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展

2021-05-17 10:42侯贻菊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竹笋竹林贵州省

张 喜 侯贻菊 霍 达

(1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 550005;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丛生竹工程技术中心 昆明 650224)

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1],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列入农村产业革命12大特色产业之一,已成为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产业。2019年贵州省创新性地提出了“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发展竹产业,在产业链布局、结构和组织政策上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贵州特色的竹产业发展理论与示范案例,取得了显著效益[2-3]。2020年在“新型冠状肺炎”肆虐全球和经济“逆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展如何,乡村振兴战略为竹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竹产业发展中哪些作法值得归纳总结与推广应用,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2020年度贵州省竹产业发展为主线,系统总结了竹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经验及实践案例,旨在为竹产业以及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发展模式。

1 材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收集范围

2020年度贵州省特色林业产业专班相关竹产业资料,《贵州日报》和《天眼新闻》等主流媒体,以及省内竹产业重点县(市、区)及关键节点企业网站有关竹产业报道,《世界竹藤通讯》和《竹子学报》等公开刊物有关竹产业论文,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等行业学会有关贵州竹产业发展信息。

1.2 研究方法

以竹产业生态系统[4]为对象,应用产业链理论[5]剖析贵州省竹产业发展动态,参照我国竹产业发展前沿[1]及乡村振兴目标归纳竹产业主要进展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

2 竹产业发展进展

2.1 进一步完善竹产业发展政策

2.1.1 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创建“1+1111”产业链推进模式

构建了贵州省2020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体系(图1)。2019年产业链推进模式重在体系构建与应用,2020年重在目标驱动,二者相互联系,协同发展,推进了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贵州省2020年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推进方案》中提出的竹业发展目标为:新造竹林0.33万hm2、竹林改培2.33万hm2,竹材采伐80.0万t,鲜竹笋产量25万t,综合产值达87.0亿元,较2019年增值7.0亿元。主要包括:遵义市培育竹林2.4万hm2、竹材采伐61.3万t、鲜竹笋产量23.4万t,综合产值69.2亿元;铜仁市培育竹林0.13万hm2、竹材采伐10.0万t、鲜竹笋产量0.8万t,综合产值9.5亿元;黔东南州培育竹林0.13万hm2、竹材采伐8.6万t、鲜竹笋产量0.8万t,综合产值8.2亿元;等等。通过4个“一批”建设实现上述发展目标。

图1 竹产业链推进模式演化Fig.1 The evolution of promotion mode of bamboo industry chain

2.1.2 以竹笋产业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产业链图谱特点和竹资源属性的深度分析,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需求,贵州省提出以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utilis)和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等特色笋用竹种为主要对象,重点发展竹笋产业,制定了《贵州省竹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中提出:2020—2022年改培和新造笋用竹林面积20.0万hm2,其中改培18.0万hm2,新造2.0万hm2;投资基地建设15.6亿元、竹笋加工设施0.9亿元、采笋便道和蓄水池等配套设施2.25亿元;3年培育引进省级以上竹笋加工龙头企业5家,建成竹笋产业综合体4个;到2022年,鲜竹笋年产量达到58.0万t以上,其中方竹笋28.0万t以上,毛竹笋30.0万t以上;3年产值200.0亿元以上。

在“两山两水”及“星罗棋布”竹产业布局[2]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三带多点”的竹笋产业布局。

1) 大娄山方竹笋产业核心区。黔北大娄山系是我国金佛山方竹林集中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包括桐梓、绥阳、正安、习水和道真等县。以金佛山方竹现有林改培为主,大力发展竹笋加工业、种苗业和旅游业,着力推进竹笋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形成大娄山方竹笋产业核心区。

2) 赤水河毛竹笋产业带。包括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和习水县,毛竹林面积占全省半数以上,其中赤水市是全国竹面积第3大县,竹笋加工企业集中。重点对现有毛竹林改培,兼顾合江方竹(C.hejiangensis)等中小型笋用竹林培育,形成赤水河毛竹笋产业带。

3) 武陵山毛竹笋产业带。包括环梵净山的江口、松桃、印江、碧江等县(区),毛竹林和马尾松—毛竹混交林呈集聚性分布。以江口和松桃等县现有毛竹林改培为主,兼顾碧江区现有光箨篌竹(P.nidulariaf.glabrovagina)林等中小型笋用竹林培育,形成武陵山毛竹笋产业带。

4) 清水江都柳江毛竹笋产业带。以清水江中下游为主,毛竹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呈集聚性分布,主要包括黎平、从江、锦屏、天柱、榕江、雷山等县。以黎平和从江等县现有毛竹林为主改培,以及新近发展的笋用林培育,形成清水江毛竹笋产业带。

5) 其他竹笋产业点。以省内适宜方竹、毛竹及其他笋用竹生长,有小规模面积集聚且积极性高的县(市、区)作为产业点发展竹笋产业。

2.2 健全竹产业链(网)提升运营效率

在各竹产业带(区)以“优一产、强二产和扩三产”为目标,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产业链质量及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1) “延链”和“强链”。赤水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促进竹木家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竹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纪要》,高位推进竹木家具产业园、纸业产业园和竹笋加工产业园建设。其中,2019年签署的《赤水纸产业园区项目投资协议》已进入建设招标阶段,投资额增至49.0亿元;农林废弃物发电厂建成投产。“年产100亿套一次性竹餐具”“年产6万m3新型竹制建筑材料”和“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拟建中。“赤水市国家竹浆生物产业基地”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2020年赤水市竹产业总产值达62.0亿元。

2) “补链”和“延链”。桐梓县充分利用金佛山方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的特点,支持本土企业“退城进园”在竹林基地附近技改扩能建厂,引进省外优质企业发展竹笋产品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引领方竹竹笋产品市场,2020年竹笋产量达5.0万t,方竹笋全产业链建设初具规模。

3) “建链”和“补链”。铜仁市引资2 000.0万元建设竹笋加工企业、年产能达1 000.0 t,建设“玉屏萧笛”原料林基地,结合已有的毛竹材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玉屏萧笛”、竹笋和竹材加工3条产业链,实现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2.3 建设竹产业综合体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2019年由政府主导、企业等参与的3级竹产业联合体框架下,2020年重点建设以企业(合作社或大户)主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竹产业综合体(图2),实现了产业组织下沉至企业,推动了区域竹产业发展向产业综合体聚集的目标。“桐梓县方竹产业综合体”由桐梓大娄山产业投资集团领办,构建“1厂1平台3中心”(即:年加工3.0万t竹笋深加工厂,方竹笋竹营销平台,竹产品交易智慧园及物流配送中心、大娄山方竹笋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和桐梓竹文创展示中心)营运系统,形成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方竹产业集群规模效益稳步提升。“红赤水竹文旅融合综合体”由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领办,以竹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目标,建造集竹笋食品体验工厂、百竹观光园、游客接待、竹文化博物馆、竹旅游产品展销中心为一体的竹文旅综合体,将单一的种植、生产模式转变为种植生产体验服务一体的发展模式,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贵州省竹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图2 产业联合体和产业综合体的结构及相互关系Fig.2 The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of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lex

2.4 专项资金助力竹产业发展

按照《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问题导向、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绩效奖补和总额控制”的经费分配原则,围绕竹产业链图谱建设,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主要补助范围包括竹林基地培育、设备购置、贷款贴息和纳税奖励4个部分,分别占补助总额的21.45%、55.95%、18.31%和4.29%,笋竹加工产业上升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品牌创建、宣传推介、交易平台建设和产业保险等领域的比例较低,竹产业发展的“软实力”有待增强。

2.5 科技创新引领竹产业发展

结合竹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及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1-2],立项了一批具有前沿性和产业发展“卡脖子”的科研课题(图3)。专班联合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科技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组成国内顶级专家团队,在良种选育、竹林培育、竹林康养、竹材加工和竹笋加工等领域选题攻关,解决竹林提质增效、竹笋保鲜及竹笋前沿产品研制、竹木复合材料制备、生态旅游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问题,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图3 竹产业科研课题间的关联性Fig.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bamboo industry

2.6 宣传推介提升竹产业影响力

2020年贵州省加大了竹产业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竹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竹产业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16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暨首届遵义农民丰收节在桐梓县召开,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领导、众多专家及企业家汇聚在“中国大娄山方竹产业发展研讨会”“全国竹产品展销会”和“百里竹海采笋体验活动”等现场,智力引进和技术咨询,为贵州省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在北京举办的贵州省特色林业招商引资暨林特产品对接会中,各行业领域专家荟萃的贵州方竹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出了“一产优、二产强和三产兴”的方竹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上,桐梓县大娄山产业投资集团选送的方竹笋产品分获金奖和银奖。

2.7 文旅产业融合促竹产业发展

由蜀滇黔渝4省(市)打造的区域性“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旨在整合政府、景区、企业、科研单位和市场等各方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平台一体化和服务品牌化,贵州省赤水市和七星关区成为首批成员单位。贵州省部分竹工艺制品及生产工艺入选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工艺制品产业链获得新品牌及发展新动力。

3 讨论与建议

3.1 竹产业链建设高质化

经过2年的实践,贵州省竹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 产业链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5-6]。系统疏理及排序了贵州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共性和非共性关键技术等,建立了省—市(州)—县(区)3级竹产业链发展图谱及工作专班,但仍缺少产业链建设技术路线图、产品应用领域图及区域分布图。应围绕产业链发展图谱,深入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和谋化替代链等。

2) 工作链有待体系化[2]。提出了竹产业发展的“1+2345”及“1+1111”产业链推进模式,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应围绕产业链发展,建设工作推进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决策咨询体系和议事协调体系等。

3) 建立贵州特色的竹产业体系[1,4]。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贵州区域性竹种资源和产品优势,如大娄山方竹等,通过制定标准(规则)、把控基础性生产工艺(环节)、布控基于产业链的价值链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及精益生产能力,精准保持对特色产品的产业链控制力,树立贵州竹产业品牌及国内外的影响力。

3.2 完善竹笋产业链建设

竹笋是绿色食品,产业链包括由竹林到餐桌,由良种育苗、现代种植、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服务供给等涉及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系统。

1) 笋竹资源分布特异性决定了竹笋产业链多样性及产品系列化[5-6]。贵州省毛竹、方竹和篌竹多集中分布于几个县(市、区),资源集聚化引领县域加工业规模化、竹笋产品系列化及高端化;大部分县(市、区)分布总面积较少,多集中于数个乡(镇)及村寨,是“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建设的主要载体,竹笋加工业小型化,产品大众化,品牌乡土化。

2) 将竹笋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3]。竹林除提供竹笋产品外,还有多种产品可用于乡村振兴及发展乡村产业。将竹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成为乡村产业,由竹产业联农带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竹农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猜你喜欢
竹笋竹林贵州省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竹笋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竹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竹林野炊
鉴赏
竹笋见到阳光啦
情寄苍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