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上海201209)
我们正处在大数据引发的大变革时代,多样化的数据、巨大的数据量及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统计学作为数据科学,必须积极面对大数据带来的大变化。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将统计学从数学、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这是统计学科的一次新定位。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统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新需求和新期待,新学科分类反映了学科进步为经济统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发展框架。如何在新学科分类框架下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统计人才,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仍面临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科学解决,事关经济统计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事关高质量经济统计人才的培养。
在经济统计学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的讨论中,常常混淆科学、学科与专业这三个概念,从而难以深化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科学、学科与专业虽有密切联系,但概念不同、内涵外延不同,在讨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时尤应做严格区分。
科学是基于问题而存在的,通过对经济社会、自然现象、工程技术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产生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科学工作者的主观努力能加快或延缓科学进步,但科学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既不能主观杜撰科学问题,也不能对实际存在的科学问题视而不见、不予承认,科学发展有其内在逻辑。与此同时,科学本身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内在统一的,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所说,科学领域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由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断裂的链条。
出于教育和科技管理的需要,各国通过学科分类把科学划分为单独的部门,从而形成学科分类标准。学科分类标准是一国开展科学技术管理和专业(二级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的重要遵循。学科是划分科学内容的单位,一个独立学科的设立,一定是在某一类科学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基础,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相当的成果积累,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然后才由教育或科技管理部门予以确认形成的。必须指出,学科分类并不是由科学的本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为划分的学科制度就会被科学研究实践打破,学科内部或学科交叉部位产生了单一学科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需要借助相邻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学科交叉研究与交叉学科发展不可避免,新学科就出现了。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学科分类是动态变化的,学科的逻辑依存于科学的逻辑。
专业建立在科学研究形成的知识体系之上,并受到业已形成的学科分类的制约,但专业建设更多与人才培养相关联。一个国家设立哪些专业以开展人才培养,虽然要考虑科学研究基础和学科分类情况,但更多要考虑社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特色,人才需求存在差别,由此导致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布局结构会有所不同。明确这一点,在讨论科学、学科与专业的国际接轨问题时尤其重要,那种不顾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等现实背景,盲目追求学科专业“天下大同”的“大一统”思想,是统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唯心论。
新学科分类国家标准中,统计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尽管学科分类标准颁布已有十年,但这三个专业发展趋同的问题还很突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与三个专业的专业定位及学科属性认同有很密切的联系。
统计学一级学科下的三个专业,统计学属于理论统计的范畴,是统计学与应用数学的交叉学科(陈希孺《数理统计简史》),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的范畴,是统计学与各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这样就在学科层面对三个统计学本科专业进行了划分,为避免专业建设趋同提供了一般性条件。但仅有这些条件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学科层面上,考虑比如经济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商务统计或生物统计)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价值标准和学术规范方面的差别,只有这种差别大到足以“分庭抗礼”“自立门户”时,不同应用统计学①这里“应用统计学”是一个学科名称。新的学科目录设立了“应用统计学”专业,我们认为作为专业名称,“应用统计学”太宽泛,指代性不强。可以预言,商务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在条件成熟时将取代“应用统计学”而作为应用统计学科新的专业名称。专业的差异化发展才是可行的。
经济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二级学科(专业),是一门收集与分析经济数据,并且根据经济数据进行推断的科学与艺术(《大英百科全书》)。经济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范畴,从而区别于属于理论统计学的统计学(二级学科专业),它是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从而又区别于商务统计学(统计学与管理学交叉)、生物统计学(统计学与生物学交叉)等其他应用统计二级学科。经济数据作为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生物数据、商务数据。经济数据作为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得到的数据,它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显然不同于作为实验数据的生物数据;经济数据也不同于商务数据,经济数据是宏观经济活动的记录,商务数据则是微观经济活动的记录,二者数据来源及数据生产的复杂程度迥然有异②经济数据和商务数据都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结果。。统计学作为数据科学,数据的不同特点决定了统计学各分支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不同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各分支学科因此而各展其长、异彩纷呈。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专业名称开展经济统计人才培养,2011年新的学科目录颁布后更名为经济统计学③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统计学不是一个新专业。。经济统计学专业曾经为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经济统计人才。从学科基础看,经济统计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学科研究传统和专有的统计研究方法,威廉·配第时代就开始了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服务于政府经济决策,在经济统计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群星灿烂,英才辈出。形成于20世纪中叶的国民经济核算,作为经济统计学专有的研究方法,不仅提供了经济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而且为经济模型的建构、估计与检验和经济政策的模拟,提供了一整套独特的分析方法。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覆盖了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全过程,经济学不能取代也并非概率统计的应用,它同时区别于商务统计、生物统计等应用统计。
经济统计学学科交叉研究如此重要和引人注目,在于经济需要统计,经济决策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场景,经济问题需要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包括统计领域专家团队的协同攻关,学科交叉研究与交叉学科发展因此成为问题导向的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形式。经济变量的科学确认、准确计量和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和数量联系的形态越来越多样,经验和直觉难以对经济规模和结构做出合理研判,难以对政策效应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同时,统计也需要经济,统计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经济领域积累的数据最为系统,提供了统计应用的可能,而经济领域不断出现的统计问题,为统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延伸了统计学的触角,展现了统计学蓬勃的生命力。
避免三个统计学学科(专业)的趋同,促进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对三个统计学学科(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坚持定位培养。既不能把理论统计专业办成应用统计,也不能把应用统计专业办成理论统计;同时,各应用统计专业也要在学科交叉研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统计学与各相关实质性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避免各应用统计专业之间的趋同。其次,三个统计学科(专业)均为交叉学科,实现统计学科的健康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真正认识到学科交叉是新时代科学创新的重要途径,真正认识到以学科交叉的宏阔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人类应对生存与发展复杂问题的迫切需要。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抛弃鄙薄应用的思想,鄙薄应用是统计学科发展的大敌。一部统计学史,就是统计人不断解决政府管理、农业、生物、金融等领域实际应用问题的历史。鄙薄应用不仅会把应用统计学科带入死胡同,也会把理论统计学带入死胡同。
新学科分类背景下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必须坚持定位培养,培养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在经济数据采集、经济数据预处理与可视化、经济数据分析与预决策等领域学有专长的数据分析师和数据工程师。
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收集与阅读经济数据的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抽样调查、民意测验等多种调查方法,有独立获取第一手数据的能力;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能正确阅读并准确理解第二手经济数据。二是数据处理的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数据降维、缺失数据的填补、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可视化方法,有一定的统计计算、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借助统计软件科学处理经济数据。三是经济数据分析与挖掘的知识和能力,熟练掌握概率统计与核算统计分析方法,能正确地构建、估计和检验经济统计模型,能借助经济统计模型辅助和支持经济决策。四是良好的统计表达能力,既有从经济数据中提炼统计问题的能力,也有通过统计分析,把统计结论转化为经济决策建议的能力。
新时代对经济统计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这种新要求体现在经济统计学科建设上,就是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与传统条件下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比较,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新时代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计算机、互联网、传感技术和GPS(信息物理系统)还不能解决新经济测度和全面量化面临的新问题,日益呼唤新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新的统计指标体系;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特别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空间位置、网上交易等成为新的数据形式,形式多样的海量数据已经无法用传统的存储、计算方式来处理,必须通过网络,依托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大数据条件下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面临颠覆性的创新。
新学科分类背景下的经济统计学专业,是对原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统计学专业的创新,不能以老观念来办新专业。国民经济核算难以涵盖新学科分类下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全部内容,新专业应该包括经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全部内容,而这些内容不仅来源于国民经济核算,而且同时来源于概率统计。经济统计学包括了概率统计的内容,因此把经济统计与概率统计并称,在逻辑上其实是不通的,并不符合互斥与穷举的逻辑原则①学科意义上把经济统计与概率统计并称是可行的,但专业意义上并称就不正确。。
新时代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考虑国家大数据战略下统计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具体包括:(1)收集与阅读经济数据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课程:《抽样调查》《民意测验》《商务与经济数据的阅读与分析》;(2)处理经济数据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课程:《统计计算》《探索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Python与数据挖掘》《SAS与商务数据挖掘》《大数据计算机基础》;(3)经济数据分析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课程:《数理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多元统计》《统计机器学习》《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4)统计表达能力的培养课程:《商务经济统计》《统计写作》等。
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正确处理定位培养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统计学作为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培养从事经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定位应该体现在“经济数据”上,要以经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为主线,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既区别于统计学专业,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子,又区别于商务统计、生物统计等应用统计专业,围绕“经济数据”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方面产生的特殊方法论,注重培养学生熟悉经济问题、能熟练地把经济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需要通过加强通识教育予以矫正。加强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以及可迁移性比较强的知识传授,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突出应用型学科属性,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状况,构筑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不应狭隘地理解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社会调查、课堂讨论、习题课等都可以作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实践形式。要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统计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在处理大量数据和讨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