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
一家藏在小吃街的不起眼的店——粒上皇,门面红黄绿的配色一度撞脸交通指示灯,装修风格极其土嗨。但就是这么土到掉渣的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而且在全国开到了3000多家,每年卖出的炒货高达6万多吨。即使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小吃店普遍生意冻结,它仍然创造了20天卖出上亿颗板栗的销售战绩。
粒上皇在线上更是火爆。在李佳琪的直播间,仅仅15秒,就卖空了18万份板栗,一夜狂赚200万元。
知乎上,有个“中国板栗品牌影响力十大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就是粒上皇。甚至还得到央视专门报道,可以说是妥妥的超级网红。
这个小破店,究竟有什么魔力?
一个小破店,如何征服央视?
早在喜茶把饥饿营销搞起来之前,粒上皇的创始人潘俊海就摸到了饥饿营销的门道。
当时还在开店卖板栗的他先是实行限购制,从量上控制每个顾客一次最多买两斤,多买不行。这招大大吊足了顾客的胃口。在炒制时间上也非常讲究,不到时间绝不将栗子卖给顾客。于是,顾客排队等现炒栗子出锅,也成为店铺自带流量的一种方式。客流量上去了,潘俊海终于在广州站稳了脚。
2005年,26岁的潘俊海创立“栗上皇”。品类也以糖炒栗子为主打,扩充到瓜子、山楂、花生等其他炒货,品牌因此改名“粒上皇”。从此,粒上皇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
2012年开始,粒上皇推出夏日应季产品——冰栗子,定位夏季市場,不仅解决了淡季问题,还一炮而红。更厉害的是,2018年,潘俊海在长沙开了一个“栗史博物馆”,据说这是全球首个板栗主题博物馆。开馆3天,50万人来打卡,摇身一变成超级网红。
粒上皇,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得只会炒栗子的小破店了。吃货们把去粒上皇排队,升级为当代吃货的现象级日常;甚至,以传奇的排队史,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对粒上皇板栗的疯狂,甚至成了知乎上的未解之谜:到底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排队去买粒上皇板栗?甚至国外友人跑来中国,也一定要尝一尝粒上皇。粒上皇这个“小破店”凭一己之力,把板栗这个小品类,做成了一个现象级品牌。
开一家火一家,全靠当网红?
粒上皇能开一个火一个,不是因为网红,是因为产品够硬。
粒上皇出了名的一点,就是坚持收取最好的板栗。粒上皇的御用板栗,是燕山野生板栗,这个地方长出来的板栗是板栗界的扛把子,品质没话说。
产地好的板栗,只代表被粒上皇发了入场券,它们能不能被选中,还要靠6轮筛选。前4轮,从源产地对品质、大小、形状及含糖度、饱满度进行优选;第5轮,筛走有虫口的、内腐的;最后一轮,筛走炒制中炒爆的、炒焦的、品相不好的。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但潘俊海觉得值。
粒上皇在炒制板栗方面,也极其严格。4次关火、7道炒制。炒制过程,严格控制加料出料的时间、火候的大小,黑砂白糖的比例。这一套流程下来,要花50多分钟。经过这些复杂程序炒制的板栗,没有坏果,好剥壳。
而且区别于一般市面上的开口糖炒板栗,粒上皇有一条重要炒制标准,就是闭口炒制。虽然开口剥壳会方便,但闭口的板栗不会粘到黑砂,吃起来更卫生,还能保住栗仁的水分及香气充足。
粒上皇还有自己的工厂,覆盖包装、深加工、研发领域,还自己建了物流,方便全国范围的配送。
另外,在加盟店的管理上,粒上皇认专业不认钱。要想成为粒上皇的加盟店,要先到相关的门店学习,通过考核才能加盟。加盟之后也并不是没有限制,如果监管不符合总部要求,很可能会被“砍掉”。
显而易见,成就粒上皇的,正是它对产品的态度。
那些猝死的店,犯了什么错
其实,纵观整个传统小吃领域,一夜爆红的店并不少。
曾经火遍北京城的黄太吉煎饼,靠卖煎饼果子1年创造了700万元营业额。靠开奔驰送煎饼的噱头红起来之后,黄太吉忘记了做煎饼果子的本分,继续大搞特搞网红营销那一套,除了吃,什么都要晒,除了吃,什么话题都有。把自己炒到最热的时候,黄太吉估值12个亿。
迷失在资本的想象中,黄太吉甚至飘到用官方微博拉黑每一个说煎饼不好吃的人。黄太吉要把网红店开到宇宙尽头的计划最终失败,败光2个亿后彻底消失。
像这样只管折腾花哨的外表,却对产品本质毫不在意的,还有曾经红极一时的泡面小食堂。当时轰动了全国文艺青年的泡面小食堂,靠高颜值收割了一批有时尚情怀的年轻人。甚至许多餐饮届人士,都以为抓住了风口,跟风加盟,加到400多家。
然而没火几个月,一边倒的差评就来了:价格昂贵;卫生不合格;和自己煮的方便面没有区别。不顾产品竞争力,一味花功夫捯饬外表的泡面小食堂们,最后被商业的大锤无情锤倒。
炒货行业其实也面临着技术壁垒不高,产品之间难以拉开差距的问题。那么“网红”粒上皇,是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全靠产品吗?
随便看一下大众点评,现在差评也不少,很多人吐槽粒上皇的口味大不如前。那是什么让粒上皇能在激烈的市场上活20年?
把差异化做到极致。对粒上皇来说,它最好的差异化就是成为品类第一。这样才能压制同质化对手进入。
未来,如何在品类第一上站稳脚跟,就是粒上皇的下一个课题了。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金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