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杭州进入新发展阶段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十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作为《纲要》第二篇章部署,这在五年规划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
2020 年12 月,科学技术部王志刚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这在我们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王志刚部长的这篇文章,讲出了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指出了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杭州科技创新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自立自强与国家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已深深烙印在杭州企业、高校院所、企业家和创业者的骨子里。
从“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到“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勇闯马里亚纳海沟,一个个“大国重器”创新突破的背后,都有杭州科研力量或企业的坚定身影和坚实支撑。杭州企业、高校以及科研工作者始终秉持“自立自强”精神,深入“自主创新”实践,取得了突出成绩。
杭州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科技部发布的2020 年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杭州位居第三。科技部评价:杭州等城市创新资源丰富、创新生态良好,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 全球创新指数》中,杭州位居全球前100 个最具活力的科技活动集群排名第25位,比上年提高5个位次,位居国内集群第五。
自主创新是杭州企业的灵魂,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2020 年,杭州有39 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18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1997 年进入汽车行业就高举自主创新大旗的吉利汽车2020 年累计销量132 万辆,连续4 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连续9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自主研发的贝达药业研发了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获得时任卫生部长陈竺院士高度评价,获得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和浙江省企业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受美国“实体清单”限制后,通过专项攻关,开展图像信号采集等关键部件开发,已实现大部分美系物料替代,初步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杭州始终坚持“打造高端平台、汇聚顶尖人才”,坚持“政策引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基础研究成果加速涌现,顶尖人才汇聚渐入佳境。
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郭天南团队等在新冠病毒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三项世界级重要进展,引起全球瞩目。之江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合作论文刊登在《自然》封面。
以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全球遴选顶尖学术人才,有56 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孙立成、邓力和于洪涛等世界级科学家加盟。阿里引进了贾扬清、华先胜等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
这些基础研究成果的取得和科学家的加盟,翻开基础研究新篇章,提振了杭州创新的全球影响力。
《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杭州“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最优人才生态城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融合,完善全域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应聚焦《纲要》明确的主要任务,精准发力,谋篇布局。
“十三五”以来的科技工作经验表明,国家试点示范是有效提升科技工作显示度、能见度的最重要抓手,是带动科技工作“面上崛起,点上突破”的最有效手段。
“十四五”期间,我们围绕《纲要》明确的“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任务,全面增强创新策源力、技术供给力、成果转化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体系。加快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实验室,做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布局省实验室,支持“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培育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谋划杭州科学城等,确定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明确职责分工、目标任务,推进相关工作,以“扎扎实实的建设”推进“创建工作取得好的结果”。
《纲要》已经确定了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科技部门责无旁贷,要扛起责任,挑起担子,锚定目标坚定坚毅前行。
创新创业是杭州发展的活力所在。源源不断流入的人才是杭州创新创业的保障,也是“创新活力之城”永葆生机的秘密。
《纲要》提出要“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市科技局承担了外国专家管理服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等工作。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才第一”战略,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持续创新优化引才、育才、留才机制,成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地。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平台的人才蓄水池功能,引进行业顶尖人才。加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支撑和保障。优化创新券、活动券等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集成的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让“创新活力之城”永葆生机。
“十四五”期间,杭州将迎来重大平台建设的新高潮。推动“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迭代升级,精心打造杭州云城、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会展新城等高能级平台。
科技部门要主动投身高能级平台建设,推进高能级平台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
提高平台的自主创新策源力、创新创业新活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创建“智能计算国家实验室”,西湖大学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4 个省实验室建设,推进华为杭州研究所等头部企业和机构再谋划新建2-3个省实验室。
围绕高能级平台创新能力,推进基础研究布局。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落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链式企业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落实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发展理念,推进各平台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动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引导财政资金投向前期,探索财政资金退出机制,将投资收益最大程度地让渡给创新创业团队。搭建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发挥G60 科创走廊作用,推进高水平联合开放。
《纲要》提出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要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功能。实施“双倍增”行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队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融合。
二是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通。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前端资金和资源投入,后端采购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大中小企业产学研融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型研发转化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对接融通,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创新,为打造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坚持向科技要答案,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筑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展现科技部门的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