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基础上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种业的发展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良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粮食方面科技进步明显,但我国蔬菜及畜禽品种选育水平不高,亟待持续推进农作物、畜禽良种攻关。
3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利润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通知要求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同时,3月23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两会”部署要求,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抓紧抓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夯实种业发展的种质资源基础,确保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据了解,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尚未开展过全国性普查。为此,迫切需要有组织地开展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快摸清家底和种质资源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使我国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真正打赢种业翻身仗,维护我国种业安全,为端稳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