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活化中的墙画艺术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研究
——以山西和顺许村为例

2021-05-14 04:21:54许少辉郎艳飞董丽萍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许村村落艺术家

许少辉,郎艳飞,董丽萍

(1.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长沙410083;2.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太原030024;3.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长沙410013)

1 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晋冀豫边区的政府高等法院在山西省和顺县许村驻扎。沿途过往的商人在许村歇息,培育了许村延绵不衰的乡土经济。如今,许村艺术节每3 年举办一次,每一届都有一个主题,由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艺术家一起办展览、开讲座、做培训等。许村艺术节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双丰收,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建筑中穿梭,在传统村落的文化回归中汲取艺术灵感。当地村民自觉传承的本地传统艺术活动,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许村的文化艺术传统。艺术家用多样的艺术风格点缀着许村,艺术节更是让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得以互相交融。国内的艺术家多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创作,比如,山海经里的神祗、骑鱼福娃、中国龙等。

2 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艺术

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异常艰难也更加迫在眉睫。传统村落宁静优美的自然资源如果保存得好,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永续不断的文化动力。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和乡土乡情是城镇里生活的人所稀缺的。保存并弘扬传统艺术,活态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的乡村根脉,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城市千城一面的缺憾已经凸显,传统村落若是跟随城市盲目发展,其所具有的特点被磨灭的话,就如同整容之后的美人脸,失去了自己的特点,怎么看都别扭。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人文世界是具有一致的共相的,社会人类学就是要把人文世界从对个别的观察里把共相说出来。”

3 墙画艺术的发展

墙画起源于远古的岩画,在如今的装饰行业逐渐流行。墙画最早起源于公元前9000 年的非洲岩画艺术,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东非都发现过这种艺术作品。墙画艺术有自己独特的创作规律[1],独特的创作方式、造型语言、丰富的画面、不同于传统的水墨和水彩等画作的艺术价值。墙画艺术创造出的艺术让人们对建筑空间有了不同以往的感觉,有了更多的互动性,从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2 方面来看,都能很好地促进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的符号化,使得墙画艺术者将这些符号化的代码呈现出来。

3.1 中国墙画艺术的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广州越秀南路的街头墙画,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是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个性色彩浓重,与城市环境中的大量机械地复制映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广州市越秀南路高架桥下的一面无人管制的白墙上保存着艺术者早期的街头墙画作品。墙画展现出的文化个性,成了街头文化的视觉亮点。利用街头墙画的视觉形式、视觉元素是设计师寻找合适的设计语言的需要。

现代墙面艺术的处理并非是艺术与建筑的机械相加。在墙面设计中,以往分离开来的墙体、绘画与雕塑有重新融为一个整体的趋势。从空间上讲,过去所处位置不同所做的艺术划分正在被打破,地面与墙面或墙面与天花板的界限日趋模糊,二维平面艺术与三维空间艺术的处理常常成为一体。

墙画用视觉语言和大众对话,创作出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艺术,反映了事物和人的关系,体现出了为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化生命力,也为艺术的创新指明了一条紧接地气的鲜活路径。国际艺术家们扎根传统村落带来了创新的活力,熏染出饱含乡土社会气息的具有大众艺术生命力的墙画,墙画进而丰富着土著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文化生活。

3.2 国外墙画艺术

20 世纪70 年代,在欧洲,尤其在法国,立面装饰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巴黎有很多装饰画,当地人叫墙画。斯特拉斯堡林荫大街37 号是一家酒吧,门前迎街的大墙上的树影就是被画上去的。里昂在199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文遗产城市,在里昂街头,随时会被墙画艺术所折服。同一面墙上,描绘了千姿百态,表情各异的人。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十分细致。

柏林墙是世界著名艺术圣地,柏林墙的绘画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广泛,色彩丰富;也有很多视错觉的艺术作品。德国的巴登小镇上的两面墙上分别画了粉刷工劳动的场景和警察先生逮捕违反交通法规的小朋友的戏剧化的表情,轻松幽默,漫画里的人物出现在墙面上,让人感觉回到了少年时代。

4 许村墙画艺术的文化传承

为了解决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2],党中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打响脱贫攻坚战。乡村系统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等自然要素[5]和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向附近工业城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6],乡村人口外流,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社会主体老弱化问题突出。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推进文化建设,离不开多样性的文化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因此,繁荣发展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主要以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引领其他文化,以文化方式解决文化问题。

墙画艺术反映了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生产生活中又孕育了墙画艺术,因此,传统村落的活化保护呼唤具有民间烟火气息的墙画艺术。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在许村东部的艺术家广场内,包括创作中心、展示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图书馆、新媒体中心、陶艺工作坊、山西民间艺术研究基地以及艺术家休息的乡村酒吧与餐馆。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对于历史的传承,比文字记载更准确、真实。然而,古村落又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必须对当前这些现状加以重视,使古村落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于世。基于通过艺术路径活化保护传统村落的理论紧密联系现实的客观需要,许村国际艺术公社于2011 年成立。“中国·和顺首届乡村国际艺术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波兰、捷克及国内的艺术家驻村创作,每人留下两幅作品作为许村的永久收藏。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艺术节,让许村这个有着历史印迹、文化内涵的传统古村落,开始散发出艺术的绚烂色彩,日渐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球。许村也成为澳大利亚艺术基金会、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绘画室、台湾大学乡村研究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等国内外十多家机构的创作写生基地[7~9]。

原始社会,狩猎文化早于农耕文化,所以中国的虎崇拜早于龙崇拜,故有“虎伏羲”之说,虎崇拜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故画此“虎”展现中华文化之始。富含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独具魅力,质朴而生动,深受人们青睐。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寓意着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除此之外还有逆流前进和奋发向上的含义。许村的作品以绘画的形式,赞美了古往今来所有为了梦想而前进的人,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不畏艰辛、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魅力。“国粹中华,锦绣河山”这是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憧憬,“沟通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巡展,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该项目意在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道行树旁边的墙壁上绘制的是《山海经》中的元素,《山海经》的写作,是经过实地考察来描述山形地貌、物产神鬼,目的是为古代帝王掌控山川资源、以保国泰民安,祈求丰年。《山海经》的光怪陆离也给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创作资源。许村墙画如图1、图2 所示。

图1 许村墙画1

图2 许村墙画2

5 文化遗产在美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施美育非常必要[10]。美育可以陶冶天地之浩气,促进传统村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许村将现代艺术和古村落原有的艺术结合起来,古村落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艺术创作活力,艺术家也让古村落重新焕发光彩,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交融,如琢如磨,在许村这个空间中交错,之后以一种更加强有力的姿态发展起来。许村的墙画艺术所展示出的文化自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强调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思想文化在当地农民群众生活中的精神引领作用。将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乡土与文化传统,从中获得了艺术的灵感,创作出如诗如梦的画面,使得许村墙画是对于当今的创新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的艺术样本。马克思指出,“人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人的本质只能被归结为这种绝对的贫困,这样它才能够从自身产生出它的内在丰富性。”[11]传统村落蕴含的巨大价值被人为地贬低甚是被忽视,外来的文化又时刻不停地冲击,而许村能够抱朴守拙的同时又积极对外交流学习,保存自身之外又注入了营养和活力,墙画艺术与周围古朴的墙雕、古老的石碑、牌坊共同组成了新的许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写的信里表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建立起适应中国青年一代身心成长的民族化、时代化美育发展道路。中国村落的研究最初开始于对乡村社会组织结构、宗教信仰、民间风俗等各方面的介绍。费孝通、杜赞奇等中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角度对农村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村落社会变迁进行过专门的论述和研究。费孝通提出“乡土中国”、差序格局、长老统治、血缘地缘概念来分析乡土社会的结构,在历史上和当今的许村都有生动的展现。调研许村的时候,村民青壮年劳动力很少,村里几乎都是女人、老人、孩子,呈现出当代乡村的普遍问题,即乡村人口弱化、劳动力外出打工,女人、老人、孩子留守。

许村有老屋、灰瓦、白墙,有雕花的窗、镶铁的门,青石板铺成的悠长古巷,有高台阶、高门楼、出檐青瓦、红灯笼,许村有一种“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的古朴风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5 年4 月,屏南县引进艺术家团队在漈下古村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活动,为村民们提供完全免费的油画教学。村民们在现代艺术感召下创作出充满个性化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并学会了运用新兴网络媒体营销及交流,拥有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获得感,许村在这方面虽然有了初步的建设,但是没有形成后续的抓力,能够让许村艺术成为产业链,提供有效的致富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创业。

6 结语

许村的人民群众淳朴善良,真诚的热情为远近到访的游客带来了许多温暖,留下了幸福甜美的美好回忆。农家乐为许村人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墙画艺术的节庆为许村带来了文创IP。墙画的靓丽风景线带给艺术家无穷的灵感,生动活泼的墙画内容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使村民和游客都感受到来自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与文化韧性。只有按照传统村落自己的地域特点进行活化发展,许村的民生经济才能真正焕发出持久的永续生机。

猜你喜欢
许村村落艺术家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公共艺术与乡村发展的关系
艺术科技(2021年14期)2021-09-10 01:47:10
许村:打造摄影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从一块布到一个“智能家”海宁许村的世界级家纺集群梦想
中国纺织(2019年10期)2019-12-02 10:05:15
油画《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40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