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于五代为僭国b,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c。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d,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e,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f,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g,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h。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i,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j。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欧阳修全集》卷三九)
注释:
a 峡州:在长江三峡之口,治所在夷陵(今湖北宜昌)。
b 蜀于五代为僭国:《旧五代史》以梁、唐、晋、汉、周为正统,“十国”中的前、后蜀为僭国,入《僭伪传》。
c“舟车之迹”句:水路和陆路与中原不相通已经五十九年了。从907年前蜀建立,到965年后蜀灭亡,恰为59年。
d 太祖改元之三年:宋太祖初建元建隆,于963年改元乾德,之后第三年灭蜀。
e 枲(xǐ):麻。织文: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
f 秦、凤:指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凤州(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凤县)。
g 羡余:盈余,剩余。
h 更生:死而复生。
i 尚书虞部郎中:宋朝时,尚书省所辖六部分为二十四司,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三司。虞部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等事,其最高长官为虞部郎中。朱公:即朱
庆基,他在京城担任尚书驾部员外郎时,与做馆阁校勘的欧阳修相识。
j 恺悌君子:出自《诗经·大雅·洞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岂弟”同“恺悌”,意思是和乐平易。
蜀国在五代时期属于割据一方的僭国,它以天险为屏障,自给自足,富甲一方,跟中原各地不通往来长达59年。直到宋朝顺应天命,一统天下,逐一平定四方。宋太祖赵匡胤从建隆改元乾德后的第三年,平定蜀国。从此以后,蜀地出产的丰富无比的丝麻织物,几乎遍布天下。而向朝廷输送粮饷和贡品以及经商行旅的人们,走陆路时车辇途经秦州、凤州,走水路时乘船沿着岷江前进,绵延万里,往来不绝。
岷江是集合了蜀地各条大小河流形成的,出了三峡就叫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激荡湍急。遇到窄狭的地段就形成湍猛的急流,碰到岩石就变成险恶的漩涡。坐船顺流而下,顷刻间就驶出数百里,船上的人根本来不及欣赏岸边的美景。行舟之时,如果稍微出点闪失而与水道中的礁石相撞,船立刻就会粉碎,然后被水流吞没。因此,凡是蜀地出产的可以充实皇宫、供应京师及转运各州的物品,都从陆路运出。只有那些剩余的或不重要的东西才走水路,而且运送这些货物就像扔掉一样,岷江的凶险和不可预测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夷陵作为一个州,正在三峡出口上,岷江到这里水流才趋于平和。因此乘船的人来到这里,必定洒酒于地,再三叩拜,互相庆贺,以为是死而复生。
尚书省下工部所辖虞部的郎中朱庆基再次到峡州任知州的第三个月,在江边渡口修建了一座至喜亭,将其作为从岷江而来的船家暫时休息的场所。而且至喜亭之名还含有岷江水路的凶险到这里就平定了,行人为此而感到庆幸和高兴的意思。夷陵属于下等州,这里官员的粮饷和俸禄都很微薄,而且由于地处偏远,就算官员有很好的政绩,也不能传誉天下而作为晋升的资本。然而朱公却能够接受这种并不理想的状况,而且还能够使百姓远离忧患并过上快乐的生活,《诗经》中所说的“和乐亲善、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说的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自朱公到任以后,此地年年丰收,因为百姓生活富足,所以还能有所作为,施恩惠给那些往来的客商,修建馆驿来让他们休息,不会误了生意。于是过往的客商都能够有所依靠,对朱公的评价也都很高。朱公手下的吏员互相商量,委托我欧阳修写了这篇文章来歌颂他的功绩。
欧阳修在听到左司谏高若讷诋毁范仲淹后,写了《与高司谏书》,愤怒地加以指责质问。高若讷将此书上奏,致使欧阳修于景祐三年(1036)以“妄形书牍,移责谏臣,恣陈讪上之言,显露朋奸之迹”的罪名,被贬往峡州任夷陵县令。第二年(1037),“至喜亭”落成,欧阳修作此篇以记之。
文章分三段,首段叙述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割据自足,直到宋代统一后才打破了封闭的局面。中段写船经过三峡,似过鬼门关,出峡至夷陵,如获新生一般。最后一段进入正题,在记至喜亭的同时,赞颂知州朱公的政绩与人品。
本文妙在叙事、写景、记人紧密相连,层层铺垫,最终突出朱公品格之不凡。当时的欧阳修正值而立之年,血气方刚,他心怀千秋正义,有着宏远的理想与抱负,虽遭贬谪,却不悔恨,更没有消沉。他歌颂朱公勤政爱民,有君子之风,政绩卓著,实际是要以此人为榜样,在县令的职位上做出成绩,造福百姓;欧阳修相信,基层的锻炼,会提升自己的从政经验和能力,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进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是他为后世所敬仰的一个重要原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