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之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小康建设事業,在新时代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这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耕耘与艰苦付出。由十三位作家和记者化名为“章石山”创作的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以下简称《奋斗与辉煌》),成为小康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与人民功绩的生动记录。作者以广东的小康建设实践为范例,用四卷本的容量(《百端待举(1978-1991)》《风生水起(1992-2001)》《攻坚克难(2002-2011)》《逐梦飞扬(2012-2020)》,花城出版社),追溯了中国人民现代化梦想的起步与实现过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后小康时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同时张扬了一种作为精神标识的“广东精神”。
“小康”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它从《诗经》《礼记》中的文献记录,变成在中国大地上已然发生的事实。实际上,就如邓小平在1979年把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具体化为“小康之家”,“小康”本身即承载着中国人的现代化梦想,它被习近平总书记细化为更具体的教育、工作、收入、医疗、就业等内容,而这正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一直以来殷切期盼的生活目标。《奋斗与辉煌》所呈现的,即是上至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颁布,下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变迁,以及广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所完成的现代化目标,它在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实现了中国人的小康梦。
小康社会的实现,其中一个基本的内容便是现代化要素的不断增加,它与不断增加的社会主义要素与中国文化要素一道,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目标。在《奋斗与辉煌》中,各种现代化要素从无到有、从单调到多元、从单薄到充实,代表着广东小康建设所取得的多种成就。以特区建设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以杨箕村、棋盘村为代表的现代农村发展体制;以“广交会”为代表的现代贸易发展方式;以六运会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形式;以顺德“五路八桥”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发展态势……现代化的物质与文化基础的发展,成为广东小康建设的亮眼名片。广东乃至全国小康的实现,正是以这些现代化成就为前提的。
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突破传统的限制,而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其中尤为关键的要素。《奋斗与辉煌》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他们是突破传统思维限制的先锋,是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先行者。在第一卷《穷则思变》中,宝安南岭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张伟基为了阻止村民“逃港”,尽全力为村庄招商引资,直接推动第一家内联企业——广东省和平县无线电厂在南岭村落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岭村从“鸭屎围”变成“中国第一村”,这无疑是以张伟基等为代表的具有现代观念的改革者在广大农村展开小康建设实践的生动案例。在广东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千千万万个张伟基们以现代化的观念鼓动着小康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人的现代化梦想能够实现的重要保证。
《奋斗与辉煌》所完成的,不仅是对小康社会建设历程的深情回顾,更重要的,是描画了中国人在后小康时代实现美好生活的无数可能。美好生活是小康社会建成之后由中国人民创造的更高阶段的生活样式,它指向的是中国人对一种更加具有精神富足感与审美愉悦感的生活方式的渴望,而且是建立在丰富且稳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美好生活的实现,既需要所有中国人主体性自觉的推动,也需要人们情感的联结,这在《奋斗与辉煌》中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在改革开放初期,张伟基、张建好等建设者只是少数敢吃螃蟹的人,随着改革的全面铺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这支持着人们主动参与到更为持久的改革进程之中,这种主观能动性即是主体性自觉的生动体现。本书记录了80年代末的广东“民工潮”,虽然民工是出于赚钱这一主体性自觉而进入改革前沿,但广东的改革热潮也反过来推动了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后小康时代,民工的主体性自觉显然不再局限于财富的占有,而是延展到精神满足与城市文化享受层面,这是小康社会建成之后人们生活演进的必然阶段。在后小康时代,中国人认识到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与机会,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这是《奋斗与辉煌》给予读者的重要启示。
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建设者之间情感的深度联结,因为休戚与共的情感联系正是小康社会能够建成的重要前提。《奋斗与辉煌》中所呈现的情感联系多种多样,党群关系、亲友关系、同事关系、医患关系等等,不同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具有共通性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是克服改革困境、筑牢发展地基的重要保障。如在非典期间,牺牲的护士长叶欣、医生邓练贤、救护车司机范信德、ICU室主任陈洪光等英雄,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态度,推动了一种情感共同体的生成。这一情感共同体,在2020年的抗疫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在美好生活的建设过程中,它也能以宽容、理解、领悟的情感表达方式,发挥重要的联结与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有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与梦想精神,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离不开这些精神的支撑。《奋斗与辉煌》的写作者在深入、全面、细致浏览广东小康社会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一种广东精神,即“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这是广东改革开放事业能够一直走在前列的精神动力,也是广东人民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
本书作者写到,闭关自守与对外开放,对于广东来说是两种不同的命运,“从边缘到中心,广东没有变,变的是坐标系”。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素来就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下,广东的开放注定要走向一个更为科学与光明的前景。杨箕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建好推动全国第一个农村股份经济组织在广东落地,这是“敢为人先”的精神;清远县委书记陈国生面对“清远经验”遭受的质疑,要求大家“只做不说”“闷声发财”,这是“务实进取”的精神;“广交会”“六运会”“亚运会”成为广东的品牌,这是“开放兼容”的精神;深入扶贫村的“第一书记”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作出的艰辛努力,这是“敬业奉献”的精神;还有探索精神、灵活精神、包容精神、契约精神、特区精神……广东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辅相成,它最终汇入中国的红色精神之中,成为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创建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2012年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要求,到2017年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乃至2018年“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对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寄予了殷殷期望。显然,广东精神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在广东这块大地上也必然会涌现更多的且富有时代意义的人和事。因此,《奋斗与辉煌》对广东小康社会建设过程的记录,只是完成了书写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第一步,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开放的事业中,广东也必然会产生更具时代价值的“奋斗”,也能创造出更为世人所铭记的“辉煌”。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广东经验与广东精神,必将作为共产党领导下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人民的赞扬,获得世界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