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璋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4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事实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毛泽东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可以说,不理解《共产党宣言》,就不会理解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理解当代中国。认识《共产党宣言》,研读《共产党宣言》,掌握《共产党宣言》,传播《共产党宣言》,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做出努力。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认为,孙应帅、唐辉、杨雨林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就是一本向人们介绍《共产党宣言》,特别是讲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及其重大影响的好书。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我们就要把马克思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思想谱系中,这样才能深刻认识马克思的伟大、《共产党宣言》的伟大、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美国学者理查德·罗蒂认为,“不用借助于非人类的力量,也能使人类的未来不同于人类的过去,这一见解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十分壮丽的表达。”《〈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一书把马克思比喻为“现代社会的普罗米修斯”,认为马克思就像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耶稣、释迦牟尼、孔子、玄奘、卢梭、黑格尔等,这些人类的先知圣贤、思想巨匠一样,“在人类社会历史转型的关键阶段,能够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洞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回答人们对未来趋势的困惑,从而发出时代的声音、引领历史的走向”。这个定位,对读者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很有启发的。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放到古今中外各种理论学说中进行分析、比较、判断,这样才能更加深刻认识它的伟大和不朽。德国著名作家伯尔曾经说过:“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后代人享受这些社会进步心安理得,想也不去想一想。”《〈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作者,为了进一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提出的“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大量引用了《礼记》《孟子》《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还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古罗马学者辛尼加、法国学者萨瓦朗、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以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材料,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要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我们就必须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该书从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借鉴、《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从《中国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宣言》指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邓小平理论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和发展,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和发展等方面,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满怀远大理想,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的伟大历程。这些内容,读起来确实让人精神振奋,感慨万千,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评价一本理论著作的质量高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它是否敢于面对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回答好问题,对于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凝聚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问题,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痛不痒,四平八稳;一种是简明犀利,直指要害。《〈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一书的作者是怎样做的呢?在分析回答问题的时候,该书的几位作者采取的是后一种态度,也没有回避敏感话题。例如,曾有人在网络中公开提出,“马克思创立‘阶级斗争这个概念是罪恶千古,遗毒无穷”。该书认为,这种观点十分浅薄,根本不值得反驳。因为,“阶级”“阶级斗争”都绝非马克思的发明。马克思的新贡献是:“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指出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分化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集团,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观点是从整体上来予以把握的,并不是说整个社会就只有两个阶级了。我们要辩证地理解阶级问题,不要把它简单化了。同时,该书也指出,“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分析”等,都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现象的经验总结和抽象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抛弃。以上的这些分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十分客觀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再比如,在论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时,该书指出所有制问题是经济基础中根本的问题,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性质。一个国家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关系最能直观地体现出这个国家制度设计是“为了谁和依靠谁”。“公有制”,表明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属于“公有”,即集体所有、社会全体成员所有。今天,中国共产党强调要“不忘初心”,最重要“初心”就是指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这些论述,抓住要害,简明有力。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们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关心现实的实践情怀,和敢于“亮剑”的信心与勇气。
一般来说,理论著作给人的印象总是干巴巴的,似乎是皱着眉头在那里说理,似乎要拒人千里之外。《〈共产党宣言〉在中国》这本书在设计章节标题的时候,作者们应该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比如,第一章讲《共产党宣言》的缘起及基本内容,以及宣传普及等方面,其标题就使用了“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这是毛泽东的古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的句子,精当隽永。第二章标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三章标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第四章标题“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还有结尾标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再有,作者用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标题,来阐述《共产党宣言》贯穿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以“民以食为天”为标题,来讲述《共产党宣言》揭示的“唯物史观”;以“无心插柳柳成荫”为标题,来讲述《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等,也都是很有特色的。在古今中外浩瀚的诗词名句中,该书精心挑选出这几句做标题,是很有深意的,也很切合论述的主题。同时,正因为这些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句,也吸引大家进入正文慢慢读下去。
著述说理,可以用逻辑的方法,也可以用比喻的方法。从逻辑的角度看,该书把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缘起、逻辑体系、主要内容、创新发展、实践影响等整体呈现给读者,给大家以十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最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大量运用比喻的方法说理。例如,在谈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时候,该书引用了我国宋朝一位禅师释心月的诗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以此说明“只有运用正确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擦去纷乱的现象和偶然性的事件的‘尘劳,洞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颗‘明珠,做到顺应历史、顺应规律、顺应时势,正所谓‘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得不说,作者的这种说理方式,精巧生动,动人心魂,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