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2020年以来,杭州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花落”杭州,杭州迎来了引领浙江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2020 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重点城市第7 位;全球创新指数科技活动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5 位,位居国内地区第5 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居第3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1位;连续10 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遍行杭州,城市大脑、数字化工厂、“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康码、“先离场后付费”、可以“云逛街”的“湖上直播间”……科技正在不断改变城市,每天都有“新故事”发生,从杭州播报乃至推广到全世界。
面向未来,杭州将依托科技创新工作的亮点优势,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硬核支撑和强劲动力。
“五员领创·科技争锋”是2020 年以来,杭州市科技工作提纲挈领式的要务。“五员”是指哪五员?它们分别是克难攻坚员、调查研究员、联络服务员、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协作员。市科技局通过“五员领创·科技争锋”党建活动,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各个层面。
科技特派员是“五员”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群体。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部门的特派员们入驻基层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把科技送到基层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项项新技术在田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一个个科技示范基地瓜果飘香,让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农民收获希望和梦想,逐渐开创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杭州模式”。
桐庐县莪山乡的“鱼戏稻田间”趣景,是来自杭州市农科院的刘军波特派员主导的“稻鱼共生”项目,能让当地稻田产值增加到以前的3 倍以上。建德市航头镇来了一位“草莓专家”忻雅,为莓农带来了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解决虫害问题,还不断推进新品种草莓的选育,大大提升了当地草莓产业产量和品质。在临安湍口村山核桃林里,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数据”,科技特派员董建华为林农编制了山核桃林精准施肥管理方案。因地制宜的有效指导,让湍口村两年增加收入超过400万元。
自2005 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至今,杭州先后选派了8 批800 多名科技特派员,他们点亮了农村发展的科技之光,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农民朋友眼中的“财神爷”。
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工作要坚持党建引领,努力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五员领创·科技争锋”活动的一面旗帜,坚持服务优先,突出目标导向,努力创造杭州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除了科技特派员,克难攻坚员、调查研究员、联络服务员和创新协作员四项领创工作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效能。
2020 年,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建克难攻坚专班,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六大创新战略任务重点突破;建立对口联系服务机制,“联络服务员”重点联系10 位领军人才,34 个重大创新载体和26 项重点项目,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开展“创新协作员”入驻企业服务活动,组织92 位专家一对一结对92 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创新发展战略布局谋划,开展“国内重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等15 项课题调研,下好创新发展的“先手棋”、打好科技工作的“主动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深化了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永远是国之重器,我们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避免被“卡脖子”。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浙江在全国科技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为响应中央号召,2021年,“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且都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怎么“立”,如何“强”?杭州有三大抓手。
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建设全国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杭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五年来,杭州坚持统筹先行——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部门配合、区县联动、示范带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规划先行——编制实施《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 年)》,支持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纳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编制大走廊硬核科技规划;政策先行——相继出台了含金量高、惠及面广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意见50 余条,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2020年,杭州市科技局牵头制定发布了《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0 年工作要点》,承上启下,为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理清思路。
扎实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020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时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杭州积极建设AI 无限想象之城,2020 年,确定了首批4个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征集并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需求30 项、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技术方案50 项,建成了阿里云“城市大脑”等“2+3+2”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体系,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举办了2020 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一系列举措,无不体现出即便面临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杭州依然怀抱极大决心、牢牢锁定方向,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没有停、没有等。
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世界级创新策源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打造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型省份,2020 年,浙江印发《关于建设之江实验室等浙江省实验室的通知》,决定建设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4个浙江省实验室。这是首批浙江省实验室,4 家全部都落户在杭州。除此之外,2020 年杭州还有14 家单位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10 家省重点实验室(含培育)。下一步,杭州将加大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育力度,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部、省有关部门寻求支持,开展相关城市调研,研究杭州创建的思路和对策。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住重大创新机遇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核心技术也不是别人赐予的,决不能被牵着鼻子走。未来,杭州必将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数字经济优势,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021 年2 月18 日,是牛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这农历开年第一天,浙江省委唱响了数字赋能的重头戏——召开了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工作。
什么是“数字化改革”?
要从“最多跑一次”改革说起。自从2016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提出以来,这股治理效能的改革春风彻底改变了浙江企业和群众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便利,政府工作收获了无数“点赞”,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开始撬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
数字化改革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基础上的迭代深化。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上指出,数字化改革是围绕建设数字浙江目标,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过程。
数字化改革是数字浙江建设的新阶段,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拓展和升级,是浙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根据《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未来将重点聚焦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个方面。
党政机关整体智治,“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主线,推进党政机关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改革;
数字政府,聚焦“管”与“服”,加快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
数字经济,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业务场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社会,以“未来社区+乡村服务”为核心业务场景,建设场景化、人本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美好数字社会;
数字法治,以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为核心业务场景,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智慧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站在深化数字化改革的“风口”,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城市,杭州提出将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数智杭州·宜居天堂”要成为杭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导向,杭州更要把握机遇,争当数字化改革先行军。
在“倍增攻坚”一词中,“倍增”指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为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建设,2018 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随后,《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 年杭州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数量倍增、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三大目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项引导政策,目的是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创立到投入,从研发到产出,培育不易。以杭州的明星药企——贝达药业为例,2003 年,当医学博士丁列明放弃美国高额年薪选择回国创业时,中国制药产业的实力还被西方远远甩在后头。
丁列明坚信,自主创新是赢得医药市场话语权的致胜秘诀。在贝达药业近20 年的成长过程中,坚持自主研发始终是公司发展的主线。在这里,由几十位海归博士及300 位研发人员组成的科研“军团”每天都在创新前行。
在不懈的艰苦攻关下,贝达药业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市场价值超100 亿元,终结了西方巨头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中国化学制药领域首次获此殊荣。2020年11 月,贝达药业又有一个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盐酸恩沙替尼胶囊正式获批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 类新药,填补了同类药物国产空白。
在2020 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会上,贝达药业入选2020 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单,并荣膺“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十强榜首。
多年来大大小小荣誉的获得,离不开贝达药业一直在持续增加新药研发的投入,2017 年投入3.8亿元,2018 年投入5.9 亿元,2019 年投入增加到6.8亿元,占比达43.4%。
以贝达药业为缩影,可以看到,近年来,杭州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企业“双倍增”目标超额完成。2020 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440 家,累计达7707 家;全市有独角兽企业31 家,准独角兽企业142 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3100 亿美元,企业数量排全国第三、总估值排全国第二。
2020 年,杭州市科技局牵头编制《杭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 年-2025 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城西科创大走廊硬核科技规划(2021-2025 年)》等3个专项规划。
在2020年12月杭州市科技局组织召开的杭州市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意见系列座谈会(第一场)上,应邀出席的阿里云、城云科技、海兴电力等相关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领域重要企业参加了热烈讨论,进一步完善了杭州市十四五科技规划中前沿技术、关键领域技术的引导以及科技文化融合、科技成果共享等主要任务规划。
“十三五”期间,杭州坚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发展以打响创新活力之城品牌、创建国家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主线,以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三大创新高地为方向,着力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科技新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出科技创新组合拳,持续推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区域科技创新取得了新成就,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杭州市抢抓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和数字治理第一城、实现加快建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的关键时期。
科技创新是杭州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和展现“重要窗口”的主要动力,也是杭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杭州市科技创新高效、持续发展,体现了杭州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杭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策智慧。
未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是杭州“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
2021 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最优人才生态城市建设,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深化科技与人才体制改革,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全面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区域创新生态。
“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即把产业、学术、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十个要素融合提升,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最早是在2018 年初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
创新生态,有容乃大。
2015 年,在杭州城西,古镇仓前,紧挨着阿里巴巴总部园区,一个叫做“梦想小镇”的地方,肩负着杭州“打造世界级互联网创业高地”使命创立开园了。
在小镇,创客们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贴切地诠释了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创业硅谷”的地方,“店小二式”的政府服务为了呵护这些“追梦人”的梦想,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的辛勤努力。
渐渐地,“梦想小镇”在杭州年轻创业者心中,真的成为了“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有政府宽厚的政策支持,有各具特色的孵化器,有丰富的投资机构和资本,有无数火热的创业项目和人才在集聚,创业变得不再孤单,创业也更加简单。
“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成就了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也留下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在杭州,有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不同出身背景的创业“新四军”,也有更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产学研用金各个环节的科技人才。从启动全球引才“521”计划到出台“人才新政27条”,再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意见22 条”……不断深化出台的人才政策体现了杭州从引进人才到吸引人才的顶层设计。不论是世界顶尖人才、国家和省市的高端人才甚至是“偏才”“专才”,都能在杭州享受到资助、户籍、住房、医疗、社保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2016 年至今,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三个指标始终占据全国第一,这座城市人才生态呈现勃勃生机。截至2020年,杭州人才总量达到269.8万人。
未来,市科技局将紧密围绕高端人才引育、人才国际化、揭榜挂帅等重点工作展开,积极搭建更多引才聚才平台,拓宽渠道、增加供给,以人为核心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什么是“揭榜挂帅”?“揭榜挂帅”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之一,就“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作出专门部署。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通俗地说,“揭榜挂帅”就是能者上、智者上,从实质上看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一种科研课题分派机制和激励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揭榜挂帅”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众所周知,2022 年,亚运会将在“AI 无限想象之城”杭州拉开帷幕。杭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城市,将如何打造出精彩的“智慧亚运”,让人不由地产生出热烈的期待和浪漫的想象。
我们会不会看到一场流光溢彩的AR 幻境开幕式?会不会体验到身临其境的VR 竞技现场?能不能亲身乘坐无人驾驶巴士快速转换场馆?能否为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媒体等纷繁类别的服务对象提供智能注册、核验等工作辅助系统?能否满足海量观众涌向现场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智能引流需求?我们期待着机器人厨师、无人酒店、无感支付、沉浸式观赛体验、完备的安检预警技术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亚运现场集中表现出来,让“数智杭州”惊艳世界。
实际上,2020 年8 月,2022 年杭州亚运会“智能亚运”重点项目解决方案揭晓。此次获奖的30个解决方案涵盖智能指挥、智能安防、智能安检、智能生活、智能表演、智能场馆、智能语言服务、智能出行、智能观赛、创新技术应用展示十大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尖端技术,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赛事运行效率,为运动员、普通观众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丰富赛事呈现和传播方式,创造交互式、沉浸式的观赛体验。下一步,杭州亚组委将依托“城市大脑”建设,让“黑科技”在开闭幕式、火炬传递、赛事运行等场景高光亮相,让运动员和八方来宾切身感受到智慧城市的聪明、未来城市的魅力,开启“智能亚运”新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在杭州,早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杭州有城市大脑、智能工厂、智慧交通、智能医疗与健康、智能政务、智慧亚运、数字抗疫、未来社区……杭州人工智能产业亮点纷呈。
构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杭州高地”,让发展更高质量、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杭州得益于身后诸多人工智能企业,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数梦工场、恒生电子等。截至2020年7月,杭州共有人工智能领域的规上限上企业和典型企业523家,在全国显示出了较强的领先优势。
根据《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和《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的布局,杭州的目标非常坚定:打造“四个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主阵地、场景应用先行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力争到2023 年,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转型、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等方面领先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