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玉牒场景图
作为清代皇室宗谱,清玉牒得到了清统治者极大的尊崇和重视。 玉牒修成后,要举行“恭呈御览”的仪式,请皇帝“御太和殿受庆贺礼”,仪式隆重繁琐。 根据《清实录》记载,玉牒修成仪式要先由钦天监择良辰吉日,礼部在太和门设玉牒香案,宗人府设彩亭,自玉牒馆恭捧玉牒置于彩亭内。 迎送玉牒时,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至太和殿,文武百
官身着朝服跪迎、跪送。 而后捧置中和殿案上,展开玉牒,请皇帝升中和殿“恭阅玉牒”。
清玉牒在运送至陪都盛京尊藏时,也是盛况一时。 北京距盛京(沈阳)约1500 里,运送前25 次玉牒是靠驿站骡马拉运,昼行夜宿需耗时20 多天。 玉牒修成后,首先选择雨水较少的秋冬季节运往盛京,由钦天监择选良辰启程,所经之道路、桥梁,预先行文地方官府修整平坦。 玉牒经过时还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每册玉牒按宗室、觉罗分别用黄、红两色缎质龙云饰纹包袱皮包好,放在“行箱”内。 每箱内绸布包袱一层、油绸包袱一层、布单包袱一层、白毡一层、绒绳一条、布棉垫二个,箱内空隙均用棉花塞垫。 两个行箱放入一个用彩绸装饰的行驾彩亭中,每座行驾彩亭由2 头骡子驾行, 车前有1 柄黄伞、1 对龙旗、1对御杖引导。 玉牒车队前行中, 经由各州县均要搭建席棚、木枋,标明地界,地方文武官员俱穿朝服出郭跪迎跪送于道路左侧。 歇宿时,地方官员要寻找宽敞洁净之处搭盖彩棚,安奉行驾彩亭,旁边储备贮水木桶等消防用具。 行驾彩亭进出彩棚,随行官员和地方官员均要行三拜九叩大礼,非常隆重。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次运送光绪三十四年(1908)玉牒时,第一次使用了近代新兴交通工具——火车,仅用时4 天。 因运输工具的变化,此次运送玉牒时,玉牒行箱不下火车,官兵调拨也大大减少,在缩短了行期的同时,简化了迎来送往,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新民火车站的玉牒彩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