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奇 刘丙浩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其在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算是一门较为新颖的课程。“虚拟现实技术”课程作为山东华宇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德育兼备的创新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利用泛雅平台实现线上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设。
关键词:泛雅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91.9;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2-0171-05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a computer simulation system that can create and experience the virtual world. It i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It is a relatively novel cours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core course of digital media art major in 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ur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urse, the Fanya platform is used to realiz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learning mod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Fanya platform;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flipped classroom
0 引 言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是一种综合多学科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给体验者带来一种很强的沉浸感。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虚拟现实相关课程,但是该课程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涵盖内容广泛,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为一个部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 课程教学手段
1.1 翻转课堂相关概述
翻转课堂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很多人对于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既然学生可以自学,那还有必要去教室上课吗?其实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充分结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完全依凭授课老师教授知识。老师要做到充分预想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提前想出解决方法,所以该教学模式不但没有降低教师的作用,反而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主要责任是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各种问题。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出发点,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一个大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1.2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课程内容较多,如果仅仅是依赖课堂上的线下教学,教师很难将所涵盖的知识点讲透彻,尤其是进入实操章节的学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远远不够。由于是新开课程,老师需要进行项目实操演示,這样课堂上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几近于无,遑论实施综合性的项目。为此,“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引入超星泛雅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
1.3 泛雅平台介绍
泛雅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其依托网络将传统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充分结合,形成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功能。近年来,大批量的学校开始投资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经查阅资料发现,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的政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学校要积极开发网络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其二:网络的更新换代,网速的稳定提升,为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网络课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所使用的泛雅平台特指超星学习通平台,其核心是“一平三端”,即“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教室端、管理端”,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建设课程、上传资源,移动端是指超星学习通APP,是实现线上学习、提交作业、教学互动、线上讨论的端口,而教室端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课堂投屏互动、课堂内容分享等功能,管理端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析,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将原本只局限于线下教学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很好地融入线上网络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而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 基于泛雅平台“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1 课程基本信息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是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四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及其应用领域,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计算机结构,获得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发展其场景搭建、美术设计、交互设计方面的能力。该课程的选修课程是“三维图像设计”“交互设计”等,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的三维建模能力和交互设计能力,这两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互动视频与移动多媒体创作”以及毕业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给出分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沿、研究动态及创新方向。
3)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知识,以及VR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及内容制作。
(2)能力目标
1)具备设计和搭建虚拟现实技术相关场景图的基本能力。
2)具备分析游戏开发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虚拟现实的艺术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及创作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项目开发的分工协作实践,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以工学结合的方式重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其专业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精进和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2 “虚拟现实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自建或者筛选他建的课程资源,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创建课程并上传视频、文字、图案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混合式教学内容和体系,整体上实现了较为完善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3 “虚拟现实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在泛雅平台的具体实现
3.1 准备阶段
课程准备:
(1)建课建班。首先,通过超星泛雅平台新建课程和班级。具体操作方法:进入超星泛雅平台—点击课程列表页面—选择“创建课程”按钮—输入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教师以及编辑可选项—完善课程门户信息—点击右上角的“完成”,这样就可以完成课程的创建,如图2、图3所示。
(2)上传课程资源。根据教学日历完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章节的创建,然后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将制定好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文字资料等资源上传至课程资料库,然后将资料上传至各个二级章节,并进行任务点、防拖拽等细节的设置,从这一环节就开始严加把关,以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如图4、图5所示。
3.2 实施阶段
具体实施:
(1)课前:线上签到和课前预习
上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PC端设置线上签到,同时不同班级、不同节次可以不定时地切换线上签到形式,避免部分学生通过扫描照片的方式完成签到,给学生缺课、旷课造成可乘之机。此外,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对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对无故旷课的学生予以扣分和警告,如图6所示。
在上课前一天,老师利用超星学习通PC端的“通知”功能,发布下节课的重难点、需要观看的视频等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如图7所示。
(2)课中:选人+展示和点评+讨论
具体教学环节:
1)选人。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采取随机选择学生发言或分享学习心得的方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交流与反馈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且由于选人功能具有随机性,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如图8所示。
2)展示和点评。根据教学日历进度表,一般每三周布置一个综合性案例,规定完成时间,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并且采取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以及随机抽选学生进行点评的形式。本环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升学生对于unity引擎的实际操纵能力,培养其严谨认真、追求创新的品格;二是经过几周的授课,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喜欢发言或不敢发言的情况,鉴于此,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敢于在人前发言的胆量,做到全面发展,为以后的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作品展示和学生点评分别如图9、图10所示。
3)讨论。课堂中,主题讨论环节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如图11所示。
(3)课后:布置课后作业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得以拓展,而“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综合性的案例利用课堂时间是完不成的,因此需要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这样既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又能很好地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如图12所示。
4 结 论
利用超星泛雅平台搭建立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績有较为明显的提升。通过泛雅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尤其是在展示、分享、点评的环节中,真正地实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目标,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前了解上课内容,找到自己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在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努力攻克难点和盲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分工合作、生生互评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而实践部分的讲解则让学生领悟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慢慢培养其严谨认真、追求创新的学习态度,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孔翔,吴栋.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 [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59-62.
[2] 马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政课融入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4):123-124.
[3] 孙福,孙佳怡,刘国庆,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评价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7):187-190.
[4] 杜佳,李岚.“以学生为中心”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线上教学模式设计 [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5):111-114.
[5] 韦春北.把握好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四个维度 [J].中国高等教育,2020(9):22-23+56.
作者简介:李佳奇(1994.0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刘丙浩(1993.03—),男,汉族,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