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凤,蓝春勇,潘达颜,张泓柳,莫李晴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 530021; 2.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市 530023)
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分级诊疗探索工作,双向转诊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1]。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先后发布了《关于印发广西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试行)的通知》[2]《广西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试行)的通知》《关于实施广西常见疾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指南的通知》;2018年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3]。国家对推进双向转诊的态度和政策取向是明确的,是我国卫生系统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在现阶段的双向转诊工作中,存在转诊覆盖面有限,存在病情沟通交流脱节,转诊记录不完善、数据缺失,转诊患者个人因素不确定,预留床位后不按时来,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在医联体和“互联网+”背景下,结合医院间的技术协作与医联体共建基础、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实情况与期望、医联体建设考评标准要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评分要求等内容,建立城市医院和基层医院间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是趋势,可实现线上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是否符合转诊标准,再结合医院床位情况,给予初步的转诊或治疗意见。
2018年,广西某医院与3家基层医院间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以派驻业务副院长、技术主任、驻点医师等方式在成员单位开展工作。为推动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工作,2018年4月,该院(医联体核心医院)制定了《紧密型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并组织院内心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5个临床科室与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简称成员单位)开展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双方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科室均设立了双向转诊联络员,建立了上转和下转的疾病目录。期间主要由转诊联络员以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并根据工作需求提出建立双向转诊信息网络平台的相关内容。
为方便双向实时传送基本信息、规范双向转诊工作,该院自主研发双向转诊信息网络平台,建立转诊联络员微信工作群。2018年9月,对转诊联络员进行平台使用的集中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同年10月,平台投入使用,初期与3家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签约协议后开展合作。
双向转诊信息网络平台主要由转入人员查询管理、转出人员查询管理、双向转诊上报、补录临时上转患者、转诊人员报表查询与导出、本院转诊患者管理、本院转诊联系人等内容组成。转入或转出人员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转诊医院及科室、上报医生电话、初步诊断、主要诊断、转诊意见、上传附件等内容;其中转诊意见处理包括:同意或不同意接收、接收科室、接收日期等。因院内网络限制,转诊登录入口分院内网和院外网,功能相同。
1.2.1 上转患者。成员单位转诊联络员在平台上点击“双向转诊上报—新增转诊患者”,填写转诊信息并提交;当成员单位不明确转诊科室时,可通过本院转诊联系人或者微信工作群进行咨询。当确定转诊时间后,系统将生成双向转诊单,成员单位打印、盖章交于患者,患者凭双向转诊单到该院就诊,完成上转工作(见图1)。
图1 转诊流程图(上转)
1.2.2 下转患者。该院转诊联络员在平台上点击“双向转诊上报—新增转诊患者”,按要求填写患者的信息和诊断,转诊单位为成员单位,最后点击“提交”,成员单位转诊联络员将会接收到短信通知。同理,成员单位联络员点击同意接收后,系统将生成双向转诊单,该院转诊联络员打印、盖章交于患者到成员单位就诊,完成下转工作(见图2)。
图2 转诊流程图(下转)
1.2.3 双向转诊工作管理。在投入使用期间,该院建立转诊联络员微信工作群,成员包括该院与成员单位的转诊联络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技术人员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可及时处理。转诊管理部门还可对转诊工作进度监督与督促管理。为推进双向转诊工作,鼓励医院下转患者到成员单位,该院对本院按照流程下转的科室给予奖励,年底在院内评选优秀转诊联络员。
1.3.1 区域内医联体成员单位参与数量增加,增强医院品牌效应。自2018年10月双向转诊平台上线,从最初3家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加入平台增至2019年底共计8家医院加入平台完成转诊工作(其中3家为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5家为松散型医联体成员单位)。区域内医联体成员单位深化合作,优化医院间诊疗绿色通道与流程,增强医联体内的品牌效应。
1.3.2 实现一站式就医流程服务,改善患者就诊体验。自双向转诊平台上线,符合转诊的患者从2018年84人次增至2019年412人次,其中符合上转条件人员从2018年75人次增至2019年394人次,符合下转条件人员从2018年9人次增至2019年18人次。双向转诊平台提供了就医一站式流程服务[4],转诊患者不需要再次到门诊就诊或预约候床,从而缩短就医等待时间,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改善就医体验,从而增加患者对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认可度。
1.3.3 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三医联动改革。分级诊疗制度作为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与医疗、医保、医药相关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双向转诊信息网络平台的使用与宣传,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积极加入使用双向转诊平台,拓宽了医院间收治患者病种,促进各级医院的学科建设,是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的具体表现。
全国各地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抓手[5],而双向转诊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各级医院对双向转诊工作的认知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基层医院使用当地社保系统进行转诊报备与报销登记,对于新的转诊平台使用率不高;不同级别医院对鼓励转诊患者的激励机制不同;部分医院是否愿意接收患者受次均费用控制指标限制、人次人头比等因素影响[6]。
因不同级别医院专科及亚专科划分不同,基层医院在转诊平台上若未能选择正确的转诊科室,则出现转诊联络员发起多次多科室转诊后才能完成分诊工作,增加了转诊联络员的工作量。在使用平台转诊前,患者转诊工作多以电话、微信沟通,并未按照规范转诊流程开展工作。现虽已进行了转诊联络员的培训,仍存在对规范转诊流程不熟、不会使用转诊平台、不会开具双向转诊单等,因此规范的转诊工作仍有待改善。技术层面,院内不同科室的转诊联络员间暂未实现患者去向共享,出现多次发起转诊申请后,多个科室联系同一患者的现象。
医患双方——转诊联络员、患者的转诊积极性有待提高。一是转诊联络员因素。规范转诊后,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协调床位、网络登记等,均由转诊联络员完成,而部分科室转诊患者较多,加大了转诊联络员的工作量;同时,部分科室未开通互联网,使转诊平台的推进出现局限性困难,转诊联络员的工作也因此受限,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患者因素。医院根据患者病情预留了床位,但患者因个人因素不按时来院,或者放弃住院未提前告知,造成床位预留浪费。转诊涉及的各种费用成为患者的负担。患者若未办理或未及时办理医保转诊手续直接导致报销比例下降[6];部分异地医保大病支付未实现一站式结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外,群众对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认可度也直接影响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医院应重视双向转诊的宣传工作。为推动双向转诊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的吸引力,国家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采取了政策倾斜、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机制和实质性的帮扶措施[7],如出台一系列关于双向转诊的政策、制度、方案等,各级医疗机构应结合政策文件,加大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方案的实施,扩大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国家顶层设计下,各级医疗机构应提高战略意识,积极配合执行双向转诊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双向转诊工作,以医联体为载体,可扩增使用双向转诊合作平台转诊的医疗机构数量,使双向转诊更加安全、方便、及时、快捷。此外,通过加大激励机制,对完成双向转诊(上转、下转)工作的医务人员均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实行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优化基层医院医保一站式结算,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比例或采取阶梯式设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地区医疗机构就诊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合理引导就医流向[8-9]。建议社保部门参与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工作,不另行办理医保转诊;目前大病医保报销、民政补助等只能持发票到参保地二次报销,加重患者垫付负担,应完善异地就诊医保一站式结算(含统筹、大病、民政补助等)[10]。此外,以医保为切入口对参与双向转诊的群众进行约束和信用管理[11],加强培养群众的契约精神,降低双向转诊毁约率。
实地调研了解转诊平台操作上存在的困难,以此优化转诊网络平台功能,如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增加双向转诊服务功能,便于院内院外医务人员在系统上完成转诊联络工作,从而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转诊,并提高本院转诊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技术上,可充分借助“互联网+”、5G技术等,区域内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合作,实现智慧医院与分级诊疗、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与分诊、智能化医疗与分诊等功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患者报销的环节、减轻垫付医疗费用的负担,进一步实现双向转诊工作的畅通无阻,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