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莉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从小培养和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是《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第一使命[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推广全民阅读”,共同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指明建设方向,使阅读推广成为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创新形式。教育、心理学成果表明,少儿期是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期间阅读习惯容易形成,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下,发展特别迅速。阅读激励项目是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其阅读行为,令其逐渐养成热爱读书、自觉读书良好习惯的有效手段;其核心是激励机制,是指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3]。图书馆阅读激励项目是根据少儿成长阶段的各方面特点和图书馆资源,设置不同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涵盖一般的阅读推广项目,每项激励机制对应定额积分;少儿每参与完成一项,所获积分都可为其增值,积分不仅可用于兑换奖品,且达到一定额度可获得相应阅读“头衔”的精神激励。
由于积分是阅读激励项目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学界也有人将其称作“阅读积分制”,最早业界用以解决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专门探索和寻找的一种常态化阅读推广模式,为参与各项阅读活动积分,以鼓励持续性阅读。后来越来越多从业者通过实践意识到,阅读激励项目不仅起到控制图书馆阅读推广成本的作用,还能激发积极性,通过分析读者的积分情况,评估阅读推广的效果[4]。由此引发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图书馆阅读激励项目展开了研究。朱馨叶[5]和陈焕之[6]分别对多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阅读激励机制的构成、内涵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建立阅读积分制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甚至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阅读管理。另一方面,阅读激励对少儿阅读习惯养成所带来的价值已得到广泛关注。刘静则从特色专题讲座、全民朗读活动、阅读马拉松、图书寻宝活动、“VR+全民阅读”等具体活动,从读者荣誉奖励、图书馆权限奖励、适当的物质奖励、读者的社交满足、惩罚减免机制等角度分析了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激励机制[7];周倩芬、孙洁蕊等分别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快乐阅读积分计划”、天津市河西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阅读积分制为具体案例,探讨如何把阅读激励的概念用于少儿读者管理工作,有效规范少儿读者行为,正向激励少儿阅读行为[8]111-112[9];王丽萍则以温州图书馆“儿童知识银行”和杭州图书馆“阅读达人”两项阅读激励项目举措为例,广征国内外类似案例,阐述了对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10]。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关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激励项目的研究,较少从具体项目入手,包括:理论应用、项目实施、案例分析、项目优化和发展规划等,以实现对阅读激励项目的整体把握。
图书馆通过阅读激励项目,以积分量化读者行为信息,有利于为少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培养其阅读兴趣。但阅读激励项目要持续发挥作用,应更好地实现与一般阅读推广项目的有机结合,更深刻地体现图书馆服务特色。广州图书馆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标杆图书馆,一直高度重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其“阅读攀登计划”是针对3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开展的阅读激励项目。自2017年启动,该项目向少儿发放《阅读护照》,护照内有多项激励机制积分表,由多项激励机制构成,充分体现了项目传递阅读理念,并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和优化激励手段,引领行业发展创新模式。
“阅读攀登计划”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十分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和图书馆学方面的理论。
3.1.1 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到,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11]。不同需求层次所指向内容可有效运用于“阅读攀登计划”,由阅读星、阅读成果分享、攀登接力、活动达人、阅享书香等难易程度不一的激励机制组成,每一项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需求层次”,具体见下表。
“阅读攀登计划”激励机制详细表
每项激励机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少儿不仅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奖品,还可以实现阅读头衔从“书童”向“状元”的跃升,年终图书馆将对获得“状元”头衔的少儿进行表彰。
3.1.2 教育学理论
阅读激励项目既要具有激励性,也要具备可行性,才能让少儿通过持续努力实现阅读的收获,从而获得持续阅读的动力。设定过高的标准要求有可能挫伤少儿的积极性,从而不但无法达到激励阅读的目的,还会让少儿对阅读产生抵触。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2]也到位地印证了这种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得到指导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激励决定的。“阅读攀登计划”参与者以0积分为起点达到150积分即可获得“状元”头衔受到表彰,图书借阅、持续阅读、参加活动、阅读成果分享、邀请参与等积累积分的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且在此过程中,定额积分(10-150 分不等)可兑换奖品,起到激励作用。
3.1.3 图书馆服务理论
图书馆儿童服务理论主张服务中立的观点,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现代图书馆学主张中立地对待读者,图书馆员的角色应该是以优质、平等的阅读服务引导儿童阅读,而不是寻求对于儿童阅读行为的直接干预[13];多样性服务理论[14]认为,图书馆应根据为每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多样性服务,按照少儿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定制科学的阅读计划,提供不同的图书;“服务活动化”观点[14]认为,阅读推广活动需要更多地去策划组织,不断推出新的活动吸引未成年人,以保持他们对于图书馆服务和阅读的关注。“阅读攀登计划”以推陈出新的多元活动吸引少儿注意力,兑换奖品、获得阅读头衔的积分要求统一一致,让参与项目的少儿在平等的条件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所参与激励项目,打造每个人专属的阅读“轨迹”。
2017-2019 年,共有18 100 人参与该项目,获“状元”阅读头衔人数逐年增长,年度“阅读星”的最高借阅量自2017 年的500 多册,跃升至2019 年的2 000 多册。同期,广州图书馆少儿文献外借量、阅读推广活动数据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
3.2.1 案例分析
2017 年,“阅读攀登计划”启动时,工作思路分为三方面:持续引导、带动读者个人阅读;从个人阅读向家庭阅读发展;少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和分享阅读,传递阅读的力量。可见,以点带面传递阅读的力量,是阅读激励项目发展的重要环节,家庭和班级是少儿传递阅读的着力点,尤其是家庭,在培养少儿阅读习惯中应发挥重中之重的作用。长期参与项目的少儿在学习能力上较同龄人所表现的优势,也是项目成效一种很好的体现。2017-2019年项目实施三年间,出现了不少相关案例,成为体现项目成效的典型。
(1)从阅读能力到学习能力。2017 年,年仅5周岁的哥哥开始参与“阅读攀登计划”,并在接下来的3年连续获得“小状元”称号,在其入读小学后表现出优于同龄人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家长表示,孩子在参与“阅读攀登计划”过程中,通过项目激励机制的引导与激励,养成每天看书和坚持参加图书馆阅读活动的习惯。孩子通过持续的阅读,提高了识字量、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并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正向的价值观念。其次,奖励机制有助于帮助孩子在阅读和快乐之间建立链接,孩子能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邀请参与”机制让孩子乐于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其他人。再次,“阅读成果分享”机制激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根据书中内容创作各种成果。
(2)由个人阅读到家庭阅读。2019 年,一位6周岁的小读者开始参与“阅读攀登计划”,他热爱阅读,借阅量为其赢得了可观的阅读积分。其4周岁的弟弟也参加了“阅读攀登计划”,虽然最初阅读兴趣并不大,但却乐于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乐于分享阅读。在2019 年阅读表彰大会上,哥哥和弟弟同时出现在表彰“小状元”的舞台上,与此同时,兄弟2 人均当选为年度“阅读星”,说明弟弟的阅读兴趣也因参与项目得到激发,充分体现了“阅读攀登计划”传递阅读的价值。
3.2.2 项目优化
公共图书馆须不断挖掘少儿成长中的各种文化需要,丰富项目的激励机制,为少儿读者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服务。自2017 年启动以来,“阅读攀登计划”除了提升阅读头衔对应积分分值以外,每年都会创新机制以不断提升项目内核,扩大项目覆盖面和影响力。
(1)婴幼儿阅读包。“阅读攀登计划”自2019年起首推婴幼儿阅读包项目,以免费发放阅读包的方式实现激励项目向0-3岁婴幼儿群体延伸,包内增加婴幼儿亲子阅读指导手册、阅读成长尺等,开展相应的配套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图书、故事和儿歌,鼓励他们到附近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利用图书馆资源。首批500个阅读包2个月内全部发放完毕,同年共举办婴幼儿亲子读书会、玩具馆亲子感统活动和婴幼儿亲子阅读技巧讲座等配套活动多场,参与人次近2 000人,好评率达100%。
(2)集体版阅读包。为扩大项目的覆盖面,传递阅读的力量,让图书馆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项目的价值。2019年起,“阅读攀登计划”创新性增设团体定制服务,以幼儿园、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为对象开展服务,广州图书馆根据各团体的资源需求,提供特色的空间资源、图书资源和阅读活动资源。在原有基础上,让阅读更具特色和针对性。
(3)线上积分系统。2017-2019 年三年间,“阅读攀登计划”所有激励机制的积分均由馆员独力完成统计,而不少激励机制审核须由读者到馆办理才能完成。2020 年起,“阅读攀登计划”启用线上积分系统,配合发放二维码版《阅读护照》,读者在开始参加“阅读攀登计划”领取《阅读护照》时,在线上积分系统扫描《阅读护照》的二维码,随即生成参与者记录,该记录将捆绑读者借阅证信息,读者可以通过登陆线上积分系统,上传提交参与完成的佐证材料,馆员可通过系统完成读者积分管理,即可简化馆员工作,也为读者参与提供了便捷。
2020 年是“阅读攀登计划”项目实施的第四年,每年总结均围绕参与人数、“小状元”人数、“阅读星”人数和借阅量、集体版阅读包数量和项目创新点等数据展开。
4.1.1 激励机制的合理性
“阅读星”激励少儿外借、续借图书,单位积分为10 分;“阅读成果分享”激励少儿创作与阅读相关的手抄报、小手作等阅读成果,单位积分为5 分;“攀登接力”激励少儿持续阅读,单位积分为2分;“活动达人”激励少儿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少儿阅读活动,单位积分为1 分;“阅享书香”激励少儿邀请新的伙伴参加“阅读攀登计划”,或在微博等平台发布参与计划的信息、心得、感受等,单位积分为1分。阅读激励项目是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于良芝等认为:“根据图书馆界从事阅读推广的经验,它主要指以培养一般阅读习惯或特定阅读兴趣为目标而开展的图书宣传推介或读者活动”[15]。所以,这种从借阅图书、创作阅读成果、持续阅读、参加活动,再到传递推广由高至低的积分层级设置是符合阅读推广本质意义的。
4.1.2 服务对象的积分构成
项目启动三年来,共有99位少儿获得“小状元”头衔。2017 年,17 位少儿获“小状元”,其中有 3 位同时荣获“阅读星”,2018 年,47 位少儿获“小状元”,其中有8 位同时荣获“阅读星”,2019年,35位少儿获“小状元”,其中有11位同时荣获“阅读星”。可见,“阅读星”激励积分最高,但“阅读星”和“小状元”获得者重合率并不高,说明项目对各激励机制积分权重还有待改善。外借图书量位于高位的少儿,其创作阅读成果、参加活动、传递推广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其总体积分无法达到“小状元”界线,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外借、续借图书的操作相对简单,而其他项目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参与者单纯追求积分一味选择通过“阅读星”激励机制收获积分。
4.1.3 构建科学合理的积分指标体系
要使阅读激励项目在图书馆少儿阅读中进一步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就要对少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进行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积分体系极为必要。
(1)简化激励项目。若激励机制过于复杂,积分单位设置过于烦琐,既不利于少儿对项目的认知,也不利于馆员对项目进行管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划分,阅读激励项目应从易到难由递进的激励机制组成。分值增减的多少应与该行为的影响力相当[8]114。例如: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等较易实现的阅读行为,可给予较少的积分,而持续阅读、创作阅读成果、参加活动、邀请推广等应当加大积分数值。项目应该对参与者积分构成进行考量,并设置各自的权重系数,既让少儿的阅读能力全方位提升,也避免其为了盲目追求积分而疏忽了某些激励机制。
(2)关联良好行为。为了引导读者尤其是小读者自觉遵守公共图书馆秩序,更好地利用公共资源,很多图书馆的阅读激励机制会将少儿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主要是读者失信行为)都量化成为“读者积分”来进行记录,对良好行为通过增加积分以对读者产生正向激励,反之则反,某些图书馆甚至采用限制其借阅权的方式,以此促使读者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8]114。少年儿童道德观尚处于形成阶段,根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森伯格提出的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理论指出,儿童并不会把避免惩罚作为其道德判断的理由[16]。因此,图书馆应仅将少儿良好行为纳入激励项目,对于不良行为,应采用激励项目以外的方式进行约束,以免让少儿形成“多借几册图书就能弥补逾期还书的失误”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多借阅图书是努力学习和积极生活的正向体现,而逾期还书则是某程度上损害他人阅读权利的行为,只凭扣减积分这种惩罚措施是不能让少儿形成正确道德规范准则的。
2017-2019 年,广州图书馆少儿服务绩效随着“阅读攀登计划”项目深入开展得到持续增长,但欠缺对项目服务对象开展研究,即持续参加阅读激励项目对少儿、其家庭甚至朋友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无法全面剖析项目的社会价值,这使阅读激励项目的有效性打了折扣。2019年,“阅读攀登计划”开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参与家庭的阅读兴趣和亲子阅读习惯展开调查,以此了解2019 年项目对促进服务对象阅读方面所起的作用,但题设相对粗浅。放眼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效果评估总体来看:定性多,定量少;内部评估多,外部评估少;评估局限于阅读推广本身,难以对阅读推广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做出评估[17]。
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之所以从1992 年的试点项目发展到现在遍布五大洲的婴幼儿阅读推广项目,其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其专业化的服务效果评估机制。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通过控制组和对比组对比展开研究,并细化各种指标,从家庭及儿童的角度,分别求证项目的价值及有效性,以此体现该项目的社会价值。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激励项目可以借鉴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服务效果评估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建立由自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阅读激励项目效果评估体系,把活动效能转化成有形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得到全社会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为少儿营造一个健康有益的阅读氛围。对于个体服务对象,可以探讨项目对其能力和习惯产生的影响。对于集体服务对象,可以探讨项目覆盖面,及其对班级课业成绩和少儿课余表现等方面的促进。
少儿阅读激励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等整个过程应注重科学体系化管理,除了对激励机制、积分体系的设定,以及对服务对象变化的分析,以下3 方面值得图书馆界关注:一是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并思认为,理论体系梳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类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图书馆员服务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图书馆阅读推广走向理论自觉、管理自觉和服务自觉[18]。少儿阅读激励项目的相关理论体系框架无疑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不断发展,其阅读需求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一般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无疑有助于图书馆少儿服务边界的不断拓展;二是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除了政府支持以外,社会力量还包括热心和积极推动阅读的非政府组织、专业阅读推广人、基金会、志愿者等,都是重要的社会阅读推动力量,这将对阅读推广产生重要影响[19],使阅读激励项目达到效能最大化。三是图书馆少儿阅读激励项目应遵循“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服务原则,对少儿的正向行为给予肯定,不断探索和研究,丰富和完善各种阅读激励机制,实现与更多图书馆业务的交叉融合,使之成为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系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