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最平常的生活和事物。作者通过细心地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大胆想象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反映现实生活。
阅读训练一
飞翔的鸟窝
一条大河。大河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许多鸟窝。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鸟窝。它是由花瓣、羽毛、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精心编织成的。
它的主人是两只不知名的鸟,它们是母女俩。这是两只羽毛丰满、色泽鲜亮的鸟,神态高贵。
这一天,女儿独自飞了出去。可是,它却再没有飞回来。母亲站在窝边,望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月亮很亮。天空只有一朵朵的云在无声地飘动着。
第二天一早,母亲对鸟窝说:“不行,我得找它去!”说完,它飞离了鸟窝,向天空飞去。母亲也没有再飞回来。鸟窝开始等待鸟们归来。一天一天过去了,却始终没有它们母女俩的消息。等待变成了日日夜夜的思念。它冲着天空,好像在问:它们究竟在哪儿呢?
这天早晨,一只绿头鸭正在水中清洗自己的羽毛,看见水中飘过了鸟窝的影子——它侧着脑袋去看天空,随即大叫起来:“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绿头鸭们从水面起飞了,它们伸长了脖子:“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它们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有的鸟都看到了正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窝。
空中飞的真的不是鸟,而是一只鸟窝!所有的鸟都感到很新鲜,全都飞上了天空。各种各样的鸟,五颜六色的鸟,飞行在鸟窝周围。但飞着飞着,它们便对鸟窝失去了兴趣,一只一只地落到树上、水上或地上。
现在,天空中又只剩下了鸟窝。它遇到了一只乌鸦。“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乌鸦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乌鸦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一伙老鹰灭杀了。”它一惊,差一点掉了下去。但它很快又飞得高高的了。它对乌鸦说:“不,它们还活着!”
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白色的天鹅。“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天鹅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天鹅告诉它:“听说,那天有暴风雨,它们母女俩的羽毛被雨打湿了,掉在了大河里,被滚滚的大水冲走了。”鸟窝浑身颤抖了一下。那一刻,它觉得自己快要散架了。但它对天鹅说:“不,它们还活着!”
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蓝色的风筝。“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风筝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风筝不想说,只是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你还是回去吧!”风筝说着,飞走了。鸟窝追了过去:“为什么?”风筝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人用猎枪打死了!”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
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它在雨丝中穿行着。雨停了。但鸟窝还在不住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两只野鸽飞过。一只对另一只说:“那个鸟窝好像在哭呢!”
它飞着,顶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这天傍晚,突然刮起飓风,鸟窝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它拼命想稳住自己,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在飓风中旋转着。即使在那一刻,它还在想着它们母女俩:你们到底在哪儿啊?更加剧烈的风,一下子将它吹散了。落了一地的羽毛、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
第二天早晨,飞来了两只美丽的鸟。它们将地上的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用嘴巴一一捡起来——它们在一棵高高的大树的树顶,又编织了一个十分好看的鸟窝。
(选自《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远山,有座雕像》)
思考
1.文章以“飞翔的鸟窝”为题,有何作用?
2.鸟窝在飞翔途中听了乌鸦、天鹅、风筝的话之后,心理活动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训练二
春天的曲子
小嗅嗅沿着四月的田野走了一天。太阳在桦树间红艳艳地照着,空气凉爽。他喜欢这些树木、这种天气和他自己。
他东闻西嗅,要找个地方过夜。他找到了一个干树桩和一些干树枝,在小溪边生起旺旺的火堆。小嗅嗅一向自己做饭。他尽量避免给别人做饭,也不想吃别人做的饭。
一只小爬虫远远地坐在树下看着小嗅嗅,露出害怕但充满好奇的眼神。小嗅嗅装作没看见。他拿出烟斗,点着了,等着他的春天的曲子到来。曲子没有到来。他只感到小爬虫在死死盯住他,充满佩服之意。他感到不自在了,拍拍爪子叫道:“嘘!走开!”
小爬虫听了他的话,反而从树下钻出来,胆怯地说:“但愿我没吓着你吧?我知道你是大名鼎鼎的小嗅嗅,遇到你我太高兴了。”
“你好。”小嗅嗅冷冰冰地回答。
“我可以在你的火堆旁暖和一下嗎?”小爬虫的小脸快活得发光,“只要想想,我就要成为在小嗅嗅的火堆旁坐过的爬虫了,我永远忘不了。”
小爬虫再挨近一点,悄悄说:“你的口琴带了吗?”
“带了。”小嗅嗅很不高兴。给它一搅,他的曲子失去了,孤独感没有了,一切都变样了。
小爬虫天真地说:“你永远猜不出我多么想听点音乐。我从来没听过音乐。但我听说过你……”
“你叫什么名字?”小嗅嗅问它。
“我太小了,还没名字,也没人问过我名字。”小爬虫渴望着说,“现在我遇到了你……也许可以……你给我想个名字会很费事吗?只给我一个人用而不给任何人用的名字?”
小嗅嗅咕哝着把帽子拉下来。树林间传来夜鸟悠长而忧伤的叫声:“唷唷——蒂呜——”
“对一个人崇拜过头,就不可能感到真正自由自在了,”小嗅嗅忽然说,“我知道。”
“我知道你什么都知道,”小爬虫挨得更近一点说,“你的话句句是正确的,我一直想像你一样自由自在……你是去姆咪谷吧?”
“不!我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小嗅嗅狠巴巴地说。
长时间的沉默。夜鸟又叫了:“蒂呜——”
“我想我必须走了。再见。”小爬虫小声说。
“再见。”小嗅嗅有点不安,“你听我说,这个……你不是想要名字吗?‘蒂蒂呜怎么样?蒂蒂呜……”
小爬虫看着他。它把它这个名字反复地想,反复地咀嚼,反复地听,最后鼻子朝向天空,轻轻地叫着新名字:“蒂蒂呜——”那么伤感,那么入迷。
第二天早晨,小嗅嗅继续走。傍晚时他回到桦树林。他走进林子,一样东西在矮树丛里瑟瑟作响。“蒂蒂呜!”小嗅嗅轻轻地叫,“我回来找你谈谈。”
蒂蒂呜兴奋地说,“我从家里出来独立生活了!真带劲!在有名字前,我只知道有这件事或那件事,但都没我的事,你明白吗?现在我有了名字,是个人了,发生的每件事都真的是一件事,是对着我蒂蒂呜发生的……你明白吗?”
“当然,这对你来说真是太好了。”小嗅嗅说,“我要回姆咪谷了。”
蒂蒂鸣点点头,说:“再见!我也要赶快过我自己的生活了,我失去的时间已经太多!”
头顶是澄清的一大片深蓝,树木顶上是一大片的绿。在他的帽子下,曲子开始流出来,一段是期待,两段是春天的忧伤,其余部分是孤单一人的无限喜悦。
(作者托芙·扬松,选自《姆咪谷的伙伴们》,任溶溶译,有删改)
思考
1.文中两处写夜鸟“蒂呜”的叫声打破了小嗅嗅和小爬虫之间的沉默,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
2.童话中,没有名字的“小爬虫”成了“蒂蒂呜”,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