套设备的总协议书。1985年,宝钢一期工程完工投产,总投资85亿美元。1978年到1985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石油、煤炭的总价值达100亿美元。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还不到2亿美元。1979年,中国出口总额是137亿美元。1979年到1989年(两年除外),中国都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外汇短缺使得中国无法引进更多的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

中国也是幸运的。OEM(代工、贴牌生产)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兴起。中国改革开放恰逢代工、贴牌生产的高峰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东沿海地区出现“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花外汇储备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外商提供图纸、技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销售,中国的企业只负责加工这一环节。这样一种贸易方式正好能够帮助中国解决由于外汇短缺而无法大规模开展对外贸易的问题。在来料基础上加工,中国可以在出口后获得对应于价值增值的外汇。随着“三来一补”贸易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渐积累起一定的外汇。由来料加工,中国的对外贸易又进一步提升为“进料加工”。“进料加工”同“来料加工”的主要不同是原材料、中间产品是由中国企业自己用外汇购买;提供原材料、中国产品的外商也不一定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买方。

对外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所谓加工贸易是境内出口商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将自己进口或进口商提供的原料、材料或零件加工装配成工业制成品后再出口至国外以获得收益的贸易方式。“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都是加工贸易的具体形式。伴随“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发展,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按定义,加工贸易一定会形成贸易顺差。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经过加工、装配,即经过在国内的价值增值之后再出口。尽管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般贸易量高于加工贸易量,但是一般贸易一直维持贸易逆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尽管有多种形式的贸易,中国的贸易顺差基本上是由加工贸易提供的。

1987年,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提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国际大循环理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最后,中央出了文件,国际大循环理论成为中国的正式战略。王建表示,当年他提出国际大循环的初衷是克服外汇缺少,难于解决国内技术改造的资金问题。可见王建的“大进大出”不仅指加工贸易意义上的“大进大出”,而且包含了一般贸易的“大进大出”。

除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外,中国还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大力引进 FDI。到1982年底,中国成立合资企业83家,外商投资企业1.4亿美元。在建立三资企业的时候,中方特别强调两点:第一,三资企业必须保证自身的外汇平衡;第二,产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同时合资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价格较贵,在国内市场不大,只能外销。总之,合资企业应该是创汇型的而不是用汇型的。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也通过借债的方式引入外资。当时,FDI并不占中国外资的主要地位。后来,由于拉美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最终选择了以FDI为主的引资方式。与此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靠借外债引资的。

无论是开展对外贸易还是建立合资企业,中国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创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经济口号就是建立“创汇经济”。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和引入 FDI,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105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国际公认的外汇储备持有量的安全线。

现在,回过头来谈谈所谓的双循环的问题。既然是循环,就必须存在一个周而复始的回路(loop)。“兩头在外”的国际循环简单来看就是: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经国内加工后出口,再用出口得到的外汇重复以上过程。由于是在国内加工,循环一定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出口额一定大于进口额,一定是有外汇净收入。与国际循环并存的另一个循环是“两头在内”的国内循环:在国内市场购买原材料、中间产品,国内生产,在国内市场出售。一定程度上,中国经济可以看作是这两个循环的一个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双循环原材料外汇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德媒:中国收紧重要原材料出口
知识无穷尽
企业降低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核算探究
家具绿色设计中的原材料选择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