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章蔓/杨蓓佳
广西壮族嘹歌是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宝,它咏唱了历史文明的结晶,让我们得以倾听那承载了千年的声音。壮族嘹歌充分地显示了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魅力,它那优美的旋律、淳朴的气息、丰富的内涵一直在民间流传,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以其丰富悠久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学者,它那特定的人文条件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然而,在当今,壮族嘹歌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随时面临着消失的威胁。近年来,我国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同时建立相关的检查监督制度,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良好的条件。自此以后,关于壮族嘹歌的音乐节目、书籍的出版等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如今,嘹歌能够结合现代媒介得到更好地储存以及传播,无疑能增强我国民族的文化自信,对于保护以及传承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9 月,项目成员杨蓓佳、石浩、余雨唯、张章蔓深入到广西平果市马头镇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对田野调查地区有清晰的了解与认知,这具有决定成功进行调查的关键性意义。自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开展以来,项目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对该地点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分析,减少盲目性。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相关的专著、期刊杂志、学术性会议以及各种声像、音频资料等收集并整理、分类关于《嘹歌》的各类文献,从而更全面、清晰地了解嘹歌的历史和现状,使论文具有学术性与客观性。
第二,田野调查法。项目成员带上访谈提纲、录音笔、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必备品到平果市本地进行民间采风活动,在此过程中对壮族嘹歌进行文本搜集、录音和录像。
第三,访谈法。与平果市的嘹歌表演者、本地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将被访谈者的信息具体梳理。在访谈的过程中,仔细听取访谈对象的主观见解,尽量给访谈对象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最后将这些口述资料归纳、总结。
第四,观察法。参与观察是田野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在不打扰被访谈者的情况下,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与壮族嘹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对壮族嘹歌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系统的调查研究。
选择平果市为田野调查点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壮族嘹歌主要流行于以平果市为中心的右江中游地区,因其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浓郁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突出,代表性强;二是平果县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城市交通中心的“脉搏”,它提供了各种文化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的舞台,碰撞出民族文化的华彩乐章,在这肥沃的土地中,嘹歌孕育而生,它与平果市人民的生活环境、民俗习惯、语言表达等有密切的关系。壮族嘹歌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为世界民族音乐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自然环境
平果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如下图1 所示,地处右江中游,在东经108 度18 分至107 度53 分、北纬23 度12 分至23 度54 分之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平果市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这里不仅地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而且雨热同期。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海拔高度、气候、土壤还是水资源,都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养育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尤其是盛产火龙果、葡萄、大青枣、蜜柚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不仅如此,平果市年平均气温21.5℃,气候宜人。①当我们漫步在山脚下,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风,在这里,没有焦虑,没有烦躁,温馨款款而至,不禁感叹,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图1 国家测绘局网络版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地图
2、人文环境
根据广西百色平果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可知,全市总面积2485 平方公里,辖9 镇3 乡183 个行政村(社区),9 镇3 乡分别为马头镇、新安镇、果化镇、太平镇、坡造镇、四塘镇、旧城镇、榜圩镇、海城乡、凤梧镇、黎明乡、同老乡。据2019 年底统计,总户籍人口50.7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06 万人,占比33.59%;乡村人口35.20 万人,占比69.31%。②
值得注意的是,壮族人口众多,是平果市的主体民族,壮语的使用为嘹歌的传唱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民族气息,别有一番风格的文化特色,使自己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下一代的民族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壮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嘹歌”诞生于这人文荟萃之地,这曲悠扬的旋律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农敏坚、谭志表在《嘹歌嘹亮》中谈及关于《嘹歌》名称的来源的三个说法:第一,衬词说,指的是唱歌时都用“嘹嘹”的衬词作调子来唱。由两男对两女一唱一和,交替进行,每首歌曲经常出现以“嘹嘹”为衬词,因此将其作调子来唱得“欢”(山歌)称之为嘹歌;第二,僚人说,民族称谓“僚”首先出现在《三国志·蜀志·霍峻专》,“僚”与“嘹”同音,因此僚人唱的歌称之为“嘹歌”;第三,壮语游玩说,是壮语将玩耍、娱乐、野外游玩称为“嘹”,主要以“茅骚”为内容,即为“男女”,是一种高尚的刻骨铭心的爱,是壮族先民“倚歌择偶”习俗的遗风。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郑超雄在其文章《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得社会历史条件》为我们介绍“嘹歌”的起源有四种:祭祀起源说、土司创建说、仙女创建说和三宝佛造歌说。学者们从《嘹歌》的内容中探寻到“《嘹歌》似乎不只是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它是壮族古代几个历史时期民歌发展得汇集。”在《麽经布洛陀》、汉朝刘向《说苑·善说篇》等史料中能追溯到嘹歌留下痕迹的具体历史年代,这强有力的说服力为我们所能接受,这千百年的传唱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呈现出嘹歌对生活的礼赞。④
壮族嘹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嘹歌”的起源、“嘹歌”名称的来源等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这是专业研究学者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而取得的辉煌成就,直至今天,在交流中依然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推动学术的进步。
2020 年9 月,项目组到平果市本地进行了实地采风活动。为保证田野调查的质量,首先,对田野调查点保证充分的调查时间,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争取调研的最高效率;其次,在调研活动的过程中,习惯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生活环境,能与当地人友好地洽谈,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体验田野生活的同时,做到多看、多听、少言,并尽量将调查内容逐一记录,完善资料。
黄国观,男,壮族,广西平果马头镇龙来村龙律屯人,大学专科学历,中级职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歌王,现任广西山歌学会理事;百色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果市文联副主席;平果市嘹歌协会会长。工作之余爱唱嘹歌,参加《平果嘹歌》各集的收集整理工作。曾在广西民族报、广西《三月三》杂志壮文版发表嘹歌作品千余首。2007 年6 月参加广西首届歌王擂台赛获广西十大歌手称号,得到广西文化厅佳奖。从事十五年的嘹歌研究,现已完成《嘹韵》、《正格嘹歌》、《壮医药嘹歌》、《嘹歌概说》、《黄国观文集》等五部书稿。⑤
书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检验,我们离开学校,离开课本,专心投入到平果县的田野调查中。期间,我们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明白了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深刻体会到实践工作的不容易。
项目组有幸采访到黄国观黄伯伯,杨蓓佳同学与石浩同学担任采访的工作,两位同学将问题通俗化,能及时对提前设计的问题进行变动,留下更多时间让黄国观伯伯畅谈,此外,余雨唯同学进行全程录像,为我们收集珍贵的视频材料。虽说素未谋面,然而寥寥数语却感觉一见如故。黄伯伯十分配合我们采访,谈话过程中逻辑清晰,回忆往昔历历在目。为了不耽误黄伯伯的时间,我们缩短采访内容,在梳理内容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黄伯伯通过微信耐心地为我们解答。
(现场采访活动,从左到右:石浩、黄国观、杨蓓佳,余雨唯录像,笔者摄于2020 年9 月21 日)
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付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努力。黄伯伯亲切地对我们说:“平果有一种歌,叫嘹歌,从小我就喜欢唱。”孩时的黄伯伯经常听到有些叔叔、哥哥会在山路、山洞里唱歌。直到上了平果中学(现为平果高级中学)的黄伯伯,已经完全迷上了嘹歌,去校外听叔叔哥哥们唱歌一听就是一两个月忘了回学校。黄伯伯把嘹歌视为艺术珍宝,情不自禁的怦然心动,在专注与执着中到了忘我的境界。
2003 年,黄伯伯在原城关乡教办任副主任时,被抽调到那塘村和龙来村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工作,在那里,看到电视上播放嘹歌歌碟,虽然有些歌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依旧很喜欢嘹歌。“当时我在城里(乡教办室工作),也曾几次到旁边去听,但没有唱,直到2003 年5 月到乡下去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就开始唱了。”在工作之余,也参与群众一起唱嘹歌,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一张口便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从“只有自己在睡觉时慢慢哼唱”到参与群众一起演唱嘹歌,这无疑给黄伯伯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此外,在整理一千多首嘹歌的过程中,黄伯伯还同时学习古壮字。访谈之余,黄伯伯拿起书让我们猜猜古壮字是什么意思,还真是三天三夜都猜不出来,幸而有黄伯伯耐心为我们讲解。
(图片摘自平果县创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讲习所(理论学习室)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 年5 月,第一页)
2001 年,平果县着力打造嘹歌品牌。时任平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农敏坚得知黄伯伯热衷于嘹歌并整理了上千首手稿,立即将黄伯伯调到嘹歌整理办公室工作。“原先我搞嘹歌是不知道农主任打造这个品牌的,过后才知道,我很高兴,也很乐意为县里打造嘹歌文化品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黄伯伯说,“农主任是一个很懂搞民族文化的人,他在那坡县当书记时,已成功地做成了黑衣壮文化,他调回平果后立即做嘹歌文化的打造。”由此,黄伯伯在各地收集千千万万本歌书,深入到嘹歌的歌词里面研究,在繁琐的整理过程中,要一一与辞典对应各本歌书中用的是哪个字,再把这些字归纳起来,还需要请教精通壮文的人翻译成汉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在可以在电脑上打出古壮字,越来越方便我们整理歌书。黄伯伯秉承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我们贡献出浩如烟海、朴实淳厚的歌书作品。
即使在不被允许唱歌的年代,黄伯伯为什么还如此入神?“嘹歌是我们本土文化,旋律优美动听,谁听了谁都爱。”仅凭这点,保持一颗勇敢的心,追求梦想,不留遗憾,感悟初心。
时光荏苒,与《嘹歌》邂逅,依然温馨。“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还要不断研究下去。”黄伯伯告诉我们,从2003 年就开始在家乡平果码头镇龙来村龙律屯收集嘹歌,直到今天,依然为嘹歌提笔记录。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冲击,嘹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是为歌而生的”、“我是为歌而活的”、“没有歌我很不舒服”,在黄伯伯用自己一生的坚守为嘹歌而默默耕耘的精神温度,将嘹歌研究极致,它们是雪泥鸿爪,谱就慰藉心灵的赞歌,尽管吉光片羽,却能折射出民族之魂、传播嘹歌文化、填补历史记忆、弘扬中国精神。■
注释:
①② 广西百色平果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pingguo.gov.cn.
③ 农敏坚,谭志表.嘹歌嘹亮[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6-7.
④ 郑超雄.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得社会历史条件[J].广西民族研究,2005,(01).
⑤ 何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知识读本:壮族嘹歌,平果市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平果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