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构建、教学实践与现实审思

2021-05-14 12:27向艳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慧智能信息技术

向艳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云技术的出现,智慧课堂的概念也顺应而生。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日益僵化的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结合之下产生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智慧课堂的概念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从教育视角来看,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开发学生智慧。另一视角是从信息化视角来看,智慧课堂是指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构建智能化课堂。这两种视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现代课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智慧课堂,促使传统教学向智慧课堂转变。

(二)智慧课堂的特征

智慧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教学决策数据化。智慧课堂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动态数据进行收集、跟踪和挖掘,最终以数据化模型进行呈现,更加客观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其次,评价和反馈即时化。在智慧课堂中,反馈和评价是动态即时性的,包括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评测和反馈,在课堂上实时反映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和跟踪。再次,互动交流的立体化。在智慧课堂中,除了课堂的交流之外,他们还能够通过智慧课堂的云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最后,学习资源推动智能化。智慧课堂借助互联网、云平台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智能平台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2]。

(三)智慧课堂的价值

智慧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在课堂互动和反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情境、会话、协作、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创设的四大要素,智慧课堂则能够围绕这四大要素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智慧课堂综合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创设较为完备的学习环境。通过动态分析各种学习数据,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之间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2.帶来课堂形态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让课堂形态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各种新技术、新的智能终端在课堂中的推广使用,教室更为开放、教课堂活动也更为丰富。教师能够随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向教室内大屏投射教学内容,还可以随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标注、演示推演过程等,让课堂成为实验场,学生通过浸入式学习对知识点印象深刻。

3.带来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智慧课堂也让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流程产生改变。教学方式上,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新的技术,学习资源更加智能化和媒体化。在课堂结构上,更多呈现出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的课堂结构,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评测,之后再依据课前的评测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分层教学策略,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

4.建立学习全程评价体系。智慧课堂可以全程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因此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和反馈。如在课堂教学中,随堂练习可以快速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获取相应型数据反馈后,可以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进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智慧课堂的实践应用

(一)智慧课堂实践模式设计

本文以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在课堂的应用为例,探索智慧课堂在现代课堂的应用与实践。智慧课堂的教学按照教育规律也可以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活动流程如图1所示。

1.课前阶段。在智慧课堂平台系统,师生的课前预习完全电子化,教师提前准备好预习资源,为学生列好预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学习相关内容并做完测试题,系统便会将预习情况结果发送给教师。教师会根据平台所做出的学情分析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2.课中阶段。在智慧课堂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则要发挥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系统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在课堂的活动环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互动环节则可以利用系统的抢答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课后阶段。通过平台,课后时间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课后作业也可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来设计。在学生完成和提交作业后,系统将自动批阅和筛选错题,教师也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智慧课堂的模式,以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课文中第三单元的《Look at me!》为例,来探讨智慧课堂的应用实践过程。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新的学习内容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并提供一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以学生更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

在课中阶段,教师提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活动卡片。一上课,教师便和学生一起复习了课前预习中的歌曲,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接着教师利用图片来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将图片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学生接收后,教师同时在多媒体大屏上根据图片展开教学。教师指着图片在课堂上展开对话,准备了京剧脸谱,以此来介绍脸部词汇,使用游戏方式来完成单词教学学习,教师和学生轮流大小声来读识单词。多种多样的游戏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单词和句子。在课中练习上,教师通过系统把习题发送给学生,学生作答并提交,之后教师可以从系统获取评测结果,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3]。

在课后,教师将课后作业在平台发送到系统的学生端,并录制微课,学生可对照复习课堂内容。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交,教师可以及时查阅。

(三)智慧课堂效果分析

为了解智慧课堂的实践效果,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智慧课堂满意度、课堂效果等角度进行了调查。

首先,从智慧课堂的满意度来看,所有学生都智慧课堂,其中95%的学生十分喜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3%的学生较为喜欢,还有2%的学生感受一般。在对未来智慧课堂模式的采用上,90%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继续使用,8%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体验,还有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对智慧课堂模式持满意态度。

其次,在智慧课堂的实践效果上,73%的学生认为智慧课堂对掌握知识十分有帮助,2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近90%的学生认为智慧课堂起到很大效果。在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的提升上,63%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升,还有3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在提升课堂参与度上,91%的学生都认为智慧课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总体来说,学生比较认可智慧课堂所起的效果。

最后,本文也进行了成绩对比。本文将三年级两个班级的英语学习作为对比样本,三年级新增英语学科,学生在学习起点上基本一致。在对比中,A班为传统课堂模式,B班级则采取智慧课堂模式。试验为一个学期,并以测试的形式来分析课堂效果,其成绩对比如下:在第一次测试中,A班测试成绩要高于B班,但差距并不大,在之后的测试中,B班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也高于A班。从日常的学习状态来看,使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B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更有兴趣,而A班的学习兴趣要低于B班,由此可见,智慧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学生兴趣方面确实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总体来说,在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较为喜欢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认可智慧课堂所起到的效果。

三、智慧课堂应用现实审思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目前互联网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学校不可能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拒之门外,而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如利用智能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重构师生关系等。构建智慧课堂,必须增加技术的适用性,同时促进课堂主体与技术之间的融合。此外,在智能课堂构建中,要矫正技术主义倾向,始终要以人为本,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加强智慧课堂智能化

未来课堂的智能化要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对课堂教学主体来说,要增强他们运用智能化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想构建智慧课堂,师生必须具备智能化素养,因此需要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使之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学校可以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纳入学校教育课程,让人人都能掌握信息技术,能够操作使用智能教育产品。但也要注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无法超越既有设计的人机互动,无法自觉进行社会化的行为,不具备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而在教育领域,多数教学情景恰恰需要认知投入、情感交流、移情共鸣、价值判断等,因此,教学任务所卷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因素越多,人工智能“教”的功能就会越低[4]。

二是从技术方面来说,要不断提高智能技术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已经高达97%,学校的多媒體教室普及率也高于93%。在今年疫情期间,远程教学与网络课堂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大大推进了智能技术的适用性。因此,要不断提高智能技术的可操作性,这是大范围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所在。

(二)课堂教学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构建并应用智能课堂,必然要将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智慧课堂不能简单理解为将智能技术应用于课堂,而是一种科学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营造融合的教学生态,不断完善融合的手段;二是在融合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同时又要不断创新;三是融合要围绕课堂实践诉求,同时又要不断优化课堂模式;四是在融合过程中既要关注基础的融合,又要进行顶层设计规划。

(三)智慧课堂建构的价值旨归

在智慧课堂构建中,有一种为技术主义倾向,认为越先进的技术越有利于智慧课堂的构建,形成了一种技术中心主义。这种思想本末倒置,在使用智能技术时应该意识到技术应该服务于人、服务于教育,课堂教育最终应该回归智慧育人的价值宗旨。

1.明确技术赋能而非“万能”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属于技术赋能的范畴。但技术从来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并非完全依托智能技术便可实现,尤其是在涉及到道德、价值观、情感、审美、创意等方面,智能教育终端不能够像教师一样,以自己的情感、道德行为对学生产生影响和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师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智能技术在智慧课堂的应用。

2.慎用智能技术。本质上技术并无好坏之分,但它的使用却有着利弊之别。因此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在智慧课堂构建中,教育者也必须慎用智能技术,挖掘其对教育有益性的一面,避免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需要教师有选择的使用并为教学服务,而非盲目追求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大规模使用。

3.根据实际使用智能技术。一些教师在智能课堂的构建中进入误区,为了打造智能课堂而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因为智能技术的使用而感到十分新鲜有趣,但在课后却发现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反而没有印象深刻的记忆。因此,教师应该从价值角度出发,根据课堂的实际需求来使用智能技术,做到在学中用、为人而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可阻挡,智能时代的到来也是必然。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式甚至是师生的关系都带来巨大改变。智慧课堂的出现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未来的课堂构建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是必然选择,需要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但同时,必须时刻纠正技术中心主义的倾向,技术的应用应以学生为本,以全面培养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恰当使用。

猜你喜欢
智慧智能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