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枪打响之后

2021-05-14 01:55程唯珈
国企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联通联通人才

程唯珈

打響央企整体混改“第一枪”的中国联通,混改“良方”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新动能。2021年公司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营业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9.2%;上半年税前利润近年来首次突破人民币百亿元,达113亿元;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达到人民币91.7亿元,同比增长21.1%。

由“单兵种”模式和“一股独大”向“集团军”模式和“产权多元化”升级转型,目前联通混改正大步提速。

混改大厦的“四梁八柱”铺架而成,实现了从“单兵种”模式和“一股独大”,向“集团军”模式和“产权多元化”升级转型。

混改4周年,中国联通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先行先试,多个“首次”创新突破

对于中国联通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自2017年混改方案出台以来,中国联通的深化改革之路,在多个“首次”的创新突破中,一步一步铺就。

首次在央企集团公司层面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联通集团通过释放高比例股权,吸引了大量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由62.7%下降至36.7%,引入的14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股份35.2%,积极推进“混资本”和“改机制”,增强了竞争力和创新力,体现了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共同治理。

首家国有通信企业向民营资本开放。中国联通结合自身技术、品牌、客户优势及互联网企业技术优势,与腾讯、阿里等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合作,相互赋能和导流。同时,成立合资公司,深化资本合作。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的副总裁、执行官,也被引入集团公司董事会,为企业战略、治理结构、经营发展等重大事项提供咨询与建议。

围绕主业开发新产品新业态,深化合作,跨界整合互联网行业战略投资方的资源和能力,以“平台+网+X”重构商业模式。中国联通与京东、腾讯等建立合作发展模式,打造“腾讯王卡”等创新产品,开展视频、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生态合作,成立云景、云粒、智慧足迹等合资公司。

自混改以来,中国联通与各投资者在电信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低于50%的持股数额,由国有资本“占大头”过渡到了民营资本参与持股的合作协同阶段。

首家运用“定增+股权转让+员工持股”

混改引资方式。这一方式被喻为“最彻底的混改答卷”,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混改“良方”进一步释放了企业发展新动能。中国联通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勇介绍,当前主营业务收入稳健增长,持续领先行业增长水平,经营效益持续大幅改善。截至今年上半年,5G网络已覆盖地级以上市区和发达县城核心城区,5G网络质量满意度综合测评行业领先。

真混真改,跨域整合新生产力

一直以来,中国联通持续强化数字新基建和创新业务布局,力争在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联合建成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2021年上半年,双方新建开通超过9万站,已累计为双方节省投资超860亿元、运营成本100亿元/年,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为混改提供新生产力。

中国联通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安全等专业公司能力,组建成立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通在线”),面向客户提供整体性和一致化服务。

联通在线是中国联通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试点单位。按照股东决策,联通在线投资设立“沃音乐”“沃悦读”等子公司和“联通航美”合资公司,按董事会投资决策设立“沃动漫”等合资公司,对“沃数媒”等子公司进行增资,加大内容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

今年2月,由原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整合而成的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此次整合,将几家公司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务领域形成整体板块,将分散在产业链条上的点重新形成合力。

“组建联通数科公司,既是联通主动适应数字经济‘跨域整合新生产力的变化,重构‘融合创新的新生产关系,也是紧跟数字经济需求侧的新变化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联通对于业务范围较宽的单位积极调整重组,一方面提升产业集中度,“合并同类项、整合关联项”;另一方面提升产业融合度,推动主业做专做精。迎合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优化资源配置,中国联通力争最大程度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国联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计划达到134.1亿元以上,研究投入强度达到4.2%以上。申报新一代DICT综合网络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创新、5G+工业互联网等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与现代产业链链长重点项目;与中科院等建立联合实验室,与西安交大等探索产学研用创新模式,设立创新研究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中国联通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cBSS集约系统,承载4.1亿客户,实现一点对接、全网服务。打造大流量联通APP,截至2021年6月,联通APP月活用户过亿,同比增长83.6%。运用云大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智慧供应链平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国联通现代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被国务院国资委推广,列入商务部“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活力效率,打通市场化“最后一公里”

对中国联通而言,改革没有完成时。“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是制约人才创新活力的绊脚石,也是中国联通此次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活力。

中国联通把“瘦身健体”作为推进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第一刀”。集团公司总部人员编制由过去最多的1787人减少至696人,减少61%,各级管理人员首聘退出率为14.3%。通过完善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实行常态化退出。以提升岗位劳动效能为目标,通过市场化用工机制,加快优化用工结构,充分激发队伍活力。

混改以来,中国联通引入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引入能够带动业务、技术创新的高端人才,不断提升了市场化创新动能。强化与战略协同的人才供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领军、专家、骨干、新锐四级人才体系,人才梯队总量超过1.9万人;建立创新人才特区,推行市场化人才管理新机制,特区人才总量超过7000人;加强人才引进力度,2020年以来共招聘6513名高校毕业生,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顶尖人才和产业专家30人。

2019年,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在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顺利实施。通过“优才计划”“活水计划”和“猎鹰计划”,东南研究院从公司内部挖潜、应届生招聘以及引入资深专家等方式,已形成了一支规模超过800人,以自主集成、自主研发为特色的技术团队。

同时,中国联通在探索人才管理的市场化方面也取得一定突破。在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级干部需要同时确定岗位责任和绩效承诺,完成现有企业管理干部向职业经理人身份的转换。对于员工,公司按照研发、技术、产品、营销、运营、职能6类岗位序列设立岗位体系、晋升渠道与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提高人员配置效率和效能。

除了选人用人,薪酬激励机制则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钱袋子”。有效的薪酬激励模式,是打通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员工动力的“有力武器”。

“公司将各专业模块的薪酬与关键业务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打破存量概念,将存量的40%用于增量抢盘,把管理人员的固薪占比降为18%左右,创新领域销售队伍固薪占比低于25%。”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混改前相比,基层员工人均工资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同级人员薪酬网格高于市、市高于省的目标基本实现。

优化经营机制,中国联通着力推进各级授权放权,建立责权清晰、运行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梳理优化权责事项、简化审批事项流程,明确集团公司各主体权责边界,制定《分级审批与授权放权体系迭代优化工作方案》,建立集团公司2021版权责事项清单和2021版非“三重一大”审批事项清单,开展简政放权工作评估,有效提升授权放权工作质量。

上半年,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稳健增长,持续领先行业增长水平,经营效益持续大幅改善。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部署,着力建设精品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46万个,5G网络已覆盖地级以上市区和发達县城核心城区,5G网络质量满意度综合测评居行业第一;千兆宽带网络实现在去年基础上翻番,全国城市区域已全面具备千兆宽带能力。

着力增强“云大物智链安”创新业务能力,中国联通全面服务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自研数字化产品规模快速提升,形成了一批重点领域品牌,如中国联通智网科技公司,其在汽车前装市场份额达70.8%。截至6月底,公司创新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占收比达到19%,较2020年提升3个百分点。

通过持续改革创新,中国联通治理效能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联通A股公司信息披露获得上交所最高等级评价;联通红筹公司被《机构投资者》评选为“亚洲最受尊崇电信企业”第一名。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联通按照“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的工作要求,坚持“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原则,已将混改工作全面纳入其中,制定了企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把10个方面130项任务分解为381项目标和970项里程碑,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

如今,中国联通正在全面发力,塑造“五高”发展新优势,聚焦经营业绩、发展质量、服务水平三大关键目标,以纵深推进混改释放发展活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凝心聚力、稳健前行。

编辑/国晔

猜你喜欢
中国联通联通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支持联通当混改“先锋”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