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歆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平原,253100)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临床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心脏类疾病,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心脏供血功能恢复正常,缩小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具有手术创口较小、临床疗效显著等优势[1]。但是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若护理不到位,容易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极其不利[2]。加之患者术后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容易出现焦虑,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术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侧重心理方面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观察组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91±3.42)岁;对照组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4.87±3.53)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向患者宣讲冠心病治疗及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及作息习惯,遵医嘱服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入院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即需要接受治疗,但是由于冠心病容易复发,患者在反复治疗过程中会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不信任,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冠心病治疗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对于冠心病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保持情绪稳定。2)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使用心理评估调查表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的具体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3)环境干预。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房间的干燥整洁,将室内温度及湿度调至适宜,定时通风换气。房间使用深色且隔音的窗帘,撤离病房内不必要的仪器。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生活习惯,为患者安排科学的睡眠时间,尽量减少外来者探访。4)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通过了解影响患者睡眠的心理因素,从而找到患者失眠的原因,并指导患者通过泡脚、按摩、看书、听音乐的方式放松心情。5)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依据制定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与患者一起分析研究导致不良睡眠的心理原因,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纠正,为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表,叮嘱患者午睡时间不要过长,睡前关闭手机,少喝咖啡、浓茶,不要过于焦虑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
2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比较
心理护理是指针对患者具体心理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常规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习惯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从而容易对医生产生依赖性,进而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护理人员工作缺乏独立性及思考能力,进而影响护理质量[3]。而冠心病属于治疗期间容易复发的一类疾病,患者在反复复发和治疗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因此心理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更适合冠心病患者。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心理焦虑引发作息不规律的情况,若患者在治疗期间仍然保持这些不良的情绪,则更加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4]。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学者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较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睡眠质量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