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高职语文的“课程思政”研究

2021-05-14 12:07朱丽娟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把关人议程设置高职语文

朱丽娟

摘要:在“课程思政”理念背景下, 高职语文教师也在思考如何在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本文从“课程思政”的涵义出发,分析高职语文的思政作用,探究高职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议程设置”和“把关人”等传播学理论实现思政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语文;议程设置;把关人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

一、“课程思政”的涵义

所谓的“课程思政”, 是指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自觉、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营造教育氛围,并将其融入教学主体, 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以间接、内隐的方式有机的整合到教学过程中, 并最终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 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2

过去我们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误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的工作。“课程思政”正在改变我们过去的认知,“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3它强调,思政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以及学生的综合性、通识性课程,都应该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中的“课程”不仅指某一门课程,而且指高校的整个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不是开辟一门特殊的思政课,也不是每堂课专门开辟出一段特殊的时间去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而是在每一堂课中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关注课程教师能否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思政课的显性教育和其他各类课程的隐性教育相结合,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导向,深化专业理论和实践中的主流价值观,共同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的思政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与其它类型的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尤其强调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很少关注文化课、通识课, 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实际上,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文知识和素养,而这些大部分来源于高职语文课。高职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与美学特征,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职语文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心、外化于行。换句话说,高职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原始的一致性与相似性, 它们在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高尚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并可以有效地影响和引领学生的情感、道德、思想和价值追求,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到,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不谋而合。

此外,高职语文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高职语文教材中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在历史的淬炼中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学生可以从课堂中体味人生百态,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理解并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力,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其他课程相比, 高职语文的“课程思政”更为有效,更能促进全面育人。

三、传播理论助力高职语文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语文具有“课程思政”的先天条件,借助传播理论,高职语文能够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传播者和把关人——教师”、“媒介”、“受传者和反馈者——学生”, 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对“课程思政”质量产生影响。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并担当“把关人”的角色,其把关的内容和能力影响着“课程思政”的质量,如何设置议题也取决于教师。

“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把关人”既能通过传达信息引导受众思考些什么,又能通过不同程度的强调来告诉读者如何思考。它强调通过对传播议题的设置来影响受众的思考。那么如何运用“议程设置”理论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教师必须认真选择议题,这里的教师扮演“把关人”的角色,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 在卢因看来, 我们所接触的所有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这意味着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那些通过“把关人”选择的内容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高职语文的“课程思政”过程中, 教师就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思政”有正确的理解,以便他们可以继续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蕴含思政观念较强的篇目,通过合理的议程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確的价值观念,在合理的框架内引导学生,并锻炼学生的多角度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应保持敏锐度,了解学生的求异思维、歪曲理解,注意及时遏止“偏离轨道“的苗头,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走向合理的“轨道”。

四、结语

在高职教育中,语文的“课程思政”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职语文教师应合理运用传播理论,巧妙“设置议程”,做好“把关人”角色,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改变原有思维,整合思政知识融入高职语文课堂。只有教师明确了“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学生才会明白“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在传播理论指导下,高职语文有望将语文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继承优秀的文化并承担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陈毓.议程设置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有效运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3]陈海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实用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5-67.

[4]杨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2019(41).

[5]左川凤.新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策略探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03).

[6]施静.“隐性思政”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9(23).

猜你喜欢
把关人议程设置高职语文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