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乐平市古戏台的保护发展对策研究

2021-05-13 03:00姜宇萌
西部皮革 2021年8期
关键词:赣剧乐平戏台

姜宇萌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乐平市现存有412座明清古戏台,不仅历史悠久,富丽堂皇,且戏台类型十分齐全。除了祠堂台、万年台这些较为常见的戏台类型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戏台类型,如会馆台、庙宇台、家庭台……数量众多的古戏台群是乐平市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400多座明清古戏台,说明历史上有过文化的繁荣,这些古戏台不仅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因为其贴近基层民众的生活,它的实用价值也不可小觑。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是让农村居民享受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对于乡村来说,文化是乡村的精神所在,它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始终,有文化才有生机。从如今现状看来,乡村文化依旧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如何补齐乡村文化这块短板,使基层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倍丰裕,使基层民众精神文化的生活品质提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乐平洪岩古戏台博览园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古戏台的保护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乐平市古戏台的保护发展是相互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与古戏台保护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能为乐平市村落的发展带来政策、文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关键支持,是乐平古戏台保护发展的“清障机”与“助推器”。同时,古戏台的保护发展不仅是乡村文化设施的有效补充,在促进乡村产业(木雕、建筑业、旅游业)兴旺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2 乐平市古戏台的现状

2.1 自然损毁严重

乐平明清古戏台的结构方式多为传统木构架,从始建至今,已经历 400 多年的风吹雨淋。部分年代较为久远的古戏台,在数百年的日晒雨淋下,木质结构的梁架损坏严重,不少古戏台梁架也已经坍塌。部分曾经有两个以上古戏台的村落都只剩下一个,且古戏台的雕刻装饰也已经面目全非。

乐平古戏台梁架雕刻

2.2 以古戏台为品牌,大力发展乐平文化产业

古戏台不仅是乐平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乐平市政府也曾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保护古戏台这一区域特色文化,如2004年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乐平古戏台保护工作的通知》《古戏台保护管理办法》。乐平市政府也开始重视古戏台的保护,加大保护力度,并将浒崦名分堂戏台、韩家戏台、坑口戏台等九十九座古戏台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10年还积极争取到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关于“乐平·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建设专项经费200万元,并筹措配套资金216万元,建设全国首家古戏台博物馆,打造“中国古戏台之乡”文化品牌。古戏台博物馆于2015年5月在乐平市开馆。乐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平文化建设,全面部署好以乐平古戏台为首的各项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现阶段乐平市部分地区古戏台开始修复工作,古戏台的修复工作稍见成效。

2.3 赣剧文化衰弱使古戏台利用率低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迅速,随着众多优秀的影视剧的发行,越来越少的人关注赣剧。且赣剧的表演进展较慢,唱腔悠扬、独特,并非所有人都懂得欣赏。如今赣剧的曲目较少,皆是民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缺乏创新,使之受欢迎程度大幅降低。随着赣剧爱好者的减少,赣剧的演出频率也随之减少,相对应的就是对戏台的维护和修建的减少。古戏台是戏剧的载体,因为较少的戏曲演出,使古戏台逐渐淡出村民的视线。

乐平古戏台内上方的藻井

3 乐平市古戏台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古戏台的利用率低

历史上古戏台的兴盛离不开民众对赣剧的爱以及乐平市特有的“攀宗华,打械斗”民俗文化,现如今赣剧文化衰弱,以至于戏台的使用率低下。古戏台的保护和发展不能只驻足在修复架构和装饰雕刻层面,盘活古戏台,使之不仅只作为富丽堂皇的古建筑,而能真正应用于乡村居民的生活中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核所在。然而大多数古戏台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在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进行保护,反而忽视了对它的利用。文化遗产只有在利用中活化才能一直保护传承下去,古戏台这类的古建筑必须要重新“唱响”,才能使乡村的文化生活真正地繁荣发展。

3.2 戏台结构工艺传承困难

乐平市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提供就业岗位少,乡村居民多数外出务工。由于赣剧的衰落,古戏台也不再受村民的重视,更是鲜少有人愿意学习古戏台的营造技艺。而古戏台的修复得靠懂得古戏台营造技艺的工匠,工匠数量的不足也是乐平市古戏台保护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古戏台的营造技艺于2015年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戏台的梁架构建以及雕刻装皆为木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绘制图纸、木料抛光和拼装,其构架之复杂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虽然在政府的呼吁与政策支持下,有一些年轻人愿意学习建造古戏台,但是大部分只愿学习戏台的装饰雕刻技术,而戏台构造的技艺却没有人愿意学习。

3.3 保护机制不完善

乐平各村的古戏台大多是村民集资修建的,这400 余座戏台中仅有 3 座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政府只着重管理维护这三座古戏台。“对于其他的古戏台的管理和维修也大多都是民间自发的行为,要么由村委会负责、要么由村里的老人协会负责。”[1]许多村的村委会和老年协会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对古戏台维护和管理的投入几乎没有。由于保护机制的不完善,以至于多数戏台损毁严重。

4 乐平市古戏台保护发展对策

4.1 把握乡村振兴资源核心,将古戏台作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少的问题。由于受土地和政策资金等因素限制,农村文化设施少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而这些久未使用的古戏台正好能作为乡村文化设施。修复古戏台不仅能将闲置的资源重新盘活,也比重新建设农村文化设施节约了许多成本;且修复好的古戏台能够持续使用,给送戏下乡的剧团减轻了临时搭建舞台的负担,也方便了乡村居民。同时古戏台不仅能作为表演戏曲的舞台,也能作为政府宣讲活动的舞台。修复好的古戏台能够成为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承担起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村民在这里观赣剧、听讲习,古戏台不仅能成为农村居民学习文化的礼堂,也能变成展现生活的舞台。

4.2 采用多种方法鼓励村级组织修复保护古戏台

古戏台的数量极多,它的管理和维修不能只靠政府力量,村级单位组织是古戏台保护发展的集中力量,政府应采用“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鼓励村级组织主动修复与保护古戏台,同时制定古戏台的使用规范与管理办法,使古戏台的保护与发展更加规范化。

4.3 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建设与交流平台建设,打造相关文化产业链

乐平是赣剧乐平高腔的发源地,有着“赣剧之乡”“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两项美誉。2015年,乐平市古戏台营造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非遗保护传承、落实国务院《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江西省传统工艺计划》方面,乐平市走在了前列。搭建古戏台营造技艺和木雕项目非遗传承人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古戏台营造技艺的传承,也能促进木雕项目的发展,还能激发对乐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实践新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乐平市仿古建及古建修缮的各类型企业约六十余家,企业内也有专业从事古戏台营造技艺或仿古建技艺的能工巧匠。乐平市政府可以将以古戏台营造技艺为抓手,以赣剧乐平高腔为依托,打造相关文化产业链,作为振兴乡村的一项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赣剧乐平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乐平的眼镜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数百座戏台遗存 上千年文化传承
斧头将军(赣剧)
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剧照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