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
坡长会影响高边坡的稳定性,在降水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坡长的加大,聚集在坡上的淤泥等杂质的含量将持续增加,受其重力作用,结构随之受损,遇降雨天气时,底部结构的稳定性将明显下降,导致高边坡整体失稳。
坡度易影响径流冲击程度,缺乏合理的控制措施时,产生的径流冲击力较强,高边坡受到严重的冲击力作用,随着该冲刷现象的持续发生,塌方问题会随之显现。
土体特性是决定高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应从土质结构、硬度等方面展开探讨。为了增强高边坡锚杆的防护效果,可将施工现场高边坡的土质特性作为立足点,结合工程质量要求、实际建设条件,制定科学可行的锚杆防护施工方案,提高高边坡的防护水平。
2.1.1 施工思路
成孔环节以三臂凿岩台车为主要施工设备,成孔后,孔径、孔位、孔内杂物堆积量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按照先注后插的方法,将预制成型的锚杆安装到位,期间使用测斜仪检测孔道的倾角,减小其误差。
2.1.2 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在施工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按照规范组织锚杆的抗拔试验,单根锚杆的抗拔力超过70 kN,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工艺参数,作为后续大面积施工的参考依据,砂浆锚杆施工采用双管排气注浆的方法,材料为水泥砂浆。
(2)钻孔。分层明挖施工,每完成一层开挖作业后,随即对边仰坡采取防护措施,即挂网、喷射混凝土。以设计图纸为准,测放孔位,使用风洞凿岩机钻进成孔。
(3)清孔。钻孔期间的杂物易聚集在孔内,为减小对注浆、插杆的影响,使用高压风清孔,随后对孔道进行全面检查,如孔位、孔径、孔径、孔深、内部杂物堆积量等。
(4)注浆。将注浆管插入孔底,通过该管向孔内注入砂浆,在砂浆的作用下将孔内的水挤至孔外,在注入砂浆的同时缓慢拔出注浆管。砂浆的质量控制为重点内容,水灰比0.45~0.5∶1,强度等级至少达到M20,遵循随拌随用的原则,避免施工现场等料现象、材料供应过剩等问题。
(5)插杆。经注浆作业后,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放置锚杆,以实际情况为准,决定是否需补充注浆。锚杆钢筋应精准插至锚杆孔内,封堵孔口(可使用塑料布),待锚杆插至指定位置后,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杆体外露部分不可与周边其他材料发生碰撞。
(6)安装垫板。随锚杆孔内砂浆强度的提高,待该值超过设计强度的80%后,可组织垫板安装作业。垫板需要与锚杆轴线呈垂直的位置关系,严格控制安装方法,以免影响锚杆的锚固性能。若存在两者不垂直的情况,可在螺帽下安装楔形垫块,除此之外,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砂浆进行找平。
(7)质量验收。锚杆的孔位、孔深、孔径等均为质量验收中的关键内容;锚杆体的检查应着重考虑材质、直径、浆液使用情况等;应采取抽样的方法,用于检测锚固力,基于得到数据取平均值,要求其不低于设计值。
2.1.3 施工工艺
按顺序完成砂浆锚杆的相关工作,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2.2.1 施工思路
向具有资质的厂家采购质量达标的组合中空注浆锚杆,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锚杆钻机钻孔,应用“液压平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将加工好的锚杆安装到位,最后采用高压泵注浆。
2.2.2 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在采购质量达标的组合中空注浆锚杆后,组织抗拔力试验,确保各锚杆的质量均可满足要求;组织水泥浆的性能检验工作,确定水泥浆的合适配比、施工工艺参数,为正式施工提供指导。
(2)测量放样、钻机就位。由专业人员测量放样,精准确定孔位;以施工图纸的相关要求为准,严格控制锚杆孔的孔轴方向;准备性能良好的钻机,将其转移至指定位置,保证钻机底座具有平稳性,以免在钻进期间发生倾斜等异常现象。
(3)成孔。锚杆钻机钻进成孔,期间使用测斜仪检测,及时掌握孔深的倾斜情况,可采用短杆冲孔,再接长钻杆,以便进一步钻进,直至达到设计深度为止。钻孔作业的扰动性较大,锚孔位置、方向、直径均为重点控制指标,要求其均满足要求,成孔后清理孔内杂物,并再次检查锚孔的质量,以确保后续锚杆杆体可顺利安装到位[1]。
(4)锚杆杆体安装。以锚杆钻机为主要施工设备,由人工辅助,控制锚杆杆体的位置精度,边旋转边送入锚孔,期间不可出现锚杆受损的情况。
(5)注浆。注浆施工使用设备为高压注浆泵,拱部使用排气管排气,墙部自然排气,以保证锚杆孔内注浆可达到饱满、密实的状态。浆液选用水泥浆,水灰比0.45~0.5∶1;根据试验结果、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浆液扩散半径r;注浆孔距D与排距L的关系为:L=Dsin60°,D=2rcos30°。
确定单孔注浆量:
式中:h——压浆段有效长度(m);η——岩石裂隙率;β——浆液的有效充填系数。
确定各项指标的具体取值后,有序注浆。
(6)锚杆检测。经注浆施工后,若无异常现象,使用机械法测量锚杆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分别对锚杆组织抗拔试验,单根抗拔力超过70 kN,在得到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以供大面积施工使用。为保证抗拔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应采用高精度的锚杆拉拔器。
路基冲刷的控制工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加强对各环节施工质量的控制,可保证项目后续工作落实到位。
公路路基高边坡锚杆防护施工中,常辅以植物防护的方法,其特点在于经济高效、环保效益显著。植物防护的应用效果甚微,其主要作用在于涵养土体水分并美化高边坡,常将其应用于坡长较短、防护要求较低的边坡中[2]。
护面墙在高边坡防护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具有应用效果良好、施工效率高的特点。随着施工工艺的逐步成熟,护面墙的结构形式随之丰富,如拱式、实体式、窗孔式等,不同结构形式的护面墙取得的防护效果各异,具体应根据高边坡的实际情况确定,如土质特性、水文条件、降雨量等;需合理优化结构尺寸,使护面墙与高边坡相协调,以提高防护水平[3]。
路边支挡的防护作用显著,合理施工路边支挡后,可有效维护路基的形状。根据现有的公路工程经验可知,垒石、石垛均为可行的方法。支挡施工前,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再准备质量达标的材料,由专员操作,以确保支挡结构的质量满足要求,为地基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
灌注桩施工中,应按照要求做好单排桩放线操作,此项工作须由专业人员利用高稳定性、高精度的仪器完成,最大限度减小偏差(通常需将偏差控制在10 mm以内)。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精准控制桩体的结构尺寸,使成桩有效发挥其防护作用。
对于复杂的灌注桩,在施工中应加大质量抽检的频率,桩体的内外部质量均需满足要求;为确保得到的结果具有代表性,抽检比例至少应达到10%,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抽检比例,完整记录各项检测数据,以作为质量分析的依据。
综上所述,高边坡防护是公路工程中的重点施工内容,在各类防护技术中,以锚杆防护较为可行,其可满足防护质量要求,具有高效、便捷、环保等特点。在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掌握坡长、坡度等基础信息,组织孔位的测量放样工作,准确钻孔、注浆、插入锚杆,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终构成完整的公路路基高边坡防护体系,提高高边坡对降雨、外力堆载作用的抵御水平,确保公路整体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